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重慶火鍋能火靠的不是“發源地”

在中國的美食版圖上,火鍋工序並不繁瑣,但火鍋江湖卻足夠複雜。

據上遊新聞協會發文“官宣”重慶火鍋發源地為東水門?重慶火鍋協會回應:先尋找打造後論證報道,近日,一份蓋有“重慶市火鍋協會”鮮章的文件在網上流傳,標題為“關於將東水門老街認定為‘重慶火鍋發源地’的批複”。重慶火鍋發源地就這麽“官宣”了?有權威證據嗎?對於這一消息,不少網友表示不淡定。曆史文化作家司馬青衫更是公開表示,希望看到權威論證,“曆史不是靠誰下個文就確定了的”。

十裏不同天,飲食各有別。每座可愛的城市,都有煙火氣的美食可熱愛,亦有不斷流的文化可托懷。打造城市的火鍋名片,的確離不開淵源的探尋。但重慶火鍋協會的論證過程與尋根動機,顯然難以說服大眾。

據司馬青衫介紹,總體來說,重慶火鍋起源大概就有上述五種說法,“李劼人的江北城說,船工起源說,水八塊說,鬧龍宮說,還有宰房街說。這五種說法,都有史料可證,但有關重慶火鍋起源目前並無定論和民俗共識。所以說,重慶火鍋協會所說的‘民俗共識’是不成立的。”另外,在“重慶市火鍋協會”的文件裏麵,沒有看到任何關於起源地的論證內容,直接拋出了這個說法,這個流程顯然不嚴謹。

麵對輿論質疑,重慶市火鍋協會挽尊回應:先尋找打造後再論證,實在搞不定,弄成發源地的“呈現地”。弄半天,原來玩兒地是“先上船後補票”的套路,純屬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據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陳國華介紹,“是因為東水門老街那家企業需要在地圖上定位,所以我們給他出了一個文件,此件僅用於申請地圖定位時使用。”所以,這不過是入駐的企業商家和火鍋協會企圖靠“發源地”賺取眼球,讓遊客為此買單的手段而已,論證發源地早已讓位於商業利益,發源地的“呈現地”更像是一場文字遊戲,此動機顯然不太純粹。

打個比方,作為重慶火鍋靈魂的毛肚,有水牛毛肚和發毛肚的區別,兩者在鮮嫩程度上有明顯差異,價格上自然也拉開了差距。有不少店家喜歡標榜自己的毛肚是“原裝正宗”水牛毛肚,這不但給自己店鋪貼了金,還可以名正言順賣出高價。這的確能短暫挑動食客的味覺神經,但要趁機征服食客的胃,還得靠真材實料。一口下去,脆不脆,鮮不鮮,煮了冒不冒泡,騙不了食客的嘴,哄不住大眾的心。

火鍋之“火”,火在味道,火在氛圍,火在生活。對於重慶本地食客來說,毛肚脆一點,底料香一點,比發源地是哪裏更有吸引力。對於外地遊客來說,“火鍋經濟學”拚的是味道與服務,健康和體驗。再濃鬱的鍋底,也遮不住變質的味道;再繁榮的市場,也經不起信任的辜負。桌前桌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提高食客的體驗度,才能做好火鍋桌上的生意。

至於淵源,是說真正有滋有味的美食,是吸引眼球又攝人心魄的。就像星爺電影裏的“黯然銷魂飯”,不過一碗普通的叉燒飯加荷包蛋,但就是能吃出讓人熱淚盈眶的情緒與情感。美食,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更是一場精神文化的交流。於一座城市來說,美食文化說到底還是市民的作品。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火鍋是一堆食材“濟濟一鍋”的狂歡,也是一群人“熱騰騰、暖洋洋”的寫照。在受夠了食堂、吃夠了外賣之後,一句耿直豪邁的“火鍋走起”,喚醒的不隻是味蕾,還有暢快的心情,一次由胃入魂的反叛。

打造城市火鍋名片,與其強調太過具體的發源地,不如突出渲染這種情緒。也許,一滴入魂的麻辣情緒,更能讓“已識乾坤大”的食客,仍有“猶憐草木青”的少年感。畢竟,“沒有什麽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冰啤酒配上九宮格,我管你發源地在哪兒啊!還是多談談重慶火鍋如何走向更遠方,才更符合山城人民的冒險精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