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牡丹憑什麽腳踩芍藥,成為“國花”?

雖然一直沒有最終結論,但如果被問到中國的國花是什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牡丹。

牡丹是最能代表中國的植物類群之一。所有牡丹的野生種都是中國特有的,而牡丹品種的發展和變化也和中國的曆史變遷深深聯結,同時它們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化。我們能在中原牡丹中看到唐朝的繁榮富貴,在江南牡丹中看到宋朝的文化碰撞,在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和衰落中看到國家的興亡。

1a1383360bfacfff1564ec4fb90ae0a3

百花叢中最鮮豔 | Fanghong / wiki commons

無名曾稱“木芍藥”

雖然今天牡丹的名聲比芍藥不知道大多少,但是芍藥這個名字出現的要比牡丹早得多。秦朝以前的古人不分牡丹芍藥,大多將它們都統稱為芍藥。而到了秦漢時期,中國開始把牡丹喚作“木芍藥”,就像西方如今依然稱芍藥為“peony”而把牡丹稱為“tree
peony”一樣。然而並沒有過去多久,“牡丹”這個名字也出現了,並且在唐宋時期全麵替代了“木芍藥”。

牡丹之名,意為丹花之牡。“牡”指動物雄性和植物雄株,在牡丹這裏采用了引申含義——可以無性(營養)繁殖,老植株產生新植株的植物;而“丹”則是指牡丹花多為紅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道:“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其花紅色,故謂丹”。

06d7b17dbdd6e15611f55985bcf696e4

話雖如此,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牡丹品種,卻已然是以各種深淺不一的粉色更為多見 | 663highland / wiki
commons

實際上,隻有野生或者接近野生型的牡丹才能主動地通過地下莖和根出條繁殖出新的植株,絕大多數牡丹品種都需要人類幫忙才能無性繁殖。還好牡丹是一類很容易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繁殖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秋季植株休眠之前進行分株;可以使用更加茁壯的芍藥和牡丹根進行嫁接;還可以壓條(將枝條環剝或者刻傷後壓入土中)促使枝條生根長出新的植株。

隨著牡丹這個名字被大家認同,這種植物本身也逐漸開始流行,而芍藥的名聲也漸漸不比牡丹,從此再沒有牡丹那麽受人矚目。南宋鄭樵的《通誌》中就有提到,“牡丹初無名,故依芍藥以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為名也。牡丹晩出,唐始有聞,貴遊趨競,遂使芍藥為落譜衰宗。”實際上“牡丹”之名東漢就有記載,但是這個名字流行的時間確實是自唐朝起始的。

唯有牡丹真國色

中國至少從東晉就開始栽培觀賞牡丹了,在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能見到牡丹的倩影,但是牡丹真正開始盛行還是唐朝。

牡丹是唐朝的代名詞,武則天以貶牡丹聞名。傳說中她曾在嚴冬令百花開放,唯獨牡丹不開,於是她怒而將牡丹從長安貶至洛陽,在一些故事版本中,甚至有武則天下令一把火燒光牡丹的說法,並且解釋道這是牡丹枝幹枯槁的來源。

然而武則天稱帝後即改洛陽(東都)為首都(神都),之後也在洛陽長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這則故事的拙劣。

0677ce791ca3d800ef7a47dbd163c467

張大千筆下的牡丹圖

實際上,武則天對於牡丹的態度與傳說中的完全相反,而且也正是她開啟了牡丹在唐朝的傳奇故事。武則天的家鄉西河出產牡丹,武則天首度將家鄉的牡丹移栽到了洛陽的東都苑(上苑),從此牡丹開始在宮中流行。唐代舒元輿的《牡丹賦》序寫道:“天後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後歎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寖盛。”

