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過度製裁損害美元地位 中俄聯手去美元化 另辟蹊徑

俄羅斯和中國合作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分析說這可能會導致俄中形成“金融聯盟”。

近年來,俄羅斯和中國在雙邊貿易中大幅度降低了美元結算的比例。

俄羅斯和中國媒體都報道說,在今年俄羅斯一個旨在加強歐亞經濟聯盟同中國區域聯合的視頻論壇上形成共識,要用本國貨幣作貿易結算,避免使用美元和歐元。

目前歐亞經濟聯盟(EAEU)成員國同中國的貿易主要還是用美元和歐元交易,現在他們認為應該避免用美元和歐元,而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
蘇聯解體後一些原蘇聯共和國在2010年組成了歐亞經濟聯盟(EAEU),
,成員國有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俄羅斯。近年來該聯盟積極推動同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聯係。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前經濟顧問,歐亞經濟委員會一體化與宏觀經濟委員謝爾蓋•格拉濟耶夫(Sergey
Glazyev)曾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說,美國同俄羅斯和中國的地緣政治對抗加強,歐亞經濟聯盟和中國應該加強資源方麵的合作,維護自己的獨立。他強調了俄羅斯和中國貨幣和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格拉濟耶夫(Sergey
Glazyev)周一(10月26日)在“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視頻論壇上說,“為了避免不斷增加的風險,我們必須專用本國貨幣。”
他說,避免使用最通用的貨幣和“政治分離”沒有關係,而是為了保護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讓他們的經濟免受他人控製。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商務處網站公布的數字顯示,歐亞聯盟內部用成員國貨幣結算量已接近50%。目前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和中國貿易量的一半不通過國際通用的SWIFT跨境支付係統。分析人士說,今後歐亞經濟聯盟將建立自己的貨幣金融體係。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已經建立了類似資金轉移渠道。

據《金融時報》報道,俄羅斯央行和聯邦海關最近的數字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俄羅斯和中國貿易中的美元結算份額首次下降到了50%以下。俄中貿易中美元結算的比例隻有46%,歐元隻有30%,也降到了曆史最低水平。

金融時報報道,在2015年中俄貿易當中90%是用美元結算。但俄羅斯遭受西方製裁以及美中貿易戰令兩國開始了去美元化的努力。到2019年,俄中貿易中美元結算的比例下降到了51%。

俄羅斯前車之鑒
中美貿易戰升級以及美國加強了對中國企業、機構和官員的製裁,令中國擔心會遭到金融製裁,以及被關在美國主導的SWIFT國際清算係統之外,更增加了中國去美元化的動力。雖然中國把人民幣國際化作為一種長期戰略,但並沒有像俄羅斯輿論那樣更直截了當地提出要“去美元化”或挑戰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宰地位。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6月在北京的財新夏季峰會說,外部金融壓力令人民幣國際化成為更迫切的課題,今後十年應該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他列舉了美元資產的價值麵臨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國貨幣政策增加了全球貨幣金融體係的不穩定。

方星海強調了中國依賴美元支付的對外貿易的安全性問題。他說,俄羅斯企業和金融機構受到製裁已經說明依賴美元支付體係的問題,中國需要未雨綢繆,做好真正的應對準備。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還強調中國需要同時推進“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主要依賴外匯會製約“一帶一路”的勢頭。

2014年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為期3年,價值1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2019年6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莫斯科,中俄雙方達成用本國貨幣取代美元的協議,即雙方開發繞開美國主導的SWIFT機製的另類支付係統,用盧布和人民幣完成雙方的商業交易。

“俄中金融聯盟”

俄羅斯也在外匯儲備中大量增持人民幣。《金融時報》報道說,俄羅斯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占全世界人民幣外匯儲備的1/4。2020年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獲準用人民幣投資購買中國國債。

按照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Alexey
Maslov)解釋,俄羅斯增持人民幣除了保持外匯儲備多樣化以外,還在於鼓勵北京加強對美國全球經濟主宰發起挑戰。

馬斯洛夫對《日經亞洲評論》說,俄中去美元化努力標誌著兩國關係被提升到了事實上的聯盟水平。他說,許多人都期望俄中會建立軍事聯盟或商業聯盟,但是現在看來聯盟更偏重在銀行和金融方向,因為這是兩國獨立的保證。

哈佛大學的經濟學者佛蘭科(Jeffery
Frankel)認為,雖然美元地位目前尚且穩定,但是美國過度使用製裁手段在長期來看影響到了美元地位。

他對《日經亞洲評論》說,“製裁對美國來說是個強有力的工具,但是和任何其他工具一樣,過度使用他們也有風險,那就是別人就會另辟蹊徑。認為美元永遠在國際貨幣中占據老大的地位的看法是愚蠢的。”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過度製裁損害美元地位 中俄聯手去美元化 另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