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全球熱浪侵襲冰川:南極冰架坍塌、北極冰化了四成

近日,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脈馬爾莫拉達山的一座高山冰川發生崩塌,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另多人受傷和失蹤。發生這一慘劇的背後,是意大利正在遭受長時間的高溫熱浪天氣。

有專家表示,高溫天氣加上低於平均水平的冬季降雪,可能是引發這一事件的因素之一,而氣候變化將使高溫、降雪這些不穩定因素更加普遍和頻繁地出現。

70d974dc0a615311915b6877cc0beff5

雪崩之後留下的大坑 (圖片來源:美聯社)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氣候變化和冰川的教授布賴恩·梅努諾斯說:“氣候變化正在助推更高的溫度,這可能導致更多的冰雪融化。冰川會直接對氣候變暖這種長期變化作出反應。”

目前除了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外,世界各地的冰川都在變小。

阿爾卑斯山脈已成熱浪易發地

本次事件中的馬爾莫拉達冰川位於阿爾卑斯山脈中的多洛米蒂山脈,這是意大利東北部一係列陡峭而引人注目的山峰,被稱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後花園,而該地區的氣候環境已經因全球氣候變化而改變。

根據歐洲氣候建模小組哥白尼的數據,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阿爾卑斯山的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聯合國已將包括意大利在內的地中海盆地確定為容易發生熱浪的氣候變化地點。

意大利政府的國家研究委員會表示,馬爾莫拉達冰川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在縮小,並可能在25到30年內消失。

acbce8dac856137afd766520a61a68ff

雪崩之後留下的大坑( 圖片來源:美聯社)

在本次發生雪崩之前,冰川地區的白天溫度約為10攝氏度,通常不會達到冰點。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托拜厄斯·博爾奇長期研究冰川,他表示,高海拔地區長時間的炎熱天氣造成了這一特殊情況。

除了炎熱,意大利去年冬天的降雪量也低於正常水平。博爾奇介紹,冰川需要寒冷的天氣和降雪才能生長,當降雪量少時,冰就會暴露出來,雜質會聚集在冰川表麵,使表麵顏色變深,從而吸收更多的熱量,額外的熱量使冰雪融化得更快,最終冰會破裂並導致雪崩。

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氣候變化的羅伯塔·帕拉努齊奧表示,就本次雪崩而言,氣溫變化導致的冰雪融化是罪魁禍首。他說:“冰和雪對溫度升高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我們預計未來此類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會增加。”

珠穆朗瑪峰也開始融化

世界著名的冰雪世界中,喜馬拉雅山脈也是人們經常光顧的一處。而由於氣候變暖,也導致珠穆朗瑪峰這座世界最高峰開始融化。

據BBC在6月17日的報道稱,因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尼泊爾當局正準備降低其在珠穆朗瑪峰登山大本營的高度。從2024年開始,他們將把目前位於海拔5364米的山坡營地撤離到更低的地方,預計比現在低200米至400米。

因為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該地區的冰川正在迅速消融。研究人員斯科特·沃森表示,雖然大部分冰川都被岩石所覆蓋,但依然會有裸露的冰塊暴露出來,這樣的地方被稱作冰崖。斯科特說:“當冰崖融化時,冰崖頂部的岩石會掉落。而近來,我們看到冰川表麵的岩石墜落頻率和冰雪融化速度正在增加,這可能會對登山者造成危險。”

082f2a6f06fd2904b8c758d1af49a088

一年前出現在大本營旁邊的湖 ( 圖片來源:BBC)

而由於氣候變暖,冰雪消融,在尼泊爾大本營旁還形成了一個小型湖泊。

此外,冰川出現裂縫的頻率也在變快。來自尼泊爾的登山者科·基肖爾表示:“我們宿營早上起來的時候會發現,昨晚睡覺的地方出現裂縫,這是件讓人後怕的事情。”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第三大冰川所在地,冰儲量僅次於南極洲和北極地區,因此經常被稱為“第三極”。

利茲大學地理學院副院長卡裏·維克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現在喜馬拉雅冰川的冰層流失速度至少比過去幾個世紀的平均速度高十倍。”

南極出現冰架坍塌

今年3月15日左右,位於南極洲東部的康格冰架崩塌,其麵積相當於一個紐約那麽大,包括《衛報》、美聯社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公開資料顯示,冰架是指陸地冰,或與大陸架相連的冰體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冰架有大有小,大的冰架可達數萬平方公裏。兩極地區是冰架最為集中的地區,崩解後的冰架成為冰山。

報道稱,康格冰架的麵積約為1200平方公裏,和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麵積差不多。康格冰架所在的地區長期以來都被視作是“相對穩定”的區域,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

但冰架崩塌前後的一小段時間,南極洲東部異常升溫,位於南極冰穹的研究基地康宏站記錄的最高溫度達零下11.8攝氏度,較常年平均氣溫高了40攝氏度。

41a1ee964eb854006f4fdf389959baab

美國航天局提供的衛星圖像 (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航天局、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凱瑟琳·沃克博士指出,此次康格冰架的坍塌是人類曆史上首次在寒冷地區出現冰架坍塌。

沃克博士認為,盡管康格冰架相對較小,其坍塌或許不會立即造成巨大影響,但這很可能是一個“預告”,暗示著“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澳大利亞南極科學卓越中心的負責人馬特·金表示,幸運的是,康格冰架後麵的冰川較小,所以對“海平麵的影響也比較小”,但隨著“氣候變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冰架出現坍塌,如果是非常大的冰架,那足以推高全球海平麵,後果將會極其嚴重”。

40多年間北極海冰融化了四成

在2021年7月3日,BBC就有報道指出,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北極海冰不斷融化,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覆蓋範圍已縮小了40%。

北極海冰是指北極地區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也包括進入海洋中的大陸冰川、冰山和冰島等。北極海冰在控製地球溫度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就像一個“天然恒溫器”,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

867add2dad035150090109204bac8495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了2020年9月15日測量的北極海冰範圍,是當年的最低值 (圖片來源:CNN)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北極海冰正在以每10年縮小13.1%的速度縮減。2020年7月和10月,北極海冰覆蓋麵積僅有370多萬平方公裏,創下1979年觀測紀錄以來的新低。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

北極海冰的融化將對該地區的主要洋流“波弗特環流”產生影響。

“波弗特環流”能從融化的冰川、雨水和河流中收集淡水,防止海冰融化。由於海冰融化,淡水含量上升,如果“波弗特環流”將多餘的淡水釋放到北大西洋中,環流的強度很可能會改變。這將對整個西半球,尤其是西歐的氣候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全球氣候係統。

此外,北極海冰的消融,不僅會導致全球海平麵上升,還會使北極熊覓食困難,最終恐滅絕。

f46997f6f8fb02c4ff5e87d2f7160141

北極熊 (圖片來源:CNN)

據BBC報道,由於海冰變薄,北極熊的體重超出了冰麵的承載力,它們隻能遊到比以往更遠的地方去獵食海豹。這樣不僅會造成北極熊覓食困難,還會迫使它們踏入人類居住區以尋求食物。

早在2007年,央視新聞就曾報道,科學家們預測,到2050年,世界上將有2/3的北極熊死亡,因為它們賴以生存的北極海冰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而逐漸消融。

而且北極生態環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壞,恢複難度極大。食物鏈中的北極熊滅亡,很可能引發整個北極生態圈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