d9b6dec6f6d32d70c055c566e116ad21

張大千筆下的牡丹圖

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對牡丹的熱愛與武則天相比有增不減,從而推動“牡丹熱”發展到了第一個高峰。這時候牡丹之於唐朝人,更像是鬱金香之於17世紀的荷蘭人。牡丹在宮中得到專寵,使得仕官和貴族也眾相追捧,隨後民間也開始遍植牡丹,從此掀起了購買和栽培牡丹的狂潮。牡丹不僅是供人玩賞的花卉,同時也是金錢和權力的象征。白居易組詩《秦中吟十首》的最後一首《買花》中描寫了牡丹虛高的價格,以及人們為牡丹而狂的情景: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複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隨後的安史之亂雖然對牡丹熱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唐憲宗年間政局逐漸穩定,人們再度燃起對牡丹的熱情,牡丹的價格也哄抬到了新高度。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記載,“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在這一時期,牡丹也借一眾文人的稱讚,奠定了“國色”的地位,比如劉禹錫的《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在兩宋時期,牡丹文化雖然因為長期戰亂而衰敗,但很快隨著經濟的恢複發展到了又一個高峰。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有增無減,牡丹之城洛陽更是如此。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中甚至有記載,“洛陽人……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

8ceeca539ff968bf0107da02de61bf7a

(宋)趙昌(左)與張大千(右)筆下的牡丹圖

在這個時期,牡丹品種也在迅速增加,《洛陽牡丹記》中,歐陽修就羅列了數十個品種,在《洛陽牡丹圖》中歐陽修還寫道,“四十年間花百變”,可見在人工選育的強大壓力下,牡丹的外觀發生了比自然環境中快得多的改變。不過他也在《洛陽牡丹圖》中特別誠懇地說,“我昔所記數十種,於今十年半忘之。”我去年在植物園看到的牡丹,才過去一年就已忘記多半了,特別想和歐陽修隔空握手。而歐陽修常常掛念的“姚黃”和“魏紫”,也是宋代最有名的兩個牡丹品種,在今天也可以見到。

784fd084ab5a3667aaa9c158b99be78a

牡丹傳統品種“姚黃” | 餘天一

同時,由於牡丹文化的持續盛行,全國各地都開始引種牡丹栽培。隨著南宋將都城遷至商丘再遷至臨安,牡丹的文化也隨之來到了江南。

江南的氣候和中原完全不同,在《中國牡丹》一書中記載,大部分中原牡丹引種到江南後“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回娘家”。不過即使如此,逃往杭州的中原來客依然懷念牡丹,也開始在江南嚐試栽培,將少數適合江南栽培的中原品種保留並且進一步馴化。除此之外,人們也發現了更耐濕熱的江南原產牡丹——楊山牡丹(鳳丹),由南移的牡丹和楊山牡丹共同組成了新的江南牡丹品種群。

隨後牡丹的腳步進一步到達了西南,四川彭州的牡丹此時也逐漸開始興盛起來。

caf75af209122cd23f764e6b7dd4f8b5

牡丹傳統品種“趙粉” | 餘天一

現在,牡丹品種在全國都有種植,而且各地都有不同的品種群,除了最繁盛的中原牡丹,北方有東北牡丹,西部有西北牡丹、西南牡丹,這些品種群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中國牡丹遍天下

前麵說到,牡丹古稱木芍藥,在分類上也是芍藥屬的,所有牡丹都屬於芍藥屬的一個分支——芍藥屬牡丹組(Section
Moutan)。牡丹組是芍藥屬很特殊的一類,它們有其他芍藥屬物種沒有的木質莖,這也是牡丹和芍藥最明確的區別方法。

4b4adbd265e799b9535906c5bea09b6e

剛發芽的牡丹。芍藥是不會留存地上部分過冬的 | themarthablog.com

我們通常說的牡丹,學名是Paeonia suffruticosa,指代的是牡丹組的雜交品種的集合。這和現代月季(Rosa ×
dilecta)、矮牽牛(Petunia ×
atkinsiana)是一樣的。由於栽培曆史太過悠久,我們今天見到的牡丹品種幾乎都是多種野生牡丹雜交而來。雜交牡丹來源於幾個野生種——矮牡丹、紫斑牡丹和楊山牡丹。它們受到了人類千年的砍伐和采挖,野生種群現在都已岌岌可危。

