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女子因姓氏生僻,無法線上支付醫保卡隻能改姓使用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雲南省永勝縣,一支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姓“nià”。由於姓氏太罕見,電腦信息係統中無法輸入和顯示,給村民帶來了種種不便,族裏近700人不得不妥協,放棄了自己真正的姓氏,改姓“鴨”,此事引發廣泛關注。(延展閱讀:中國有個罕見姓氏,辦身份證電腦打不出,全村老少集體改姓“鴨”)

4月24日,上遊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了解到,遼寧沈陽的“xi”(上下結構,上“畝”下“心”)女士有著同樣的困擾,因姓氏為生僻字,她從小就遇到諸多不便,包括升學考試錄入信息、孕期建卡遇難題,至今仍無法使用12306訂購火車票。

1000

▲因姓氏太生僻,近700人不得不放棄真正的姓氏,改姓“鴨”。圖片來源/網絡

據報道,雲南省永勝縣,“nià”姓家族的姓氏,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橫的“鳥”,下半部分是“甲”。由於當前的電腦係統無法識別,“nià”姓村民辦理二代身份證時,隻好將其拆開,拆分為“鳥”和“甲”二字,從而組成了鴨子的“鴨”。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近日,遼寧省沈陽市居民“xi”女士向上遊新聞記者反映,她的姓氏也是生僻字,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念錯她的名字,有的人會念成“惠”。她說,“在讀書時,自己可能是開學時第一個被點名的,或者永遠不會被點名。”

因姓氏是生僻字,也使她在從小到大的生活中遭遇了很多因姓氏帶來麻煩事。例如在高考錄入考生信息時,她的姓氏就是以“A”替代的,導致她大學畢業後,通過學信網驗證學籍時十分困難。

1000

▲沈陽的“xi”女士住院時,收據上的姓氏都是用別的字取代。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微信無法開通“微信支付”功能、支付寶不能綁定銀行卡、銀行卡上的戶名也不是她本人的名字,至今也無法通過12306購買火車票……這樣的例子特別多,每年在辦理退稅時,她都需要跑到櫃台辦理業務。其他人三五分鍾可以辦好的業務,她需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

“xi”女士介紹,由於各個單位係統不能識別生僻字,更多時候自己的姓氏都是由亂碼代替的,這導致在不同係統中,她姓氏信息並不統一。她懷孕時,因為姓氏原因始終未能辦理住院,在即將臨盆時,家人多次往返當地醫保局重新辦理醫保卡,在修改為正確名字後,醫院方由於無法識別,又隻能將名字改成錯誤的。最終,她的醫保卡上仍是錯誤的名字。

公開資料顯示
,“xi”(上畝下心,讀xī或xí)女士的姓氏為生僻字,鮮見於史冊和文獻。僅有個別專業研究古漢字的書籍作為拾遺補缺列出了字。這個姓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陝西西安、安康等地。

她介紹,在家族的QQ群中,大約有300多名群成員,他們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自己老家在甘肅蘭州,家裏同姓氏的長輩在蘭州生活,之前也或多或少受此影響。為了避免麻煩,她的弟弟、妹妹已經改了姓氏。

記者了解到,漢字是表意文字,與拉丁文不同,漢字本身與鍵盤沒有任何對應關係。如果想在電腦內打出一個字,首先要有對應且全國統一的漢字編碼;其次要有對應的字形;最後,還需要輸入法以及應用係統支持,才能打出一個字。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超過6000萬人名以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這些生僻字因缺少通用編碼,無法在數字設備中順暢輸入與顯示。

1000

▲進行實名認證時,係統無法通過。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2022年7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強製性標準(GB
18030-2022)。據悉,標準首次於2000年發布,2005年第一次修訂。新版標準共收錄漢字87887個,比上一版增收了1.7萬餘個生僻漢字,不僅收錄《通用規範漢字表》全部漢字,同時覆蓋我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獻、科技等專業領域用字,為傳承中華文化、增強中文信息處理能力、滿足姓名生僻字人群用字需求提供標準保障。該標準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

同時,騰訊和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於今年4月20日共同發布了全國首個征集生僻字的小程序。將征集來的生僻字將經過考證、審查、賦碼等一係列環節,專業審核通過的生僻字將被收錄進國標字庫,並最終實現在電腦、手機等設備及信息係統中輸入與顯示,讓生僻字真正走進數字世界。

“xi”女士告訴記者,在小程序上線後,她第一時間將自己的姓氏進行提交,“希望未來可以收錄進國產標字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