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扛不住新冠疫情 這個國家宣布解散 賣地償債

全球第一個因新冠疫情而宣布滅亡的國家出現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導致全球經濟極速下行,位在澳大利亞內陸的赫特河公國,因無法支付積欠澳洲政府的龐大稅金,宣布滅亡。

據美國媒體報道,赫特河公國位在西澳洲省的省會珀斯以北約500公裏處,1969年因小麥配額問題,與當地政府發生嚴重衝突,農場主人宣布獨立。赫特河公國麵積約75平方公裏,全國隻僅有26人,盡管澳洲從沒承認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公國仍發行自己的貨幣與護照。

旅遊一直是赫特河公國主要的收入來源,據統計,早年間每年有多達六萬遊客,收入仍然頗為可觀。但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無力償還積欠澳洲的300萬澳元稅款(折合1487萬元人民幣),末代領導人卡斯利親王近期宣布解散國家,以賣土地償還積欠的稅款。

赫特河公國:因小麥配額不公而獨立建國,50年後主動解散

2017年,倫納德因身體原因決定辭去“領主”職位,由最小的兒子格雷姆接任,因為其他四個兒子都很有野心,隻有格雷姆低調又穩重。但倫納德沒想到的是,“領主”剛剛換人,西澳就讓格雷姆支付270萬澳元未繳稅款,還評判其“輕浮和無理取鬧”,並很快對外明確表示“不承認赫特河公國”。

1901年,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區組建聯邦並通過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在英國需求角度增設了不少條例,比如持續至1999年的“小麥局”,限製私人小麥的銷售渠道(為了英國一戰糧食供應);二戰期間以低價強行收購私人小麥;二戰後小麥產量劇增無法消化,又強行限製小麥種植麵積等等。


實際上,“小麥局”是英國為了更加徹底剝削澳洲原住民的勞動力與成果而設,1969年時達到巔峰,因“小麥局”自有種植麵積大大低於原住民,因而頒布《小麥征收法》,即“土著隻能種植一定麵積的小麥和產量,超出部分以每噸2.5澳元或2.8美元的價格由小麥局強製收購”。

在1970年,美國普通工人的日薪大概在5-7美元之間,一噸小麥2.8美元收購價,毫無疑問把土著逼到了絕路上。

出生在西澳北安普敦鎮的倫納德就是被逼上絕路的土著之一,父親是早期英國流放犯,在澳期間與土著母親結婚並搬到20公裏外的“赫特河土著區”定居(距離珀斯約500公裏)。長大後的倫納德機靈能幹,被5戶土著推選為“工長”,將名下土地全部交給他來打理,總麵積超過40萬畝,全部種植小麥。

然而,一紙通知卻令土著們的心血付之一炬:按照《征收法》規定,土著們的市場可銷售配額隻有1%,剩餘產量以每噸2.5澳元的價格由“小麥局”收購。

換個說法就是,要麽給“小麥局”白白打工,要麽將土地低價出售給小麥局,然後再返聘土著來種植。在5戶土著的支持下,倫納德狀告“小麥局”要求賠償5200萬澳元的損失,事情一度鬧到澳聯邦與英聯邦,但案子一直懸而未決導致小麥被強行收購。一氣之下,倫納德公開表示“脫離澳大利亞成立赫特河公國,可無視配額對外出售小麥”。

兩年後,倫納德再度宣稱“公國已實際自治”,因為按照憲法,澳聯邦沒有在兩年時間內回應倫納德的公國訴求,等同於認可主權。此後,倫納德相繼為公國劃定邊境並設計製作了護照、貨幣、公國旗幟、郵票等等,期間收到澳聯邦稅務局的起訴書,要求他補繳過去七年間未繳納的“小麥稅”。

聰明的倫納德研究了整整兩個月決定向澳大利亞“宣戰”,幾天後又宣布“戰爭”結束,然後寫信給澳聯邦:根據《日內瓦公約》,雖然一方宣戰另一方沒有回應,但這也代表雙方地位平等,且赫特河公國並沒有戰敗,應視為認可公國主權。

由於缺乏法律依據,英國法律專家給澳聯邦的建議是:“不判決也不回應,以倫納德未經許可在家開店(私售小麥)的名義起訴他,勝則代表倫納德認可澳聯邦法律,並實際受澳聯邦管轄”。

1978年,聯邦法院以“土著擁有完全屬地”的理由駁回雙方抗訴,也就是不認可“赫特河公國”的主權,同時也不認為倫納德在自有土地上出售商品有罪(澳土著曾出麵跟英方斡旋,獨立後土著有不少特權),但限製倫納德出售土地,以免引來更多參與者搗亂。

就這樣,“赫特河公國”雖然不被承認,但直到“小麥局”解散也沒有繳納過“小麥稅”,倫納德雖然是名義上的“領主”,除了接待客人時才會披上紅色“王袍”,其他時候跟普通麥農並無區別。

至此,因“小麥配額不公”而引發的“公國獨立”,正式宣告失敗。

當時的澳大利亞最高法院大法官Le
Miere寫信給倫納德:任何人都有權力在自己的土地上宣示主權,但這並不代表可以無視澳大利亞法律或拒絕納稅。

但倫納德在臨終前回複給大法官的信卻令其無力反駁,信中指出“澳領土局曾多次以赫特河省行政長官來稱呼倫納德”、“公國永久效忠英女王,2016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致信給公國表達祝願,並祝賀倫納德90歲生日”、“2008年歐盟理事會備忘錄認可赫特河公國發行私人護照”以及“2004年接受公司注冊,由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的英國代理公司維持運營,代表英國也認可”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倫納德還坦言:“公國實際國民雖然隻有23人,但每年接待遊客超過4萬人,在全球一共有14000人持有公國護照,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被授予軍隊職位,包括一名海軍和兩名陸軍司令,若要戰可隨時召回”。

實際上,澳本身也因為缺乏相關經驗而被鑽了空子,比如“公國”成立後未給予5戶土著和倫納德實際的社會福利,2012年稅務局也隻是提醒護照持有者“赫特河公國護照沒有法律依據、可能是非法的”,並沒有明確表示非法等等。

那麽,50年後“赫特河公國”為什麽要主動解散呢?

原因出在繼任者格雷姆身上,倫納德於2019年2月去世後,他被寄來的270萬澳元罰款給嚇到了,當法官說“解散公國或可免交”時就決定解散“公國”,但他的5個女兒卻不同意,二女兒(大女兒出嫁了)甚至提出要招入贅女婿來接任“領主”繼續抗爭。

然而,擁有三個學位頭銜的二女兒卻從頭到尾都沒有選中心儀的夫婿,格雷姆擔心夜長夢多,於2020年8月3日宣布解散。

“公國”解散後,地圖上被標注“公國暫時停業”,可仍有很多遊客慕名而來,雖說位置稍顯偏僻,卻因為地處西澳濱海和森林兩大露營地之間而備受關注,2018年赫特粉紅鹽湖對外開放後,遊客不降反增,幾乎所有自駕遊遊客都會順道去公國看一眼,就算繞一圈也才一百多公裏,而且在“公國”住一晚隻要5美元,還有冰箱和洗衣機免費使用。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扛不住新冠疫情 這個國家宣布解散 賣地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