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身在公門好修行 作惡最終會得到惡報

文:銘刻

來源:正見網

古語云:「身在公門好修行。」用今天的話解釋,人的工作場所就是修行之地,一心為公,不讓私心雜念起作用,發出來的公文,做出來的事,百姓受益,沒有冤案的發生,這就是做得好,會得到福報;反之,凡事從私慾出發,公權私用,謀取的是個人的利益,傷害的是百姓的利益,甚至百姓的身家性命,冤案頻發,做的就是壞事、惡事,最終會得到惡報。

一個人的工作可能是福報的源泉,也可能是最終得到惡報的導火索,這取決於人的一念善惡。

西漢有個叫何少卿的人,精通法律,在汝陰縣擔任獄吏,救活數千人。後來擔任丹陽都尉,獄裡無蒙冤的囚犯。西漢武帝時,何少卿擔任廷尉的職務。與張湯是同時代的人。張湯辦案嚴酷,但何少卿務求仁恕,數次與張湯力爭,雖然不能每次都能爭取成功,然而何少卿救活的人數以千計。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陰曆三月,天陰,下大雨。何少卿在家午睡,中午夢到貴客車馬滿門。睡醒後,告訴妻子。話還沒說完,門外有八十多歲的白髮老婦人,懇求避雨。雨很大,老婦人的衣鞋卻滴水不沾,很乾凈。雨停了,何少卿送老婦人到門口。老婦人對何少卿說:「您有陰德,今天送給您『護身符』,來使您多子多孫。」於是,從懷中掏出護身符,形狀如同竹簡,長九寸,共有九百九十枚護身符,傳授給何少卿,告訴他子孫佩戴這些護身符就會昌盛。何少卿這年五十八歲,已有六個兒子,五十八歲後又生了三個兒子。從此,世代都是名門望族。

何少卿的善心得到了善報。他不但多子多孫,後代當官的很多,被記載到正史《後漢書》中,名垂青史。

《資治通鑒》和正史《魏書》、《北史》記載,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崔浩是北魏的重臣,由於自以為自己了不起,不把佛法放在眼裡,也不喜歡老子的學說。他多次在太武帝拓跋燾耳邊,誹謗佛法,向皇帝進言,鼓動皇帝除掉佛法,下詔誅殺長安的和尚,燒毀佛像。

道士寇謙之雖然希望興道教,但沒想到崔浩竟誅殺和尚,與崔浩力爭,苦求崔浩不要殺害和尚,崔浩不聽。

崔浩在這次滅佛運動中,權傾一時,風光無限,以至於「自比張良」,一個作臣子的,就敢花三百萬勞力,把他編寫的國史,刻在碑林上,讓天下都來瞻仰,狂傲得過了頭。

公元450年(太平真君十一年)黃曆六月,在這次滅佛運動還沒有結束時,得意忘形的崔浩就被皇帝以受賄罪,誅殺了,連累了親族也被砍頭。

同樣身在公門,何少卿與崔浩的命運截然不同,一個救人活命無數得到福報,一個狂妄無邊,迫害佛法,殺人為樂,很快就得到惡報,不但自己被殺頭,還連累親族被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