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龍文鞭影》四豪(1):禹承虞舜 說相殷高

文: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來源:正見網

【原文】
禹承虞舜,說相殷高。

yǔ chéng yú shùn,yuè xiàng yīn gāo
mso-hansi-font-family:新細明體;mso-hansi-theme-font:minor-fareast”>。

禹承虞舜,說相殷高。

ㄩˇㄔㄥˊㄩˊㄕㄨㄣˋ,ㄩㄝˋㄒㄧㄤˋㄧㄣ ㄍㄠ。

【注釋】

(1)禹:上古時期聖王,因治水有功,得舜帝讓位,立國為夏,為開國之君。也稱為「大禹」、「夏禹」。

(2)虞舜: 上古時期聖王,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他性情至孝以言行感動家人,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3)說:傅說,早年時為奴工,而後因治水有功,被武丁起用為丞相,是歷史上著名的賢臣。

(4)殷高: 殷高宗,在位時期任用賢臣傅說為相,讓商朝空前強盛史稱「武丁中興」。

【語譯】

禹因過人德行及治水有功接受舜帝讓位成為天子;傅說接受殷高宗的提拔成為宰相讓商朝空前強盛。

【人物故事】

◎禹與虞舜:

帝堯在位的時候,洪水泛濫,人們都為此憂愁。堯讓鯀治水,但成效不佳。舜繼承帝位後任用了禹來治水,他主要採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河流,一共疏導了九條大河,在這十三年中,禹公而忘私曾三過家門而沒有回家。

經過他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海之內都適合人居住了,因為禹治水有功,人們尊稱他為「大禹」。

當時中原的帝王是舜,他在世時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成材,就事先把帝位禪讓給了禹,十七年後舜逝世大禹繼位。他效仿堯、舜,不敢有私毫的懈怠,持續兢兢業業的治理天下。在那個時期人們敬天重德,在人間是神跡常顯,是一個人神同在的時代。

◎殷高宗與傅說:

殷高宗武丁即位後一直不談論政事,群臣為此議論紛紛。他於是寫信詔告群臣說:「因為我要做天下民眾的楷模,我怕自己德行不夠,所以不敢說話。我一直在認真考慮治理天下的道理,於是夢見先王賜予我優秀的輔弼大臣,他會代替我發表政見。」他把自己在夢中遇見的大臣形像描摹下來,讓人照著畫像四處尋找。

當時,傅說正在傅岩的郊野修築圍牆,他與畫像上的人最為相像,於是武丁立即立他為輔相,讓傅說早晚在自己身邊進納善言,輔助他修德勤政。

傅說受命統領百官,他進言道:「英明的君主順應天道,建立國家、設置都城並任命各級官員。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貪圖安逸享樂,而是為了治理黎民百姓。」「上天聰明睿智、無所不察,聖明的帝王可以效法上天治理天下,群臣百官敬順天命,黎民百姓也就可以得到治理…」

武丁聽了這些建議,非常高興。傅說拜行大禮,說:「知道怎麼做並不困難,要付諸實行才困難。」他又說:「要學會抑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務求勤勉於政事,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治國能力。誠心誠意想著治理好國家,你個人的道德素質才會日漸提高。」「如果為人過於自誇自大的話,即使有美好的東西,也會失去;如果過份炫耀自己的能力,反而容易失去自己的功勞。」傅說用這些話來勸諫武丁,希望武丁的德行不斷增進。

武丁採用了傅說的進諫,並不斷的修養自身德行,之後二人一起成就了中興商朝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