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一百多年以前,慈禧問李蓮英,“中國飽受列強之蹂躪,推廣洋務可否能成為世界強國”?李蓮英答“論軍事我大清有亞洲第一北洋艦隊保家,論外交又有李中堂這樣的傑出外交家,論財力我大清國庫充實,修個頤和園砸的銀子就能把洋人看傻,綜上這些安能不使我大清成為世界強國?”

然而接下來事情的並沒按清朝當政者預料的那樣,北洋艦隊覆滅,李鴻章低著頭簽字、國庫也被八國聯軍掏空,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的發生了。

大清王朝欲成為世界強國的夢就這樣無聲的溧滅在這一係列打擊之中。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說句公道話,如果說清朝在鴉片戰爭前是奉行閉關鎖國政策,那麽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改革”的口號下,清朝已經開始向世界打開了國門。

為方便和洋人打交道還專門設立了總理衙門,為標榜為世界文明國家,大清還特意廢除了剮刑和淩遲處死等在中國延續了幾百年的酷刑,不僅如此,大清還試圖用發展經濟來拉近與西方列強的距離。

通過大清的苦心經營,上海一躍成為中國經濟最繁華富饒的城市,以至於1879年愛迪生剛剛發明電燈不久,上海的街頭就率先安上了路燈。

當時的大清試圖用他所推行的這些努力來換取西方列強的尊重和接受,並以此來實現大清的偉大複興。

的確,清朝真的下了血本,為了實現大清夢真的做了很多努力,投入巨資構建北洋艦隊,和西方國家互派大使。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個強國真正需要實質性改變的東西卻一點也沒變,那就是製度。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眾所周知,清朝以前叫“後金”,那時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蠻族部落,雖然有戰鬥力,但要真的和大明對抗,還是成不了什麽氣候。

後來的大清所以能夠順利入關,是因為明朝皇帝在“剿蠻夷”的過程中被半路殺出來的農民軍李自成突然插了一杠,迫使明朝皇帝不得不放下後金去打農民軍,最終明朝失敗了,李自成失敗了,而清朝卻成了這場爭鬥的最大贏家。

此刻的清朝是打著為明朝皇帝報仇的幌子入關,但他奪得政權後卻並沒有履行先前的承諾,又為了顯示其政權的合法性,於是乎就有了“是曆史客觀規律選擇了大清”這樣的說法。

大清建國後,其幾乎是一成不變的沿襲了前朝的統治,它的製度非但沒有比前朝放開反而變得更加專製,他規定每個人隻要想活命就必須留起發辮剃一個向他們一樣的頭,否則就留下腦袋,所以清朝建政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殺得都是不服其政權的百姓,像“揚州十日屠”“嘉定三日屠”這樣的慘案也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黑色的一筆。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如果說大清殺人是為了讓人產生恐懼,那麽其後來發動的全國性的文字獄則是要揪出民間社會隱藏的“知識分子”以此立威。

通過大清之前發動的幾場政治運動,政治異議者和政權反對者幾乎都被他們殺幹淨了,於是在大清統治下,國家表麵上看似太平了。

可惜在一個不能有其它聲音的國度,是不可能真的有太平的,因為一個政權如果不能讓異議者們合理說話,那麽他們就會去找到別的途徑去表達訴求,也許清朝統治者們從不會去思考,為什麽英國自從實行君主立憲後幾百年的曆史中很少爆發農民起義或是暴力革命,為什麽美國用憲法建國後連針對政府的暴力事件都沒發生過。

可悲的是,大清統治者們隻知道盲目的去模仿西方列強展現在表麵的一些東西,你有艦隊我就一定要買一支艦隊,你有洋槍洋、炮那我的軍隊也一定要裝備上,但大清統治者們一味模仿的過程中他們卻並不懂也不想去深挖西方列強為何如此強大的根本原因—製度問題。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自大清王朝1840年後接連與英、法、日等國打了幾場戰爭,當後世人翻開戰爭雙方傷亡統計表時驚訝的發現幾乎每一場戰爭都像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屠殺,每次清國軍隊都扮演被屠殺的角色。

當初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炮轟鎮海隨後出兵搶灘登陸竟然創造出了戰爭史上己方無一傷亡的奇跡,而清朝軍隊這邊死傷累累,太守和總兵皆陣亡,往後的幾場戰爭中,英軍每一次都是以死一兩人傷十數人的代價攻占了他們想要的任何地方。

