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屆年輕人,為了“祈福”有多拚

22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馬舒葉 唐一丹 陶 淘

惠鵬權 馮曉亭 張 琳

編輯 | 惠鵬權

近日,關於年輕人流行到寺廟“祈福”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有批評的聲音,也有表示理解和支持的言論。但不管輿論如何,年輕人愛上了寺廟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某在線票務平台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尤其是從2月開始,在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接近50%,成為了寺廟遊客的主力軍。

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關於“雍和宮新年祈福攻略”“寺廟燒香拜佛禮儀”等內容成了各博主的“流量密碼”。

截止發稿前,微博話題#媒體評年輕人不上課不上進隻上香#閱讀次數已達到1.4億次,討論次數高達1.5萬次。在評論區,不少網友紛紛玩梗,“想拿offer,就去臥佛寺,因為諧音offers”,朋友圈裏更是人手“賽博佛祖”“電子木魚”。

這屆年輕人為什麽“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在“財神殿裏長跪不起,月老殿前愛搭不理”呢?

實際上,這並不難理解。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就指出,這是一種年輕人尋求“減壓”的方式,“從前兩年算命和命理師的流行,到現在‘上香’的流行,年輕人其實都是抱著‘迷信不可信’,但不妨礙用這種形式為自己尋求某種心理安慰和寄托的心態。”

根據《2022年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數據顯示,生活在快節奏、高壓力、高競爭的社會環境之下,91%的受訪年輕人表示自己存在心理問題,對現實不確定,對未來迷茫。因此,當前年輕群體“湧向”寺廟祈福,本質上仍是尋求一種短暫的逃離和內心的慰藉。

正如00後歐冰所說,“生活有苦澀,人也很脆弱,要想不被壓垮,尋找一點寄托,沒什麽不好。”

本期小酒館,燃次元就和幾位網友聊了聊他們“花式”祈福的經曆。他們當中,有人為了尋求“祈福效益最大化”,錯峰去博物館參拜;有人高考前去寺廟上了一柱“嚴肅”的香,如願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名校;有人去寺廟當義工,吃齋念佛“治好”了自己的精神焦慮;也有人被裁員後,為了找到下一份工作,在1個月內拜遍了三座寺廟的近70尊佛像。

從“雍和宮手串”到如今的“寺廟祈福”,年輕人下一次的療愈聖地在哪裏,或許猜測不到,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輕人永遠在尋求更多的“治愈”體驗。

我去博物館,“錯峰”拜佛

阿靖|25歲 工程師

今年年初,去雍和宮請手串的人擠滿朋友圈,看到他們排隊站到腿僵時,我則選擇了另辟蹊徑,去博物館錯峰拜佛。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工程師,不僅得在廠吃住,還要麵對大我一輪多的領導們,又趕上開年加班頻繁,我實在被壓得“有些吃不消了”。

聽著我每天抱怨“領導不好溝通、工作做不完”,朋友建議我去寺廟裏“上香”。一來去外麵玩一趟可以透氣,二來找點心理安慰。在我的理解裏,去寺廟燒香或者拜神,和轉發錦鯉表情包是一樣的,看著這麽多朋友都去了,我也有些“蠢蠢欲動”。

但一想到雍和宮已經是“人擠人”,我就不想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排隊上。這時,我剛好刷到了國家博物館將引進敦煌菩薩展的消息,我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都是菩薩,去哪不是拜呢?最重要的是,去國家博物館就省去了排隊的麻煩,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另外,從“拜佛效果最大化”上來說,雍和宮的神仙一天接待那麽多人,哪能記得我的心願呢?但是博物館的菩薩可“一點也不忙”;而且,雍和宮的菩薩不過幾百年,博物館的菩薩可得上千年了,從資曆上來講,也是絕對的碾壓。

說幹就幹,我立刻從小程序預約了門票,周末一早我就去了博物館,全程根本沒有排隊。我一邊觀賞各路菩薩神佛的雕像、塑像,一邊敲擊著APP裏的電子木魚,認真地默念,“希望工作量減少,希望能夠按時6點下班。”如果不知道是哪一路的菩薩,還能隨時掃描菩薩旁邊的二維碼看講解,這樣周到的服務,除了國家博物館,哪裏還有呢?