88ce340d8334f251e39039db8907ffe4

bbfc0e82b9565707143cae620adc93e5

傳統雙色品種“二喬”(左)與傳統藍色品種“藍田玉”(右) | 餘天一

除了牡丹組的雜交品種,我們今天依然能看到由單一的牡丹種類選育出來的品種,主要是紫斑牡丹和楊山牡丹的品種。

紫斑牡丹(P.
rockii)很好辨認,它的花瓣基部有一個很明顯的紫斑,就像眼睛裏的瞳孔一樣醒目。在很多植物園中我們都能看見紫斑牡丹的老樹,花期時樹梢綴滿了花朵,非常壯觀。中原牡丹中花瓣基部帶深色斑的品種都有紫斑牡丹的血統,而西北牡丹也可以叫紫斑牡丹品種群,幾乎全部來自紫斑牡丹選育或雜交。

cac0f75858c01f2044f98491c30a4514

501616883c29ee3fb14fdb776c4ec996

各色紫斑牡丹品種 | 餘天一

楊山牡丹(P.
ostii)分布較廣,最東達到安徽巢湖和寧國,比主要產自黃土高原的野生種更耐濕熱,因此在江南栽培更多,栽培的楊山牡丹被稱為“鳳丹”。除此之外,它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是油用和“藥用”牡丹。楊山牡丹和紫斑牡丹是長期以來主要用於榨油和傳統醫藥的兩個物種,在另一個方向的人工選育下,油用牡丹的種子變得更大、含油率更高,適應性也比觀賞牡丹更強。

0d08f93f99f3f2f8b4eb4370ae6a5519

楊山牡丹品種,鳳丹係列,“鳳丹白” | 餘天一

在西南另有一種野生牡丹——滇牡丹(紫牡丹,P.
delavayi),它的分布很廣泛,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比如紫紅色的紫牡丹,黃色的黃牡丹,黃色帶深色斑的棕斑黃牡丹,白色的銀蓮牡丹等等。不過由於花比較小,至今都很少參與到牡丹的雜交之中。

其它牡丹原種大多分布狹窄,卵葉牡丹(P. qiui)僅分布在湖北神農架附近和河南西峽縣;四川牡丹(P.
decomposita)僅分布在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為牡丹品種帶來黃顏色的重要雜交親本大花黃牡丹(P.
ludlowii)僅分布在西藏林芝。

7a38966a03a3724038c6f5d87566ca81

四川牡丹 | Hong DY & Pan KY (1999)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37(4):351-368

不過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重視起來牡丹的野生資源,林芝市米林縣每年都會舉辦米林黃牡丹藏醫藥文化旅遊節,在向大眾介紹大花黃牡丹這個重要而稀有的物種的同時,也開展了“種子行動”和“幼苗移植行動”,更好地對大花黃牡丹進行保護。

清末以來中國經過了長時間的戰亂,很多牡丹老品種都已經消失或流散,古時很多品種名與現在的品種對不上號;不過即使如此,牡丹依然在中國人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f656d6a4902e9b51117dde5bc1e69ae6

1ab605f8f0c1173f40557464a574f91c

現代紅色係品種“珊瑚台”(左)與現代黑色係品種“黑海灑金”(右) | 餘天一

近代以來,傳入其它國家的牡丹發展更為興盛,並且體現出了各國不同的審美傾向。日本牡丹很少有看不見花心的台閣重瓣,基本上都是大朵寬瓣,花瓣輕薄,顏色純正。

feef9ce8402f11ce142d20376d65488a

671091fd02998a91e5e273c5678b9dc7

日本品種“連鶴”(左)、“八千代椿”(右) | 餘天一

歐美牡丹自20世紀初開時采用了大花黃牡丹作為親本,雜交出了一係列黃色或偏黃的品種,比如中國現在很常見的美國品種“海黃”,而中國到了近年來才開始用大花黃牡丹雜交選育新品種。

b8e4141103509b0e2e795958eeddad00

自己養的美國品種“海黃”,來自大花黃牡丹和牡丹的雜交 | 餘天一

園藝花卉的育種的國際化早已是無法逆轉的潮流。不同文化的審美傾向這裏互相衝撞、互相影響、互相交融,造就了我們今天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滿足更加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哪怕在最具“中國特色”的牡丹身上,也不會有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