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汕街頭連篇講話談改革開放 到企業說自力更生

習近平這次南巡與以往視察很不一樣,他首站到潮汕兩天,兩天均走到街上,拿起話筒向群眾講話,隨行人員還安排了流動擴音設備,還讓群眾自由錄影,網民第一時間放上網後也沒有被刪除。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周一到潮州一家科技公司考察時說,中國正經曆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希望企業員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他還說要“為我們國家的富強”作出貢獻。分析認為,這番講話就是國進民退,甚至是回到計劃經濟年代。

習近平南下廣東,周三(14日)將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周一下午到廣東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視察,此企業20年前由國企轉為民營企業,董事長張萬鎮做過潮州副市長,具有濃厚的官方背景。

習近平走進三環集團展廳、實驗室和生產車間,察看特色產品,了解企業核心技術攻關的情況。他說,現在中國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習近平說:“我們現在遇到了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就是自主創新的自力更生。領會黨中央這樣一個戰略意圖,在這樣的一個大戰略中,找好選準自己的定位,為我們國家的富強,為我們國家的現代化,作出我們各自的貢獻。”

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初衷是以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通過外商在特區設廠學習科學管理方法。汕頭大學畢業的學者馮先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表示,從習近平最近一係列講話可見,中國正在步入計劃經濟年代:“事實上就是國進民退,他現在想找出一條以國企為主,以國家資源分配製度為主的經濟模式。說白了還是國進民退和計劃經濟,本質上他沒有任何差異。他所謂的改革也必須在國有資源絕對控製的前提下,進行資源分配的改革,這就是計劃經濟。”

當年成立經濟特區為學習外國

公開資料顯示,1979年4月,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次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經濟特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吸引外商投資,從中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

根據官媒報道,12日下午,習近平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察看文物修複保護、非遺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他說,上一次到潮州是1978年。

習近平這次到深圳前一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被稱為“中國經濟特區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該方案說,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是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創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中央已多次給與深圳優惠政策

北京清華大學政治學係前講師吳強對本台說,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北京已推出兩套有關深圳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的方案:“這一次推出更新的所謂改革開放力度更大的方案,可看出北京在深圳改革開放方麵一直是機會主義態度,他的改革開放誠意、決心其實都很有限。他為體製區域僵化,為國進民退,為整個製度的內卷化是要負責任的。”

深圳是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官方聲稱,過去40年裏,深圳從一個小鎮發展為經濟總量超過新加坡的經濟中心城市。去年深圳市GDP達2.69萬億元人民幣。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習近平汕街頭連篇講話談改革開放 到企業說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