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

三期測驗中,出現個別的“不良反應”,本身並不意外。或者說,這正是三期測試的意義所在。有數據顯示,隻有約10%的藥物能闖關成功。到了“三期”,人數規模達到萬人以上,這是為在更大的容量中,鞏固驗證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可能暴露出沒發現的安全問題,也可能將“小範圍”內的有效性打回原形。

新冠疫苗研發以來,好消息不斷。樂觀的情緒洋溢,呈現出來的,是越來越短的“時間表”。

早在疫情爆發的初期,不乏有專家謹慎提示,疫苗的研發通常要幾年,不能將全部希望托付疫苗。然而後來,包括美國NIAID所長福奇在內,將時間表縮短至“12到18個月”。到了現在,“今年年底推出疫苗”,已經是個常規表述。

不得不說,新冠疫苗的攻堅路上,科研人員“戰功赫赫”,的確突破了曆史極值。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9款新冠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測驗,它們距離“獲批”一步之遙。

然而現在,“一盆冷水”潑下來。

9月9日,正在美國測試的一款新冠疫苗,其項目宣告“暫停”。

這款疫苗是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據阿斯利康的聲明說,暫停項目,是因為出現一名“疑似”嚴重不良反應的受試誌願者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9月8日宣布,因有一名受試者出現“可能無法解釋的疾病”,公司決定暫停其在全球多地開展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以便由一個獨立委員會對安全性數據進行審查

這名誌願者出現的症狀,是否與疫苗相關,目前還在調查中。

阿斯利康在聲明中說,公司正在努力加快對單個事件的審查,以最大程度減少對臨床研究時間表的任何潛在影響。

其實,大規模的測試中,出現偶然的“病人”實屬正常。但這不失為一個契機,強調我們對於疫苗,應懷有合理的謹慎的期待。

“生死”闖關

三期測驗中,出現個別的“不良反應”,本身並不意外。或者說,這正是三期測試的意義所在。有數據顯示,隻有約10%的藥物能闖關成功。

藥物都要通過三期測試,才能成為公認的獲批藥物。其中,“一期”側重檢驗安全性,“二期”檢驗安全性和有效性。一、二期中,人數規模隻在數百人內。

到了“三期”,人數規模達到萬人以上,這是為在更大的容量中,鞏固驗證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它可能暴露出沒發現的安全問題,也可能將“小範圍”內的有效性打回原形。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8月14日,科學家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加林市的新冠疫苗研究實驗室內工作,準備生產由英國牛津大學和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

隨之而來的,在更大規模的測試中,出現與疫苗無關的“偶然事件”概率更高。所以,目前出現不良反應的受試者,其症狀未必與疫苗相關,隻能說是“疑似”。

看上去,情況並沒有失控。“出事”第二天(9月10日),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Pascal
Soriot對媒體表示,仍有可能到今年年底推出新冠疫

苗。

但是,從經驗上來看,在三期“折戟”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2019年2月,美國的一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就是在三期臨床試驗宣布失敗。在此之前,一款給老年人使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同樣是在三期臨床試驗中失敗。

三期距離“獲批”如此之近,但要通過的難度不小。所以,三期堪稱“生死關”。

而且,疫苗不同於一般藥物,本身要求的標準更高。這是因為,疫苗是注射給健康人的,即便是極低的潛在風險,體現到以億計數的人群內,亦會對相當多的人造成傷害。

正是在如此嚴苛的標準下,新冠疫苗研發的“火箭速度”,更突出了科研人員們的“赫赫戰功”。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4月10日,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拍攝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我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並的臨床試驗許可,相關臨床試驗同步啟動。這是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除了阿斯利康/牛津團隊的疫苗,還有8款疫苗正在進行三期測試,它們都是“快車道”上的選手。其中,中國的疫苗占到一半以上。

有學者表示,新冠疫苗的研發之快,一改常規的幾年之久,如果成功實現,意義不亞於“阿波羅計劃”。

這頂“桂冠”落於誰手,尚未可知。在“闖關”成功前,都應該謹慎樂觀。

各家“長短”

說來湊巧,在阿斯利康的疫苗“出事”前一天,中國的疫苗剛剛衝上熱搜榜。

9月8日,陳薇院士透露了疫苗消息,關鍵句是,“重組新冠疫苗能有效覆蓋病毒變異”。

這給充滿不確定的疫苗前景,吃下一顆定心丸。

這個“湊巧”還在於,今年7月,還是這兩款疫苗,它們的二期測試結果在《柳葉刀》同時刊出。在當時,兩款疫苗就是被比較的對象。

兩款疫苗都是“腺病毒載體疫苗”,用陳薇接受采訪時說的,是“基因工程的疫苗”。它的優勢在於,能夠在現有基礎上,隨時替換“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

疫苗的研製,本身是與病毒的賽跑,如果出現大的變異,相當於它換了跑道。那麽,研發人員就要重新追趕,形勢相當被動。

“基因工程的疫苗”是應對變異的利器。如果病毒出現大的變異,導致現有的疫苗保護性下降,那麽,再用一次基因工程技術,把變異了的新序列“裝在”載體,就能重新瞄準“換了跑道的病毒”。

