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深圳土著躺著賺錢:人均12套房 每月收租160萬!

北京不能說官大,在上海不能說有錢,在深圳不能說房多。

8月26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統計年鑒—2019》,其中深圳的人均住房數據,讓不少人直呼:老鐵,紮心!

深圳土著躺著賺錢:人均12套房 每月收租160萬!

數據顯示,深圳住房總數已增加到1082萬套,平均下來每戶有1.13套,人均住房麵積27平方米。其中,1877個城中村居住單元散布在深圳的各個位置,為外來打工者提供了價格合理的臨時住所。

根據數據可推測,深圳原住民數量約為41萬人。而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深圳共有507萬套小產權房,由此得出原住民人均12套房的“誇張”結論。

讓我們回到20年前,大家還記得深圳各區的房價是多少嗎?2000年,那會兒的深圳房地產隻分四個板塊,羅湖、福田、南山和布吉,二手房市場更是隻分為羅湖,和羅湖以外的地區。雲景豪園打著“羅湖香港就一步就到”的廣告,羅湖人倒是沒啥反應,香港人激動了,一下子就把口岸房價拉到8、9千,等著內地人接盤。

從羅湖圈轉到福田,那時福田剛度過十周歲的生日,正在大量拍地,建設搞得紅紅火火,其紀念特刊中也寫道:“以房地產為拉動經濟的龍頭。”
福田的年輕人多,小戶型也多,“別讓年輕的心流浪在城市邊緣”,可以從20年前用到現在。

福田的下一站是南山新區,當時很少有人對新區有概念,南山還要以“濱河大道通車,沿線物業怒漲10%”為噱頭,來吸引置業者。華僑城和後海主要負責改善,精準定位“二次置業者的首選”,5200元/平的浪琴嶼花園之於新區的定位來說並不便宜,所以很多豪宅的初始價其實不低,漲幅也沒有想象中的高。

當時一套房的首付大概是15萬,夫妻二人各一輛奧拓大概就是這個價,然而今天,五輛奧迪TT都湊不到深圳的一套首付。特區40周年,深圳經曆太多太多,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城市麵貌,都超乎我們預估的成長。

視線回到2020,現在的深圳,上千萬套的房子到底夠不夠住?根據研究顯示,可以看到這1082萬套房子和住房人群的分布情況。

在深圳,共有507萬套城中村房、189萬套商品住宅、183萬套工業宿舍、97萬套公寓、55萬套單位自建房以及51萬套保障房。

擁有3套及以上商品房的有5.3萬人,占深圳人口的0.24%;擁有2套商品房的有15.3萬人,占0.7%;擁有1套商品房的有143.5萬人,占6.5%;擁有保障房的約有100萬人,占4.5%,而有82萬人購買了公寓,占了3.7%;有小產權房、單位自建房或者沒有房子的則占了大部分的84%,約1850萬人。

深圳土著躺著賺錢:人均12套房 每月收租160萬!

你被多少人打敗了?通過這組紮心的數據,很容易找到自己在整個深圳處於的位置:

第一層:如果你有三套及以上的房,你就打敗了99.8%的深圳人;

這樣的朋友請介紹給我!當不了0.2%,那就當0.2%的朋友!AD

第二層:如果你有2套房,你就打敗了99.1%的深圳人;

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生活很美

第三層:如果你有1套房,你就打敗了92.6%的深圳人;

一套房,多少人奮鬥的目標

第四層:住房裏的保障房也能賣;

早些年,有一部分保障房是可售的人才房,這批分到的人真的賺大了

第五層:冰與火的公寓;

82萬人買的公寓,買的好就是深圳灣一號,買不好就是“深高南”維權了

第六層:工業宿舍;

這種需要公司購買,價值不太大AD

第七層:小產權裏的城中村;

深圳的城中村住著一批又一批的小白領,其中99%的房都是小產權

第八層:小產權裏的土著們;

城中村村民出生在“羅馬”,隻需穿人字拖白背心,已然是這個時代的“貴族”,人生除了收租好像沒了更大的樂趣

從第一層到第八層,看似第一層的那0.2%在金字塔尖,然而其實真正的大佬還是在第八層的深圳本地土著們。

一線城市高樓大廈霓虹閃爍的背後,是破敗髒亂的城中村,這賽博朋克一般的場景正在深圳上演。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但真正的本土深圳人,誰不是坐擁幾棟樓,拿著高過白領的租金,有空賣賣價格永遠不變的燒鴨飯,或許這就是朱一旦說的“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這麽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深圳土著躺著賺錢:人均12套房 每月收租160萬!

而我們,作為外來的打工者,一方麵積極工作,希望能通過努力,在此生根。另一方麵,又因為高額的房價,租住在又破又小的城中村中,為土著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金錢,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這也是大部分“新深圳人”所麵對的魔幻現實。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深圳土著躺著賺錢:人均12套房 每月收租1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