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大選辯論關麥靜音 專家歎:選民虧大了

美國大選辯論關麥靜音 專家歎:選民虧大了
美國總統大選最後一次辯論將在台灣時間23日上午9時登場,為了避免上演前場辯論陷入打斷對方發言、陷入一片混亂的場麵,在此次辯論規定中新增規定,每位候選人在2分鍾發言時間內,另一位候選人的麥克風將被消音。不過,喬治敦大學教授海斯(Paul
S. Hayes)認為,強製消音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且剝奪人民目睹候選人真麵目標機會”。

海斯(Paul S.
Hayes)向美媒國家廣播公司(NBC)投書表示,在首場辯論中,7300名選民目睹了特朗普是如何擾亂辯論主持人與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發言,不僅讓全國陷入一片驚愕、惡評如潮,也讓這場辯論遭評為”史上最糟總統辯論”。

對此外界批評與要求,跨黨派的”總統辯論委員會”製定新規定,在最後一場總統辯論中,將分成6主題、每一部分各占15分鍾,在每一片段中,兩位候選人將針對該部分主題發表2分鍾發言,此時另外一方的麥克風將強製消音,直到剩餘間的開放討論部分,才會將雙方麥克風恢複。

海斯指出,雖然新規看似合理也受歡迎,兩位候選人的聲音不會被打斷,也讓選民更好聽到它們的政見,但事實上恐會適得其反,以如此方式控製候選人的麥克風,其實是否定了在辯論中聽眾與其他參與者的重要性。

海斯進一步指出,辯論的目的是讓選民藉由辯論觀察候選人,在有限度控製媒體的空間之下會有什麽競選習慣,這或許也是觀察候選人在沒有任何幹預之下,彼此正麵交鋒的唯一機會,”我身為辯論專家,痛恨看到總統辯論淪為吵架,但控製特朗普或其他候選人的麥克風並不是解決方案,『如果某位候選人自認他比規則更重要,那我們就應該讓選民目睹這一幕”。

海斯認為,如果我們相信選民可以透過辯論分析複雜的健保政策與外交政策,我們也應該相信他們有能力評估哪一位候選人不遵守規則、不顧一切汙辱對手;事實上,首場辯論後的民調也證明觀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從社群媒體的趨勢、焦點團體以及民調都指出拜登勝出,但其中並非拜登的政策特別突出,而是特朗普糟糕的表現。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美國大選辯論關麥靜音 專家歎:選民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