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為什麽許多台灣人與特朗普和美國站在一起?

雙十國慶當天,在臨近台灣總統府的二二八公園外,現年70歲的服務業退休人員詹大英托著老花眼鏡,翹首望向天空,熱切地等待空軍雷虎特技小組帶來的飛行表演。為了慶祝國慶,她特別戴上了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口罩,並將一頂醒目的紅白藍三色假發戴在頭上。

然而,在見證這場軍容盛大的典禮之際,她的興奮之情也因為近來兩岸摩擦的新聞而滲入不安。在總統府廣場前,台灣陸海空軍輪番上陣、展示軍威;蔡英文也在演說中談到緊張的台海局勢時表明:示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

正值共軍飛機一直飛舞,說不擔心是騙人的,詹大英說。但我們不求戰,也應該要對自己的國家有信心。

盡管台灣避開了嚴峻的新冠疫情,卻深陷一場地緣政治風暴之中。墮入低穀的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以及走向熱絡的台美交流,都讓中美台之間的三角關係越發緊繃,有關台海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討論也不斷增溫。在美國大選前夕,特朗普對台的外交、經貿政策獲得了台灣政府及民眾的廣泛支持,卻不隻一次地激怒中國,讓北京祭出新一波的軍事威脅與言辭警告。

這些日益緊張的局麵讓許多台灣人開始覺得矛盾,甚至感到需要表明立場的壓力,像詹大英這樣曾經的國民黨支持者,也在看待兩岸議題時更加傾向於執政的蔡英文政府和美國。她表示,台灣與美國越走越近是好事,她欣賞蔡英文執政以來對中國展現出的強硬姿態,今年也投票支持她連任。

不過,也有不少民眾與政治觀察家擔心台灣在與中美的互動中進退失據。蔡政府的態度讓中共給台灣的壓力非常的大,台灣政治大學外交係教授盧業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台灣來說,要選擇不跟美國站在一起,可能是還有風險,其實(風險)對台灣是比較高的。

過去幾個月中,台灣先是隆重紀念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的逝世,繼之美國衛生部長亞曆克斯阿紮(Alex
Azar)、副國務卿基思克拉奇(Keith
Krach)等高級官員接連訪台;作為回應,中國在台海上空及台灣附近海域展開大規模軍演。上周,美國國務院批準最新一批對台軍售,眾議院更提出七部挺台法案。這一係列的事件不僅多次引爆了中美、兩岸的外交口水戰,也在台灣社會激起了關於民主價值的思辨,映照出台灣人對於中美的態度和自己身份認同的轉變。

一般人就說我們站在中間,但這可能嗎?已從金融業退休十幾年、現年85歲的陳邁可8月中在李登輝於台北賓館的追思會上表示。他湊近看著阿紮在便利貼上的留言:李總統留下的民主遺產將會永遠推動美台關係前進,並說道,你要做出選擇嘛,這是民主和極權的對抗,你就隻能站在美國這邊。

隨著美國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台灣人也加入了一場選邊站隊的論戰。

近期,英國民調機構YouGov發布了針對歐亞15個國家或地區民眾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支持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最挺特朗普的就是台灣人,在針對1033名台灣受訪者的調查中,約有42%的人支持特朗普、30%支持拜登。在其餘14個國家或地區,拜登的支持率皆高於特朗普。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網絡名人公開挺拜登、表態不支持特朗普的聲音遭到了抨擊;而川粉們則不諱言地表明了他們支持特朗普的理由,邀請網友分享他們支持特朗普的理由,像作家吳祥輝就在Facebook上貼出了他戴著特朗普2020(Trump
2020)字樣的紅色棒球帽。

特朗普捍衛美國的利益和文明價值以及國際秩序,使得麵臨流氓中國威脅的台灣獲得心靈和國土的安全,吳祥輝在受訪時表示。這是我和許多台灣人支持特朗普的最核心理由。

中美台關係的變局也讓在野的國民黨的政策路線大轉彎。10月6日,國民黨黨團在立法院提出台美複交及台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議案,獲得了民進黨等朝野政黨無異議通過。在過去兩次總統大選中失利後,國民黨重新檢視幾十年來與北京緊密的關係,端出了反共和親美的主張。在習近平的強硬統治、香港抗議和新冠疫情催生了台灣人更多對中國的敵意後,這個百年大黨正試圖以變革來贏回台灣民眾的支持。

根據台灣中央研究院今年5月至7月的中國效應調查,在美中關係惡化以及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之下,台灣民眾喜歡美國的程度遠勝過中國。數據顯示,在1178份樣本中,約7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或喜歡美國,僅有約35%的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或喜歡中國。

參與了這項調查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指出,根據中研院在去年底進行的另一份民調結果顯示,越擔心中國可能武力統一台灣的的民眾,越認可國家主權比經濟重要與支持恢複征兵製。

