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拍攝荒村視頻卻引來盜賊,當事人:很自責

1 月底,雲南知名文旅博主 ” 南曲文化 ” 拍攝了一座位於玉溪市、已經荒廢的老村 ” 石頭村 “。3
月中旬,該視頻卻引來了盜賊,被村民抓獲。該視頻博主告訴九派新聞記者,截至 3 月 30
日,老村仍有遊客遊玩,但總體恢複了寧靜。

石頭村位於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九龍街道水塘村四組,身處深山,景色清幽,因交通不便,村民已全部搬去距離老村 800
米左右的新址,留下一間間充滿著家庭生活痕跡的房屋,在原地述說著當地居民的家族故事。

這座村落僅排列著 20 間左右的房屋,牆體用紅沙石砌成,不少家宅門口擺放著有仙鶴、小鹿圖樣的精美石雕。1 月底,” 南曲文化 ”
拍攝了這座石頭村的視頻,荒村與美景的反差感,讓視頻收獲了 65 萬播放量。

石頭村 / 視頻截圖

本以為這座村莊會繼續寂靜下去。根據雲南玉溪通海警方報道,3 月 15
日,一名盜賊卻在看完視頻後夥同妹夫潛入村莊,盜竊柱腳石、石缸、石條等財物,幸而,因兩人駛來的麵包車非本地牌照,村民有了疑心,自發組織了十餘人抓捕,並將盜賊交給了警方。目前,兩位犯罪嫌疑人都已被通海縣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盡管村主任沒有對 ” 南曲文化 ”
製作的視頻進行半分責怪,反而還很感謝對方進行了宣傳,但麵對這讓人意想不到的展開,身為視頻原作者的 ” 南曲文化 ”
感到驚訝和自責。

現實生活中,他姓何,是一位從業文旅工作 20 餘年的傳統媒體人,通過超 1.5 億的視頻總播放量,獲讚 317 萬,積累 30
多萬粉絲。

何先生告訴九派新聞記者,截至 3 月 30
日,這件事的最新後續是,老村仍有遊客來遊玩,但總體上恢複了寧靜。村主任表示,後續村子會加強安保,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以下是九派新聞和何先生的對話。

【1】” 下次做視頻,不想再交代太具體的地點 “

九派新聞:這件事曾讓你感到自責,為什麽?

何先生:從理論上講,宣傳該村落和村落石刻被盜,本質上並無邏輯聯係。但就視頻製作者而言,仍有可反思之處。

比如下次做視頻的時候,我們可以無須交代太具體的地點,又或是可以在片中直接提出安保警示,或許這樣會更好。反思自己,其實也是與拍攝此類視頻的同仁共勉。

九派新聞:你曾提到,自己過分渲染了 ” 無人 ”
的氛圍,並強調了石雕很不錯,這是出於做視頻的流量思維,但可能給了盜竊者錯誤的信息。

你認為,做地方文旅視頻的流量思維,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比如,刻意營造可供考古的氛圍感、類似《盜墓筆記》的故事感,這些算流量思維嗎?

何先生:短視頻的邏輯就是流量,加大傳播力,這不僅對地方文旅視頻、對任何賬號、任何內容,其實都是一樣的。營造氛圍本身也無可厚非,好的視頻都會這麽做。

九派新聞:一些觀眾認為,如果博主不發具體地址,村子就失去了被推廣的機會。你覺得怎樣做視頻,才能兼顧宣傳和保護?

何先生:我其實基本同意這種觀點。宣傳力度夠大,產生足夠的關注度,對這些原本荒僻的村落反而會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保護。至少當地會因此重視其價值,安保工作也會隨之加強。

不過,對於這些村落的宣傳,建議博主在拍攝前,盡可能還是跟當地村委會取得聯係,一來可以獲得更多資訊,了解當地的發展思路;二來,也可以獲得當地村委會的提前預判和應急處理。

九派新聞:這種徹底不用的村子在雲南多嗎?有怎樣的文化淵源?