如果打不過西方沒辦法的話,那麽1895年大清與日本的甲午戰爭可就沒道理可說了。

當時經過多年的洋務運動,大清的軍隊以鳥槍換炮式的全部裝備了洋槍、洋炮,甚至有的還是德國克虜伯製造,可以說那時比起對手日本,大清的裝備是最好的,以至於日本人最高興的是可以用上繳獲清國軍隊的武器,然而這次戰爭大清依舊一戰既潰,清國與日本傷亡對比依舊是100:1的比例,結果也與昔日兩次鴉片戰爭一樣割地賠款,大清天朝的大清夢就這樣擊碎在昔日被他們蔑視的小日本手裏。

於是乎,清政府痛定思痛,開始了戊戌變法。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那時大清統治下的中國,溫和改革派還是蠻有市場的,民間的許多知名學者也都是改革的擁護者,比方康有為,他在民間召集了一幫學子讀書人成立了一個組織,推行憲政支持中國改變,包括教育平權,司法變革。

康的組織因為提倡立憲,很快就得到了西方民主國家和國內立憲派的支持,同時也引起了政府嚴密的注意,雖然康有為呼籲改革,但他的本意卻並不反政府也沒有意圖去顛覆政府,可是在大清政府這裏這依舊是不被允許的。

自從康有為和他的成員活躍的那天開始,大清政府就開始監視這個組織,他們派密探混入該組織臥底搜集信息,以便在最後的審判時可以拿出證據指定他們是“叛黨”。

盡管康有為小心翼翼的推行變法以溫和的態勢盡量不給當局抓住把柄,可是他和他的追隨者依舊難以躲過大清向他們扣下來的“意圖顛覆政府的反動集團”帽子,最終康有為的組織被定性為勾結境外勢力反動組織集團,康有為逃得快躲過一劫,康組織的核心成員8人皆被問斬。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既然拒絕了文人和中產階級拋過來的“改革”橄欖枝,那麽就等於和他們撕破了臉,但大清王朝要繼續維持統治就要得到支持,於是乎統治者們把目光瞄向了民間。

可以說中國民間自古就是烏合之眾雲集的地方,按當今的說詞來形容這類人就是“憤青”。

但是中國曆朝曆代統治者們對這些人采取的曆來都是壓製政策,然而這時大清當政者為了安固自己的統治卻做了前人不敢做的事情–那就是“發動群眾”。

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特別是在洋務運動失敗,對外接連敗仗,對內發生了“戊戌政變”和一些大臣因為立儲問題與自己爭執不下的情況下,大清一把手慈禧太後意識到朝內有人開始反對自己了,為了不讓自己的統治權威受到動搖,她必須要馬上發動一場“清洗”,而這次參與“gm”的主角就是群眾!被“gm”的對象則不幸落到了在中國的洋人們和朝內與一把手政見不合的大臣們頭上。

做這種事情自然用不著老太後親自出馬,她隻需找幾個代理人出來指揮,自己則躲在幕後暗地操控就可以了,這樣即便失敗或是失控自己也可以推得一幹二淨,讓其他人做替罪羊。

於是以端郡王載漪、大臣敏賢為首的幫派出現了。他們與民間“義和團”小將們遙相呼應,通過讓各地小將們來京城串聯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場運動推向了全國性的高潮,而這些小將們也很識趣的打出了“保衛太後”,“扶清滅洋”的口號,這讓極度虛榮的老太後很是受用,並由開始時對小將們的暗地支持專為公開支持。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可萬萬沒想到,這群小將們禦敵無方就算了,還真的把洋大人惹火了。

於是乎慈禧隻能派軍隊解決了義和團。

之後老太後在逃跑的途中拋棄了自己的團夥。

接下來的事情正如預料的那樣,以端郡王載漪為首的這波人被推上了審判席,成為這場鬧劇的肇事者,盡管他們在麵對逮捕自己的人麵前大聲叫嚷“我隻是太後的一條狗,太後叫我咬誰就咬誰”,但這一點也不影響老太後作為大清的偉人繼續存在。

雖然老太後被大清奉為偉人,但她也有終將死去的那一天,而大清的夢則要繼續做下去,於是在偉人歸西後,醇親王載灃被推上曆史的舞台並很快得到朝內幾派勢力的支持,他被大清遺老遺少們要求繼續帶領他們實現大清夢。

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拚了老命 想讓西方承認自己是文明國家的大兲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