27

圖/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菩薩像

來源/阿靖供圖

當天走累了,我回家後難得睡了個好覺。接下來的日子我仍然忙得一塌糊塗,雖說“許願無用”,但是我卻因此愛上了逛展覽,誤打誤撞找到新愛好。這也讓我感到,生活重新又美好了起來。

“上香”緩解了壓力,我如願考上“985”

歐冰|20歲 大學生

我是唯物主義者,但也算得上寺廟的“常客”。

這種緣分,可以追溯到三歲時母親送給我保平安的玉佛項鏈。我一戴就是17年,除了洗澡和睡覺,都不會取下。

在高三時,每天高強度的複習讓我神經緊繃,父母便帶我去(重慶)磁器口散心。沒想到磁器口正好有個寶輪寺,在那裏,我上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炷“嚴肅”的香。

那是一根很粗的紅色香,我用打火機點燃,插在香爐上,祈願高考能發揮正常。當時的我並不認為祈福會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但事實證明,它確實緩解了我浮躁不安的心情,最終我也順利考入一所北京的985大學。

這次經曆後,我對上香的看法有所改變。以前我顧慮著自己年輕人的身份,對寺廟還抱有刻板印象:“裏麵一定都是上了年紀的、有信仰的老人”。但最近去雍和宮,我發現去寺廟並非一定要有虔誠的信仰,隻要你有所向往、有所寄托,甚至想要發泄、平靜自己的情緒,都可以上一炷香。

在高考那段孤軍奮戰的日子裏,上香讓我感到心事有所寄托,減輕了心理壓力。而前一陣子我諸事不順、心煩意亂的時候,上香也使我心凝神靜,聞著檀香的獨特香氣,沉下心來做事,讓一切重回正軌。

至於購買雍和宮的手串,除了它顏值高、款式多樣、各路博主頻頻安利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希望能通過它減少一點生活“無形”的壓力。

33

圖/歐冰和朋友購買的雍和宮手串

來源/歐冰供圖

將“招財旺運”的手串戴在手上,把保平安的玉佛掛在脖子上,就好像能把自己所遇到的不順分攤一點給難以揣測的命運,避免被“壓得喘不過氣”。這或許也是為什麽“年輕人不上班、不上學”,反而排隊上香的原因。

生活有苦澀,人也很脆弱,要想不被壓垮,尋找一點寄托,沒什麽不好。

吃齋念佛,治好了我的精神焦慮

TwentyEva|33歲 時尚博主

最近幾個月,我經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焦慮和失眠。前段時間,偶然看到北京房山藥師寺招募義工,就突發奇想報名了。

和網上大火的年輕人拜佛求財不同,除了上香祈福之外,我還想體驗寺廟裏心無雜念的生活,因此便趁著一個沒有工作安排的周末,穿越北京大半個城區,來到位於周口店鎮淶瀝水村的藥師寺。

37

圖/寺廟義工生活

來源/TwentyEva供圖

因為我是短期義工,寺裏的師父沒有給我安排固定的工作,所以哪裏忙不過來,我就去哪幫忙打下手。

擺放經書、清潔供品、打掃院落,插花供果,這些簡單的活計,竟讓我無比充實和自得。寺院裏人來人往,旁觀形形色色的香客,在寺廟裏虔誠跪拜,別有一種奇特的感受。有一刹那,就像站在佛祖的身邊,用超然於凡塵俗物的視角,眼見人們為功名利祿所累。

寺院裏喂養了不少貓貓狗狗,它們通常會在飯點出現。我是個資深鏟屎官,所以主動擔負起投喂它們的任務。佛門生活似乎也賦予了貓貓不少靈性,它們並不怕生,時而飛簷走壁,時而慵懶地躺臥在齋堂裏,自在得令人豔羨。

這裏的生活作息規律且嚴格,我之前入睡難、多夢易醒的毛病都消失無蹤了,每晚都睡得出奇的香。

兩天的寺廟生活雖然短暫,但我卻收獲了太多的善意和能量。因為不懂規矩,很多事都仰賴於師父們耐心提醒,吃飯的時候碗要端起來吃,長發一定要梳起來,拍照的時候盡量不要拍佛祖、菩薩或者僧侶……

我還目睹了觀音菩薩聖誕,佛教徒皈依和超度,以及一位老師父的圓寂。這些佛事禮儀,洗滌淨化了我煩擾的心靈,世俗的欲望也不再像往常那樣困擾我,感覺內心平靜了很多,不再刻意去追求什麽,或許這才是寺廟對於現代人真正的價值。

