Skip to content

核酸檢測員火了,日薪上千為何依然“一人難求”?

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正成為各大城市抗疫的“標配”。

5月開始,北京要求進入事業單位、商務樓宇、超市、酒店等公共場所,必須要查驗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

公開報道顯示,目前至少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漢、大連、南昌、蘇州等17個城市,對進入公共場所要求核酸證明。

而不少城市,也加大了全員檢測的頻次。比如北京,從5月13日開始的周末窗口期,連續3天在12個區開展區域核酸篩查。這樣的舉措已經是北京新一輪疫情以來的第二次。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也明確,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多地開始緊急招募核酸采檢人員。

中國新聞周刊在采訪中注意到,目前核酸檢測員薪資最高已經達到1000-2000元/天,擁有護士證的核酸采樣員薪資也可達300-600元/天,但依然麵臨“一人難求”的困境。

上海一公司招聘核酸采檢人員

需求激增,日薪千元不罕見

有招聘獵頭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五一之後,接到不少核酸檢測公司的需求,要求招聘大量符合條件的核酸采檢人員。

上海證券5月9日發布行業周報稱,僅考慮城市人口,全國範圍內至少將新增75萬個檢測點。相應地,需要核酸采檢人員至少在百萬人以上。

成為核酸檢測員或采樣員的門檻,並不低。除了學曆要求,PCR證(即臨床基因擴增檢驗技術人員上崗證)、護士證或臨床執業醫師證,成為招聘中的“硬通貨”。

多年從事醫學檢測工作的張萌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按照以往行業規則,核酸檢測員首先需要醫學檢驗的職稱,比如不同崗位需要中高級職稱或者初級職稱。此外,PCR證更是必不可少。但是,現在職稱很難滿足,已經變成隻要有PCR證就可參與檢測。

“如果有PCR證以及檢測中級及以上職稱,又願意服從調配去異地工作,日薪1000元不難達到,部分地區甚至開到2000元的日薪。”一位招聘獵頭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而在核酸采樣員招聘中,護士證或者臨床執業醫師證,成為招聘中必須具備的條件。

據了解,不少在校醫學生直到研究生階段才會考取臨床執業醫師證,而部分剛工作的醫生,也需要一段時間考取。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除非醫院統一征調,不論是醫生還是在校醫學生,由於平時工作量較大,極少去兼職核酸采樣。

近期市場上新增的核酸采樣員,主要來自哪些群體?張萌說,此前,不少民營醫院或中小診所,護士薪資普遍較低。最近有不少這樣的護士幹脆辭職,全職做核酸檢測。也有些部分公立醫院的護士,利用輪休去做兼職。

本科護理專業在讀生李敏也在北京做過核酸采樣工作。她說,條件是通過居委會統一招募,必須有護士證,工資是每天400元。

有招聘獵頭表示,目前招聘人員的待遇根據持有證書情況判定,隻有護士證的,北京目前日薪一般為300-600元,結算方式有日結和月結兩種。最近由於需求激增,上述薪資有一定上浮。

北京一公司招聘核酸采檢人員

此外,不同區域之間也存在差異。上海某醫療投資管理公司招募“核酸檢測采樣護士”,要求有護士證,有核酸采樣經驗,薪酬1000元/天。

在張萌看來,近期核酸采檢人員薪資之所以水漲船高,跟“存量競爭”密不可分。他說,“拿護士證來看,受疫情影響,北京去年的護士證考試取消了,這導致符合資質的‘存量人員’減少。”

除核酸采檢人員之外,不少核酸采集點同時還需要大量的信息錄入人員和現場秩序維護人員。

相比有一定門檻的核酸檢測員或采樣員,信息錄入人員要求相對較低,甚至沒有學曆要求。

中國新聞周刊在北京街頭看到的一則核酸信息錄入人員招聘啟事顯示,如果管吃住,一天工資為200元,不管吃住一天工資為250元。

北京街頭招募核酸錄入人員

在醫藥公司負責檢測研發的秦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於需求量激增,公司已經征調不少像他這樣的員工負責核酸信息錄入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

如何構建常態化隊伍

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常態化核酸檢測的話題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

目前,上海靜安區已經開始構建15分鍾便民核酸檢測點。靜安區已在居民社區、商超、辦公樓宇、園區企業、地鐵站點、交通樞紐、工地、社區服務設施等10大類場所,共計布設完成各類核酸采樣點345個。

截至5月4日,該區所有點位均具備開放條件,第一批36個點位已經開放使用。其餘已具備開放條件的采樣點位,後續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發展以及複工複產需要,及時開放運營。

除上海外,杭州提出要建1萬個采樣點,無錫投用了2634個,太原要建2000個核酸檢測點。

浙商證券估算,如果要實現15分鍾核酸采樣圈,全國需設置32萬個檢測點(含醫院已有的),因為常態化檢測後檢測量會激增到8300萬人份/天。

相比局部封鎖,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常態化核酸檢測是較優的選擇,因為後者能在傳染早期快速識別、精準防控,保持更大範圍內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轉。

如果常態化核酸檢測成為必然選擇,構建專業隊伍就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

小學開展核酸檢測。圖/中新圖片

在北京市海澱區社區醫院工作的王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該區下沉到各個小區做核酸檢測工作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從醫院抽調的醫護人員,隨著疫情趨緊,核酸檢測越來越頻繁,抽調的人員也越來越多。

和海澱區一樣,全國不少地區都是從本地公立醫院係統抽調工作人員進行核酸采樣。

武漢大學公衛管理學教授於學傑近期對媒體表示,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需要大量專業醫護人員來操作。疫情來臨之前,多數醫院並沒有專門負責核酸檢測的人員,主要是安排各個科室人員臨時負責,常態化核酸檢測實施後,如果完全依靠醫院分派醫護人員負責,這項工作恐怕難以為繼。

而隨著部分地區核酸檢測常態化,大量抽調本地醫護人員從事核酸檢測是否劃算,是否會影響正常的就診工作,成為不少醫護人員關注的焦點。

目前,多數地區的核酸檢驗主要由醫療檢測第三方公司負責,而采樣環節則兼由本地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和第三方公司招聘的工作人員完成。近期隨著檢測量激增,大量招聘核酸采檢人員的主要來自第三方公司。

有輿論認為,在核酸檢測需求激增的情況之下,在校醫學生可以成為補充力量。

在張萌看來,招聘符合資質的醫學生或有資質、有經驗的社會人員參與到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中,可以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能讓醫生護士更好地從事本職工作。

但不論地方政府,還是第三方公司,如何快速完成人員招募和專業的培訓,確實存在難題,因為專業人員存量有限。

李敏認為,現在核酸采檢人員難招的另一層原因在於期限不固定。“有幾天的,有一個月的,有的聲稱長期卻沒說明期限”,她說。

由於符合資質的采檢人員稀缺,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有招聘廣告甚至打出了“幹一天也行”的字樣。

“常態化核酸檢測隊伍,亟需相對穩定的人員構成”,張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