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些大選辯論沒提到的詞告訴我們 美國人的思想在收縮

在兩場總統競選辯論中從未提及的詞包括:

敘利亞、人權、無人機、民主、不平等、獨裁、以色列、巴勒斯坦、中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關塔那摩、歐盟、英國、英國脫歐、法國、意大利、香港、非洲(或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南美、恐怖主義、多邊主義、威權主義、聯盟。

這很好地反映了美國人思想的收縮。

特朗普總統從未提及阿富汗,過去20年裏,美國在那裏損失了2400多人的生命,花費了大約2萬億美元。喬·拜登(Joe
Biden)提起過,一次。

噩夢的特征之一是它會吞噬一切,在它之外,任何東西都會消失在黑暗中。特朗普總統在一場非同尋常的長時間電視直播中展現了他的自戀,成功把世界拉進一個橙色巨人的陰影之中。

是的,在第二場辯論中,特朗普更文明了,在民調中領先的拜登也沒說什麽對自己有害的話。不過,這是一場極為平庸和短視的辯論。

我們姑且假設,中國的崛起、普京治下俄羅斯的強硬、獨裁的複興、民主國家的脆弱、非洲人口增長帶來的挑戰、大流行暴露的全球領導力真空、西方社會不平等現象加劇、聯合國的凝聚力不足、社會斷層、監視國家的蔓延、社交媒體平台的仇恨倍增效應,這一切可能是未來十年的關鍵問題。

關於這些主題我們聽到了什麽?基本上什麽都沒有。

電視評論員們紛紛發表見解,評論拜登看表的重要性、直視鏡頭有多麽重要(或者有多麽不重要)、特朗普對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的打擊命中要害(或者根本沒有)。我沒有聽到任何人哀歎,特朗普實施“美國優先”內轉政策的美國已被遺忘。

哦,對哦,敘利亞,那裏的內戰造成40多萬人死亡,80%的內戰幸存者目前生活在貧困中,40%的人失業。哦,對哦,香港和白俄羅斯,那裏勇敢的抗議者們一直在為民主而戰,美國人曾對這種鬥爭充滿興趣。哦,對哦,中東,為了追求巴以和平,美國曾經投入那麽多的財富和那麽久的外交努力,而就在不久前,在伊拉克,有那麽多的美國人和伊拉克人失去了生命。

別了,寶貝,別了。

美國人的思想收縮中包含著一種麻木。除了白宮發出的噪音外,很難去思考或看到其他東西。憤怒的疲勞開始出現。他又來了。那個哀怨的聲音。沒有對真理的尊重,沒有對科學的尊重,還有什麽辯論可言?

最終,辯論中呈現的是一個孤立的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它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兩個70多歲的男人幾乎完全無視Z世代“我想參與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這近乎一種侮辱。總的來說,他們的交鋒是瑣碎的、輕率的、可預見的。

在這些交鋒之中,我看到了美國社會的寫照,在這個社會中,建設性的辯論幾乎是不可能的。特朗普通過煽動分裂和暴力進行統治。他幾乎從未提及到和解或向外擴展的主題。結果,美國人的辯論淪為敵對部落的互相叫囂和彼此蔑視。這些部落忘記了,沒有人會因為被羞辱而改變自己的看法。

有必要研究一下辯論中消失的一些詞語。保護人權必須永遠是美國的一項重要使命。民主仍然是捍衛人類尊嚴和自由的最佳手段。不平等持續增長,侵蝕著社會結構,加劇了不公正——拜登在第一場辯論中曾經提到過這個詞。關塔那摩仍然是美國良心上的汙點。美國軍隊的年輕男女正在危險的遠方與恐怖主義作鬥爭。

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藐視多邊組織,並為此付出了代價,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都是例子。英國和法國都是核大國,是為歐洲帶來和平與穩定的聯盟北約的重要夥伴。非洲是特朗普所謂的“糞坑”國家的著名所在地,從2020年至2050年期間,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長將發生在非洲;它的命運關係到全人類的命運。

說到未來,即將在這個十年裏迎來建國250周年的美國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如果你覺得美國最好的日子還在前麵,這並不荒謬。這裏仍然是一塊充滿奮鬥、空間、變革和再創造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團結人們的力量大於分裂人們的力量,隻要領導人尋求的是治愈而不是仇恨。

美國的精髓在於開放。它的曆史、地理、移民和命運決定了這一點。因此,對美國人來說,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人思想收縮相當於危險的自我否定。如果特朗普的任期再延長四年,它將否定美國的理念,沒有這些理念,至少是關於移民的理念,建國時所構想的美國,乃至它所有的缺陷,也就不複存在。

也許,到頭來,這些辯論最大的用處是,它生動地說明了我們已經墮落到什麽程度。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這些大選辯論沒提到的詞告訴我們 美國人的思想在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