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行走中國撰文:設計清單

IG上曾有位中國女性的畫像被廣傳,一張歐洲的明信片上卻印著中國女性的畫像。你知道她是誰嗎?髮髻高紮,身著漢服,畫中最令人訝異的是,她的手裏,握著一架望遠鏡。她就是我國清代的天文學家:王貞儀。

一度被不少外國網友廣傳的明信片: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有些路,隻能一個人走

王貞儀,字德卿,出生於1768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她生在安徽天長,家境比較殷實,父親是著名學者,祖父曾是朝廷大員。按照古代中國女子的生活軌跡,她本該早早的嫁人,成為某某夫人,相夫教子,多生幾個孩子,然後把孩子都成功養大,便是功德圓滿,然後便可安享晚年。但她卻不甘過這樣的一生。

清代女科學家的叛逆之路

王貞儀出生在南京這座從古至今都繁華的大城市,幼年正值康乾盛世,江南地區的風氣又比較開明,更幸運的是家裏的書香背景,使得他從小便能受到良好的教育。11歲時祖父在吉林去世,父親帶著她千裏奔喪,王貞儀得到了祖父的萬卷藏書。這些書裏有不少張衡,祖衝之等科學家的書,這些書將作為王貞儀對的啟蒙老師,將帶她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王貞儀在吉林一待就是五年,期間正值她的青春期,對什麽都感到好奇,有一位蒙古將軍的女夫人擅長騎射,她便拜他為師,學習馬術和箭術。史書說她「跨馬橫戟,往來如飛
」,甚至達到了「發必中的 」的程度!王貞儀也頗為得意地寫下了詩句:「亦曾習射複習騎,蓋調粉黛逐綺靡 」。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而且她認為學問並不是專門為男性而設的,女性的智慧並不比男性差,學成了一樣有益於社會,她的思想可以說是清代女權主義的代表了。

16歲時父親帶著他遊行四方,增長了不少見識,為此她還寫了一首直抒豪情的詩詞:「足行萬裏書萬卷,嚐擬雄心勝丈夫!」18歲,王貞儀一家終在南京定居,已經到了嫁人年齡的她卻無心嫁人,一心隻想搞科研。18-24歲期間,這段時間便是王貞儀做科學研究的的高峰期,在此期間王貞儀著作可謂豐富。《女士德卿傳》如此評價王貞儀:「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班昭之後的第一才女

那個年代的女子即便讀書也離不開吟詩作畫為大道,而王貞儀偏偏獨愛數學,天文,走這條路不為出名而為真理的小道。因為祖父留下的書中有大量數學家的著作,她最早便是沉溺在數學的海洋之中。她最喜歡的數學家是梅文鼎,他的《筆算》《籌算》不知被王貞儀翻看了多少遍。但她居然對前輩所著的書籍不太滿意,她覺得這些著作中論證太過繁瑣複雜,尋常百姓多半看不懂。

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

為了大清的科普教育,她親自動手,精簡了梅文鼎的書,將其中繁雜論證,用更為簡單的方式進行了詮釋,最終寫成了《籌算易知》。做完這本後,王貞儀成就感滿滿,於是先後寫了《西洋籌算增刪》《重訂策算證訛》《像數窺餘》《重訂策算證偽》《術算簡存》等一係列數學著作。就這樣,在科舉盛行、文科生遍地都是,而理科生幾乎絕蹟的大清朝,王貞儀,成了一個數學家。

但她最傾心的學科卻並不是數學,而是天文學。但那時候的天文學可不是什麽自由學科,而是被清朝皇室明文禁止的「皇家學問
」這門學問隻有官方衙門「欽天監」的人才能研究,平常百姓涉足都是犯法的,因此王貞儀學習這方麵沒有老師不說,還得躲在家裏偷偷摸摸的學。

即便如此,依然抵擋不了她對天文學的熱愛。在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地心說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雖然當時西洋的日心說已經傳入,但是所知者甚少。而王貞儀便是少數人裏麵的一部分,她為此特意寫了一本《地圓論》在這本書裏旗幟鮮明的批判「天圓地方」的荒謬理論。

她最為著名的研究還當屬對「月食」的闡述理論。她沒有老師,更沒有專業儀器,隻能憑藉書本的描述,自己製作了幾個小物件,憑藉這幾個物件加自己常年的觀察,王貞儀居然領悟到了月食形成的機理。其根本原因是日、月、地球三者相互位置變化,造成光線被遮擋。對於這一天文的研究,她寫成了《月食解》。在這篇著作中,她還詳細的分析了月亮陰晴圓缺、星體運動軌蹟等天文現象,相關的理論竟與現代天文學的闡述基本一致,這也是世界上最早完整地的對月食成因的解釋。而這年,她才20歲。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清朝竟有位女天文學家 沒老師沒儀器 自行破解月亮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