工作壓力大,我1年去了11次五台山

凱文|32歲 銷售

如果按照夢參老和尚在102歲時的說法,“能來五台山,起碼要修七輩子的福報”。那我至少修了77輩子的福報,因為我有1年就去了五台山11次。

那時候我剛換了一份工作,盡管自己很努力,但進展還是不理想,壓力就越積越大,感覺快到崩潰的邊緣時,我就會去五台山。而在五台山的磁場影響下,我整個人就會很放鬆,自動屏蔽掉工作的煩擾,給身心做一次大掃除。

從北京到五台山300多公裏,我自駕過、坐過火車,也坐過大巴。

如果是自駕的話,我一般一大早就從北京出發,4個多小時的路程,我會在12點前趕到五台山,看看五爺廟,感受一下千年香火氣;爬上1080個台階去黛螺頂,登高望遠,俯視五台山全景,體會其山靈雲祥,不覺讓我心曠神怡,傍晚時分再開車返京。

我有時也會住一晚或者兩晚,徒步大朝台。它的路線分為兩種,順時針朝台路線約70公裏,逆時針路線約50公裏,我都走了多次。

說來奇怪,我也經常參加其他徒步活動,和五台山這種佛教環境的徒步相比,它們都給不了我這種輕鬆的體驗。即便隻有我一個人走在路上,也不會有孤獨害怕的感覺,反而心更淨。

42

圖/五台山

來源/凱文供圖

記著有一次我冒著大雪徒步大朝台,山上零下19度,我一個人走在雪道上,緊緊地裹著大衣,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說實話有一些虐,但我內心卻更放鬆,甚至我還在途中發現一隻黑色雪狐。有人說“黑色主財”,我是不信這個的。但在冰山雪地,空無一人的大山,能有一隻雪狐和我作伴,也是一件很讓人驚喜的事。

我去過五台山很多次,可以說對五台山大多數寺院都比較了解,所以和朋友去,或者公司團建,他們都會讓我做導遊,甚至在他們眼裏,我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我禮佛不求佛。置身於五台山,我會放空自己,卸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享受難得的美好時光,給身體充滿電,更有力地應對回到工作崗位後的日常。

白雲觀讓我頓悟,每年正月十五都去

小雲|30歲 市場經理

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浮躁,因為一些雜事而忘了初心,我的排遣方式就是去寺廟或者道觀。

我最常去的是北京白雲觀,每年都會去幾次,尤其是正月十五,除了疫情管控的時候,我肯定是要去的,已經堅持了十年。如果正月十五是工作日,我會在6、7點鍾就從燕郊的家裏出發,趕在白雲觀開門的第一時間進去;如果因為出差會影響我去白雲觀,我也會想盡辦法推掉那趟差。

其實,我每次去也不是為了燒香拜神,祈求發財或者渡過當下坎坷,而是想找一個能讓我瞬間靜下心來的地方,想想自己近期的困惑和如何放下過重的得失心等。

45

來源/視覺中國

而在白雲觀這樣玄幻聖潔、香火繚繞的環境下,我看看神通廣大的玉皇大帝、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和“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彌勒佛等,甚至圍繞著各個殿宇隨意走走,整個人都會立刻放鬆下來。我就會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工作中麵臨的難事、生活中經曆的瑣事,就顯得微不足道。

我覺得我每次去白雲觀,都能吸收一些能量,或者是一種精神,平日裏想不通、做不到的事情,會變得容易起來,就像是“降維打擊”一樣。

而我為什麽每年正月十五要去白雲觀,是因為按照玄學上講,正月十五是道教的上元節,天上的神仙會下凡,在白雲觀扮作普通老百姓的模樣,和老百姓互動,為老百姓消災解難。我也會覺得神秘一些,能吸收的能量更大一些。

每次去白雲觀,如果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我都會聽聽道長講經,打金錢眼和摸石猴等,那一刻我和白雲觀是融為一體的,整個人也是放空的狀態,我很享受這種生活節奏的切換,也覺得是一種自我修煉,會更有力量麵對工作和生活的事情。

除了白雲觀,我每年也會去幾次五台山,它同樣會讓我迅速調整心態,給我能量,讓我變得更強大。

被裁員後,我1個月拜了近70尊佛像

落英|28歲 失業

今年年初,在前公司工作了5年的我被裁員了,沒有N+1的賠償金,所以我現在還在和前公司走仲裁。我忽然覺得諸事不順遂,想要找點形而上的東西來為自己祈願。

“上香拜佛”的想法,就是這樣湧入我的腦海。

賦閑在家之後,從1月底到2月底之間,我去海南、江蘇兩地旅行,順便拜訪了三亞的南山文化旅遊區、南京雞鳴寺和毗盧寺。

去燒香拜佛之前,我在網上做足了攻略,希望做到尊神、敬神,體現我的虔誠之心。當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遇佛都要拜,不要功利地隻拜自己想祈願的佛像”時,就下定了決心把走訪過寺廟中的每尊佛像都拜一遍,因此,我在1個月內拜遍了三座寺廟的60-70尊佛像。