何先生:石頭村的地理位置就在山上,交通不便。新的鄉村道路不經過這個村,村民新建房屋也就自然地跟著道路建了。實際上,新村與老村的直線距離不超過一公裏,村民原來的田地也都還在附近,仍繼續耕作,這也是竊賊很容易被發現的原因。

一般來講,這種整村搬遷的村子會被拆除,但石頭村是個例外。這也跟當地文化人的重視有關係,雲南作家楊楊就曾到過這個 ” 無人村
“,並在幾年前就向當地政府提出應該保護這個村的完整風貌。這種徹底不用的村子在雲南還有很多。也不止在雲南,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在整個中國都有不少。

石頭村裏的石雕 / 圖源何先生 1 月發布的視頻

【2】現實生活中是文旅媒體人

九派新聞:你在生活中的真實職業和年齡是什麽?當初怎麽想到做地方文化保護方向的短視頻博主?

何先生:現實裏我是媒體工作者,從業 20
多年,在傳統媒體一直從事文旅方麵,包括寫文章和拍攝照片。隨著短視頻社交媒體的興起,很自然也就將自己的作品以視頻形式呈現出來。我一直認為,雲南地方文化有其獨特性,它是一種多民族高度融合的多元文化,其內在價值需要有人花功夫去挖掘和傳播,而不應在經濟發展進程中被埋沒。

九派新聞:想問賬號命名為 ” 南曲文化 ” 有什麽特殊意義?營收狀況如何?

何先生:其實因為當初我的網名叫 ” 難取 “,所以用了這個諧音,幹脆叫 ” 南曲文化
“。我有本職工作,而且平時非常忙,做視頻完全是業餘時間的個人興趣,全職目前不考慮。

九派新聞:其他類似的小眾景點是通過什麽方式找尋的?

何先生:我這些年來,基本把雲南走了個大概。因為本職工作本身要接觸大量文獻、數據,對這類村落大體有些了解。但雲南不小,且生有涯,知無涯,沒去過的地方依然很多。每到一地,我會向當地人各種打聽,做田野調查,這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

九派新聞:做視頻的近 4
年,你探訪過雲南省內多少地方?最讓你影響深刻的雲南景致是哪裏?

何先生: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我去了雲南 16
個州市,從梅裏雪山到西雙版納雨林,從極邊之城騰衝到雞鳴三省的昭通,有名的基本都去過,無名的也去了不少。還是那句話,雲南的美感,在於 ”
立體 ” 二字。雲南有多樣之美,滇西北的自然美景、滇東南的文化底蘊我都很喜歡。

【3】保護好雲南地方文化,當地旅遊會進入到新的層次

九派新聞:你對想來打卡的遊客有什麽注意事項想提醒?

何先生:外來遊客若想前往打卡,還是要注意保護,不要去輕易動它原有的房屋構件,保持原樣就好。更不要動邪念,一定會被抓的,不要心存僥幸。

九派新聞:盜賊循你視頻去石頭村偷盜這件事,對你以後做相關視頻有怎樣的影響?

何先生:以後仍將繼續此題材的探尋,但在視頻製作上會更強調保護,技術上也會對關鍵地理信息作模糊處理。

何先生發布視頻時,曾有網友擔心會有人盜竊。圖 / 視頻截圖

九派新聞:看到你建議石頭村改建成民宿,為什麽?

何先生:改建民宿開發的案例不少,比如瀾滄景邁山、建水雲龍山等,開發與保護都不錯。昆明周邊也有若幹成功案例,都在本地有很好的知名度。雲南氣候條件優越,隨著旅居潮在雲南的興起,類似村落還會越來越多。

九派新聞:在開發民宿之前,雲南這邊的文旅資源主要是以什麽開發為主?

何先生:過去是以做景區為主,圍起來收門票,這是比較初級的做法。未來,自駕熱、旅居熱一定會逐漸占主流,門票消失,村落整體價值反而會升級。

過去,雲南因為經濟相對落後,躲過了大規模同質化開發的所謂 ” 黃金時期
“,這反而給世界留下了大量原生態的村落和民族文化。雲南有大量這樣不為人知的資源,我能做的,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歡上它們。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保護好、利用好這些資源,雲南旅遊會進入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