相對於對中國的觀感,台灣民意算是相當支持蔡英文政府的親美路線,對美國官員來台與軍售持正麵態度,林宗弘在采訪中表示,這也使得國民黨敗選後必須以與美中之間的互動關係再平衡作為回應。他接著分析,就算有人認為國民黨是假戲真做,這也顯示國民黨重新思考與調整了韓國瑜參選時期的傾中路線。

9月,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台之際,中共以一天近20架次的軍機飛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引發許多台灣人及國民黨支持者擔憂擦槍走火,釀成軍事衝突與經濟風險。盡管如此,許多人還是受到台美關係轉暖、兩岸摩擦漸增的鼓舞,尤其是傾向支持獨立和重視台灣的國際認可的年輕一代。

不管是台灣朋友還是身旁的國外朋友,(我)都很明顯感覺到大家對台灣的支持有蠻顯著的提升,現年21歲、在英國愛丁堡大學主修傳染病學的學生林薇表示,台灣長期以來在政治上麵的及跟中國關係的所造成的焦慮都一定會有,但對台灣的信心感也是相對提升的。

4月,她製作了一支向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喊話的視頻,該視頻獲得了上百萬的點閱數,並在台灣引發討論。我覺得除了親美以外,我們也需要重視的一件事情是:不能隻有美國一個朋友,應該去拓展更多其他的國際朋友。林薇表示。

沒有任何一個獨立運動或民主化是不經過衝突的,現年23歲、熱衷社會運動的建築係學生邱翊軒在參加了8月在台北賓館的李登輝追思會後說。中美關係差、台美關係更好是我蠻樂見的情況。但她也認為,台灣人在大國強權的較量下應保持清醒,不要被某一方控製,不管是美國或者是中國,台灣會以一個獨立的身份來麵對這樣的事情。

這種對台灣主體性的本能探索,以及對美國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內戰後期來台的老一輩外省人的認同。

從中國大陸過來的人,對他們那邊會有一種感情上的連結,有時候是無可厚非,但你要看清楚局勢啊。李登輝的支持者陳邁可說:怎麽可能那種體製,你會願意呢?他還說,自己並不懼怕軍事衝突的發生,原因是一旦台灣給中共並吞掉了,那麽中國在太平洋上的霸權將會對美國構成威脅,基於美國本身的利益,當然會維護台灣。

盡管親美成為了蔡英文政府執政的主調,並得到了民間甚至是反對黨的響應,不少台商或是政治分析人士,尤其是年長一輩的國民黨人,仍對蔡英文政府的外交政策保持警惕,認為其有激化衝突的風險,且傾向獨立和爭取國際認可的努力過於短視近利和不切實際。

我們心裏的陰影比較大,大家都覺得再這樣下去,對台灣是不太好的,現年69歲、到大陸發展約20年的台商張澤寬說。台灣的出口有百分之四十幾是靠大陸在大陸市場,如果說大陸這邊製裁的話,從台灣賣到大陸也基本上會大幅的減少了。

現在表象看起來是中美關係越壞,台美關係越加強,民進黨綠營內部很多人就認為這是個機會來的,台灣可以從中獲取漁人之利,我看法恰恰相反的,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中國國民黨員趙春山在近期的采訪中說,過去三邊關係的曆史告訴我們了,當中美關係最壞的時候,台灣往往變成一個犧牲品。

他進一步指出,當前的台灣與美國關係處在曆史上最好的時刻,這讓台灣十分仰賴美國、自身活動的空間相當小,這對台灣的本身利益當然是不好,我們完全沒有主動權。

對於特朗普無法有好感,美國喬治亞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劉育麟表示。長期而言,一來是特朗普不見得能對台灣真正提供什麽實質幫助,二來是他的無能、過度強調美國優先與單邊主義的外交政策,劉育麟接著說,反倒可能繼續讓美國的領導地位與影響力下降,對台灣最終其實是不利的。

最終,無論誰贏得了美國大選,許多台灣人和政治分析人士仍然希望台灣能在三邊關係中堅守中間路線,借此促進台灣長期的利益和穩定。

習近平對美國對台灣很強硬,大陸也對台灣很強硬的時候,我們現在不要先去招惹一方,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表示:如果戰略的現實是不可能的話,台灣隻能夠在越來越縮小的夾縫中間,盡量求取一個可以生存之道。

如何進行風險的管控,兩岸之間是不是能夠取得一定的默契?盧業中說:這個需要兩岸要更有智慧、更有耐心來解決。

國慶飛行表演當天,現年56歲、住在新北市多年的銷售員方泰山也和丈夫來到街上觀看演出。老家在金門的她表示,一些故鄉的親友最近和她聊到他們身處於前線的擔憂,但住在本島的她卻有不一樣的感覺。我不太擔心兩岸會打起來,因為會叫的狗不咬人,她說,一般老百姓還是希望和平穩定就好。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為什麽許多台灣人與特朗普和美國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