這幾座寺廟裏,佛像最多的、海拔最高的都是南京的雞鳴寺,總共有32尊佛像,寺廟坐落在海拔621米的位置。對於我這種平日裏不怎麽運動的人來說,爬那麽多台階、走幾十個廟宇,已經是“長途跋涉”了。我是在某個工作日的下午2點左右來到雞鳴寺的,一直拜到下午5點才拜完整座廟裏的佛。

燒香拜佛有很多具體的講究。比如,上香時,用左右手指與中指夾香,兩手拇指重疊頂住香的底端,在天香爐前,將香舉至齊眉,默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於是,我就嚴格按照上香的禮數,在每個大殿前都給佛像上了三炷香。

48

圖/敬香流程介紹

來源/落英供圖

上完香後,下一個環節就是拜佛。我到32尊佛像麵前一一敬拜,佛像麵前有跪拜墊子的全部跪拜。跪拜的流程包括雙手合十、心裏默默祈福,然後三次叩首的同時掌心向上置於墊子上。還有一些佛像麵前沒有墊子,我會在這些佛像前畢恭畢敬地鞠三個躬,以示尊敬。

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的觀世音菩薩則最為震撼,高100多米,人的高度隻及他的腳趾。我按照佛教轉經的方法,順時針繞著菩薩轉,心裏默念著經文,同時還觸摸了觀世音的腳趾,據說能帶來好運。除了觀世音,南山這邊還有一座財神廟和十八位羅漢,我也逐一拜過。

毗盧寺是三座中最治愈的寺廟。除了拜佛之外,這個寺廟還可以花20元求簽。雖然花錢求簽有點收割智商稅的嫌疑,不過,我求到了“隻要努力,就會有回報”的簽,覺得給沮喪的自己帶來了些正能量。這鞭策我以後仍要堅持奮鬥,畢竟,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置辦本命年裝備,我花了五六千元

夏夏|24歲 公司職員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本命年一向有“犯太歲和影響運勢”的說法,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在這一年穿戴上紅色的東西以驅除黴運,表達對新的一年順風順水,好運當頭的期盼。

聽說今年是60年一次的“黑兔年”,初入職場的我因為擔心職場運勢會受影響,所以加倍重視。全套的紅色內衣和襪子是基本標配,手串項鏈也不能少。

我原本想買金玉的紅繩手鏈,結果看到很多人說玉屬土克水,所以不適合佩戴。

聽說朱砂辟邪,我又開始挑選朱砂手鏈。但我在小紅書上研究了大半天,才搞明白什麽是三合手鏈(根據命理理論衍生出來的吉祥物),什麽是六合手鏈,到底是要單獨佩戴還是要兩條搭配著戴。

50

圖/夏夏的部分本命年裝備

來源/夏夏供圖

結果越研究越發現裏麵的門道和講究越多,普通的紅襪子已經無法滿足我的需求,火遍抖音的七星襪加入了我的本命年套裝。襪底“七星連珠”的圖案預示著祥瑞之兆,銅錢外圓內方,寓意福星高照,扭轉乾坤。當然,傳統紅襪子底下的“踩小人”也一樣被囊括其中。

這麽多吉祥的寓意完全衝淡了我對紅襪子的抵觸,但因為這些圖案都是滌綸線繡上去的,所以不同廠家生產的襪子含棉量都有所不同。所以,為了買到含棉量更高的七星襪,我特意跑了趟服裝批發城,結果接連問了好幾家,卻都賣斷了貨,最後終於找到一家含棉量高的,我一口氣買了6雙。

但我覺得這還遠遠不夠,即便不是本命年,初入職場的我也是如履薄冰,為了讓自己能順風順水,我恨不得把所有紅色的東西都置辦上。

買的新包是紅色的,帽子是紅色的,紅毛衣和紅衛衣也不能少,手機殼更是買了幾個紅色係的來回換,辦公桌上的水杯和小擺件也通通換成紅色,連口罩也必須是紅色的,以至於同事和朋友都說,一看就知道今年是我的本命年。

整套裝備下來大概花了五六千塊錢。事實上我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但初入職場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我做了這麽多,也隻是求個心安,希望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僅此而已。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阿靖、小雲 、凱文、夏夏、落英、TwentyEva、歐冰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