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貪官學歷造假司空見慣 韓正和這些頂級官員們也成了笑料

貪官學歷造假司空見慣 韓正和這些頂級官員們也成了笑料

1月26日,陸媒梳理十八大以來142名省部級以上落馬高官的履歷,發現這些落馬官員不是博士就是教授,而且他們獲取高學歷背後,均呈現速成多、跨界多、名校多、疑點多四大怪象。事實上,不止落馬者,假學歷、偽學歷已是官場常態。此前,現任政治局常委韓正等人的高學歷也被取笑。中共第五代里的高官們假學歷更是層出不窮。江澤民執政後期,中國陷入教育大躍進的癲狂狀態,以至於大學城變成了“第二國土局”。

貪官學歷造假怪象百出

統計發現,這些落馬高官學歷多存在跨界現象:48名博士高官中,有26人跨界,佔54%;66名碩士高官中,有33人跨界,佔50%。除了跨界,不少落馬官員還擁有院長、教授、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等頭銜。

貪官學歷造假司空見慣 韓正和這些頂級官員們也成了笑料

武長順

如,曾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公安局局長武長順工作40餘年間,從未離開過公安崗位,卻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工學博士和高級工程師的頭銜,其博士所學專業還是專業性極強的機械設計及理論。

雲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中文專業出身,經過某黨校函授學院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後,於2007年跨界取得了北京某名校自然地理學專業的理學博士。在他獲得博士學位僅5個月後,還被聘為該校資源學院兼職教授。

此外,不少落馬官員基礎學歷較差,甚至沒有基礎學歷,但這些落馬高官基本上都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相關學歷,碩士學歷一般兩年獲得,博士學歷一般3年獲得,從公開報導看,沒有哪位高官因為論文、答辯等環節“卡殼”而拿不到文憑。

如,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不僅是管理學、法學雙博士,而且僅用一年就獲得了國內某知名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

韓正被取笑,因量身訂做假學歷

自由亞洲電台2016年曾刊發題為〈中共官場從政策源頭鼓勵偽學歷、假學歷〉一文稱,越沒有真才實學,越沒有底氣的幹部,越是要弄上個“在職碩士”、“在職博士”頭銜為自己充門面。

比如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官方簡歷中說他是“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實際上他從上海徐匯起重安裝隊倉庫管理員做起,在沒有任何學歷的前提下,即被提拔為上海市化工局團委書記。

貪官學歷造假司空見慣 韓正和這些頂級官員們也成了笑料

文章說,在擔任此職務的過程中,用括弧註明(其間:1983至1985年復旦大學大專班學習),由此可見,他的這第一個學歷就是所謂“在職進修”。

接下來,韓正在擔任上海市化工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的過程,又用括弧註明(1985至1987年華東師範大學夜大學政教系政教專業學習)。有了夜校的2年經歷之後,韓正便成了大學畢業生了,並憑此“學歷”當上了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

文章稱,到了擔任上海團市委書記和改任上海市盧灣區黨政負責人期間,已經具備了“大學學歷”的韓正繼續“學而不厭”,其簡歷中再次用括弧註明(1991至1994年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關係與世界經濟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由此可見,純粹工人出身的韓正,沒有經歷過一天正式的大學校園生活,但卻是具備“研究生學歷”和“正教授級高級職”的“黨內知識分子”。

文章還說,假如韓正有朝一日當上中央官員的話,其“學歷”一定會成為世人取笑的對象。

陳破空:中共“第五代”:高學歷是真是假?

2007年11月13日,時政評論家陳破空在自由亞洲電台發文披露,中共“十七大”選出的“領導班子”,所謂“第五代”,大多冠有“博士”或“碩士”頭銜,但細究他們獲得這些文憑的方式和時間,卻令人生疑。

文章說,比如習近平,1998至2002年,在職攻讀並獲得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但與此同時,卻先後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又比如李克強,1988至1994年,在職攻讀並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但與此同時,卻先後擔任團中央書記兼全國青聯副主席、團中央第一書記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院長。

貪官學歷造假司空見慣 韓正和這些頂級官員們也成了笑料

期間,習、李二人擔任的任何一個職務,都應該說極度繁忙,不可能專心向學;反之,如果專心向學,就不可能幹出“突出政績”,並因此獲得高升。尤其習近平,人在福建,實難想像,4年時間裡,他如何“攻讀”並“獲得”遠在首都的清華大學“博士學位”?

“第五代”中的其他人,諸如劉延東、李源潮、薄熙來等人的“博士”或“碩士”頭銜,都充滿類似嫌疑,經不起仔細推敲。一句話:中共“第五代”,文憑真假成謎。《瞭望》周刊的文章,呼籲高官站出來,公開承認和廢除自己“假的真文憑”,似乎意有所指。

在中國,不僅假貨泛濫,而且假文憑成災,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其中,又以官員造假為甚。正如《瞭望》周刊的披露:從縣委書記、縣長、副縣長,甚至鎮長、鄉長、派出所所長,名片上大多印有“經濟學碩士”、“法學碩士”等名頭。“一般情況下,報名、考試、結業時,官員們會親自出面,平時上課基本上就由秘書代替,甚至有時會出現秘書坐滿一教室的滑稽場面。”

大學城變“第二國土局”

《北京之春》2010年8月1日刊登題為《高官假學歷成政治誠信硬傷的文章,披露江澤民執政後期,中國陷入教育大躍進的癲狂狀態:全國擬建五十餘座大學城,兩年內落成二十一座,但均未能達到當初的設計目標。比如廊坊的“東方大學城”預計十年間常住人口達到十五萬,年盈利二到三個億,而現在的情況是常住人口不到四萬,年虧損超過一億元,累計負債超過二十億。一家香港資本背景的公司收購“東方大學城”絕大部分產權後,也陷入其中,叫苦不迭。

貪官學歷造假司空見慣 韓正和這些頂級官員們也成了笑料

其他大學城的狀況比廊坊“東方大學城”的尷尬處境好不那裡去,如上海松江大學城不但負債纍纍,而且還出現了中國第一所高校倒閉的標誌性事件。上海經貿學院於二○○九年八月宣布停辦。

廊坊大學城的賣地似乎技高一籌,一萬一千畝實際佔地當中有六千六百多畝是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場旁邊的別墅“紅火得需要預定”。長沙一家媒體記者在採訪後驚訝於這個新發現。

阿波羅李文報道

來源:阿波羅網李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