當然,這也是說,其它類型的新冠疫苗,恐怕沒有此等靈活度。

目前來看,表現亮眼的疫苗,除了“基因工程的疫苗”,還有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

新冠病毒可能的變異,是它們的軟肋。但也不必杞人憂天。

截至目前,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雖然容易變異,但對於相關抗體的識別影響不大。

也就是說,現有的疫苗方案完全可用。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3月16日,工作人員在科興中維展示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4月14日,我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並的臨床試驗許可,相關臨床試驗同步啟動

從技術發展上看,“滅活疫苗”是傳統類疫苗,技術路線已經穩定,研製有章可循。“mRNA疫苗”是第三代技術的疫苗,有研發快、針對性強的優勢。“基因工程疫苗”介於兩者間,兼有兩者優點,

無過無不及。

不過,三類疫苗各有長短,沒有絕對的高低。

滅活疫苗由來已久,容易研發,但靈活性差。

mRNA疫苗是新技術,研發速度快,如果出現大的變異,重新研發也很快,速度彌補了它靈活度的不足。

然而,mRNA疫苗太新了,此前還沒有過mRNA疫苗問世,它還是在耕耘階段。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2月1日,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正式立項

基因工程疫苗也沒有“高出一等”。以新冠疫苗為例,滅活疫苗誘導的抗體水平,近於新冠患者體內水平。mRNA疫苗則高出這一水平。但從一二期的數據上看,基因工程疫苗誘導的抗體水平較低。也就是說,疫苗的保護性可能不足。

此外,陳薇團隊采用的載體,是“人-5型腺病毒載體”。有數據顯示,中國約有80%的人感染過這類病毒,那就存在著“預存免疫”效應,有可能降低這個疫苗的保護性。

作為被比較的對象,阿斯利康/牛津團隊用的是“黑猩猩腺病毒載體”,這個病毒不在人類中傳播,也就沒有“預存免疫”降低保護性。它本來被寄予厚望的,但現在看來,也不可過早樂觀。

除了以上三類,目前在“賽道”的疫苗種類更多。種類之間沒有絕對的高低,能用就行。然而,究竟哪個更優秀、更有用,目前是個未知數。

謹慎的理由

三期測試的“生死關”還沒過,各家疫苗的效果勝負未分,這是我們應當謹慎的理由。此外,疫苗不是靈丹妙藥,有了、吃了,也不意味著絕對安全。

早有人擔憂“耐用性”問題。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8月6日,在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工作。俄羅斯總統普京11日表示,俄衛生部已首次對本國研製的一款新冠疫苗給予國家注冊,他的女兒已接種,並且感覺良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大量生產

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底,香港出現了“再感染”病例。病人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後,不過半年左右,再一次感染新冠病毒。這意味著,人體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免疫,恐怕不能提供永久保護。

冠狀病毒是有此“前科”的。

如今,春冬季的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病原體就是冠狀病毒。為防止感染,有的人會打流感疫苗。一年過去,如果還想獲得保護,要再打一次流感疫苗。這是因為,流感疫苗提供保護的時間有限,大多隻在3-6個月。

同為“冠狀家族”,新冠病毒也可能如此。

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的保護,這也是個未知數。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不過9個月左右,要研究疫苗的耐用性,時間不夠。這是沒辦法的事。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8月27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基於“分子鉗”專利技術開發的一款新冠候選疫苗將擴大一期臨床試驗規模。該校26日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種疫苗在動物實驗中效果良好,能誘導產生較高水平的抗體

目前的情形還算樂觀。9月8日,陳薇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我們的疫苗是在3月份全球最早進入Ⅰ期臨床試驗的,到現在我們也隻有半年之內的數據。從目前來看,3月份的這一針還是有效的”。

據陳薇說,疫苗的保護性還能持續多久,仍在推進相關研究,目前隻能根據以往的相似疫苗進行推測。比如埃博拉的疫苗,打了第一針六個月之後,它的免疫反應會有所下降,六個月左右再打第二針進行增強,能兩年有效。這是可以作為參考的數據。

那就是說,原理上,無論是可能的保護性不足,還是可能的耐用型不足,都可以通過多次打針彌補。

這就引出來又一個未知問題,產能夠不夠?

長期來看,肯定夠。據陳薇介紹,“從目前來看,年產3億(劑)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我們正在努力擴大產能”。另一款國產疫苗,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滅活疫苗,早在今年5月就宣布,“疫苗量產後,年產可超過2億劑”。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9月5日,國際服貿會期間中國生物展台上的新冠滅活疫苗(圖自:“國資小新”)

不過,年產再多,也是一批一批造的。可以預見的是,疫苗量產的初期,在市場上一定供不應求。

更何況,如果是要多次接種,產能的掣肘就更明顯。

疫苗不會突然出現,更不會立刻滿足所有人。

陳薇表示,適合優先接種的人群,首先是跟新冠病毒直接接觸,或具有密切接觸可能性的群體,

“另外,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還有一些自己有接種意願的人。”

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

很明顯,疫苗如果量產了,“先來後到”很必要,“一窩蜂上”沒可能。

未知數如此的多:秋冬季又要來了,疫情會不會重來?疫苗能不能搶跑在前?它能不能提供絕對保護?這一針什麽時候打到“我”身上?

以上問題目前都沒有確切答案。

疫苗是我們對抗病毒的武器,它值得期待,但應該合理期待。它並不能“一掃天下濁”,結果如何,還需等待。

如果說,實在擔心即將來的秋冬季,大可不必望著疫苗,先買夠口罩吧。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牛津疫苗緊急暫停 新冠疫苗要來了 你敢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