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紐約時報:美國要對華為實施“數碼斬首”

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已聲稱,中國“意在主導世界的數碼基礎設施”。國務卿邁克·龐皮歐(Mike
Pompeo)提出,一個“真正奧威爾式的監視國家”很快就會來臨。在人臉識別、人工智能、5G電信技術等領域,中國似乎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技術超級大國。

但深挖一下會發現,中國的地位看起來不夠強大。以華為為例,特朗普政府認為,華為是中國政府不公平的國家補貼和企業間諜活動的例證。華為也代表著中國技術最好的一麵:華為擁有價格有競爭力、功能足夠強的產品,其智能手機和5G設備在全球已經找到了願意購買的客戶。

華為也是中國對外國——尤其是美國——技術嚴重依賴的例子。從9月15日起,美國商務部的新規定,讓所有的公司在沒有美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幾乎都不可能把計算機芯片賣給華為。但中國無法自行生產大部分必需的先進芯片。北京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顯示了美國不一般的經濟影響力——以及美國不斷下滑的技術優勢將如何讓這種影響力陷入危險。

今天的先進計算機芯片的設計和製造離不開美國技術。美國公司,比如楷登電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和泛林集團(Lam
Research)製造的產品,幾乎不可替代。美國商務部可以通過切斷這些產品及其生產的芯片讓全球幾乎所有技術企業停止運行。

因此,即使是美國以外的公司也必須遵守商務部的這些新規定。總部位於荷蘭的阿斯麥公司(ASML)已停止向中國銷售其最先進的設備。阿斯麥是全球唯一一家生產最先進光刻機的公司,它的機器使用光粒子將電路刻在矽晶片上。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生產商之一、台灣的台積電已表示,在美國商務部的監管規定生效之後,將停止為華為生產產品。

能得到芯片對任何技術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華為已承認其儲備的芯片所剩無幾。沒有了芯片,“我們還能生產什麽產品?”一名華為員工問道。答案是:沒什麽可生產的。由於擔心美國進一步施壓,也看不到未來有多少希望,華為一些最優秀的員工已經離開了公司。華為堅稱公司將堅持下去。但沒有了芯片,很難看出華為的主要產品——如5G設備、網絡設備、智能手機和雲計算服務器——將如何存在下去。

中國領先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正在努力在不使用美國技術的情況下製造40納米的芯片。這聽起來可能挺不錯,但今天的前沿技術是5納米。即使中國在製造“去美國化”的40納米芯片的角逐中取得成功,中國將要生產的芯片也隻達到了翻蓋手機的水平。

盡管北京很想這麽做,但幾乎沒有任何行業分析人士預計中國能很快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基本上沒有辦法從零開始創建一個完整的工業,尤其是需要在納米尺度上製造的工業。中國政府別無選擇,隻今年一年就得從國外購買價值約3000億美元的芯片,中國花在進口芯片上的錢比花在任何其他產品上的都多。

對華為的“數碼斬首”是美國實力令人震驚的展示。隻要美國總統一時衝動,任何其他中國技術企業都可能遭受這種命運。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外國勢力能對穀歌或亞馬遜采取同樣的行動吧。

但華盛頓的影響力更多地反映了美國過去的成功,而不是美國未來的軌跡。美國之所以成為全球芯片工業的中心,是因為多年來對研發的投資,這些投資帶來的創新生產了新產品和巨大的利潤,也為美國提供了對付地緣政治對手的強大工具。就華為而言,特朗普政府是在兌現其數十年的研發積累起來的籌碼。

展望未來,美國的地位看起來並不那麽樂觀。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正在減弱。美國仍在芯片設計領域占主導地位,但在製造領域已把主導地位讓給了台灣。美國在芯片設計領域的地位也麵臨風險。甚至在美國出台新限製之前,華為從事芯片設計的子公司海思就已經在智能手機處理器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此外,華盛頓將供應鏈武器化的做法,讓盟友和對手都有了更有力的理由來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依賴。中國政府已經設立了一項2042億元的基金來支持國產芯片技術。中芯國際今年7月宣布在北京合資成立一家計劃投資76億美元的公司。有這樣的資金,中國肯定會取得進展。而美國的盟友,如台灣和韓國,也有自己的增強芯片發展的計劃。

這愈發表明,美國務必要對向華為施壓一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華盛頓已經表明它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技術影響力。但使用影響力是一回事,積累影響力是另一回事。針對華為的行動之所以奏效,隻是因為其他國家依賴美國技術。現在他們有了增加自身能力的動力。美國的地位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堅不可摧。如果美國的技術優勢繼續下滑,對華為的扼殺可能標誌著美國對世界技術企業影響力達至峰頂,此後一直是下坡路。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紐約時報:美國要對華為實施“數碼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