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數字時代必備基礎建設 它成為美中博弈新領域

數字時代必備基礎建設 它成為美中博弈新領域
圖為海底電纜。(資料照片)

海底光纖電纜被認為是數字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承載著全球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信息傳輸。中國近年來在這一傳統上由西方國家公司主導的領域迅速崛起,在全球約400條海底光纜中,中國電信公司
——華為海洋建設或升級了其中的105條,隨之而來的網絡安全隱患也引起了美國的高度關注。

隨著全球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海底光纜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大約400多根深埋在海床下的光纜構成了當今國際互聯網的主幹,承載著世界上95%以上的數據流量。

“海底光纜是國際互聯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果把它們剪斷、拆除也就沒有國際互聯網了。”紐約大學傳媒、文化與傳播學教授、《海底網絡》一書的作者斯塔諾西爾斯基說,雖然衛星也可以用於網絡傳播,但隻占很少一部分。

華為海洋業已躋身前列

由於鋪建海底光纜涉及深海作業、光學傳輸等多項尖端技術,被認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最複雜且困難的大型工程之一,當今世界上有能力進行海纜建設的國家屈指可數。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TeleGeography
是國際海纜業公認的權威谘詢機構,負責繪製世界海底電纜地圖。其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世界共有406條海底電纜。
該公司研究部主任艾倫·莫爾丁(Alan
Mauldin)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的華為海洋雖然所占市場份額相對還不大,但已躋身世界四大海底電纜工程商之一。

他說:“世界上大部分海底光纜都是由4家公司鋪設的。這些公司分別為美國的SubCom,法國的阿爾卡特集團、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
以及中國的華為海洋。”

華為海洋曾為華為的子公司,去年6月在美國針對華為開始實施一係列製裁措施之後,華為將該公司出售給了中國另一最大的電力和光纖網絡製造商之一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亨通自稱是一家民營企業,其創始人崔根良身兼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總裁等數職於一身。

華為海洋官網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在世界各地建設或升級了105條海底電纜。在華為海洋近年來完成的大型項目中包括一條從南非到英國、沿非洲西海岸為沿線14個國家提供高速網絡通道西非海纜係統(WACS)。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5月的一份報告說,根據2018-2020年在建和計劃海纜工程估算,2008年才成立的華為海洋的全球市場份額目前已提高至20%左右。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上星期的一篇報道稱,
中國公司不但在海底電纜的鋪設方麵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集成商,在海纜傳輸的光通信技術方麵也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其中光纖電纜的“產銷量占到了全球
50%以上份額”。

中國海纜的安全隱患

相對於華為的移動通信設備,中國海纜業務的安全隱患曾較少被提及。但最近幾個月來有跡象顯示美國已開始高度關注這一議題。美國司法部在今年4月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否決了將香港納入一條橫跨太平洋的光纜網絡之內。這個名為“太平洋光纖電纜網絡(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簡稱PLCN)”的計劃涉及美國多家科技企業,當中包括臉書與穀歌。原計劃中香港一端的光纜登陸站由中國的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運營。美國國土安全部在今年6月的一份新聞稿中說:“該網絡途徑香港將會為中國提供一個收集我們公民信息和敏感商業數據的戰略機會。”

美國國務院今年早些時候曾提出一項旨在保護網絡基礎設施的倡議,其中也將海底電纜包括在五大清潔領域之內,到目前為止已有40多個國家響應了美國這一名為“清潔網絡”的倡議。

此外,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一名成員最近也曾呼籲對海底電纜進行更嚴密的審查。曾在美國司法部任職的斯塔克斯(Geoffrey
Starks )上個月表示,聯邦通信委員會必須確保敵對國家和其他有敵對行為者“不能篡改、封阻或截獲它們所傳輸的通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所長曾怡碩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海底光纜一方麵承擔絕大部分的國際通信,另一方麵又容易受到惡意攻擊和間諜竊聽等。在理論上,中國政府能切斷、幹擾、或監控海纜通信。

他說: “海底光纖電纜這個議題已經開始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注意。在安全隱憂部分,最主要的是會有中共竊密的問題。”

曾怡碩去年曾在《國防情勢月報》撰文說,中國可能以惡意“斷網”手段攻擊台灣,癱瘓台灣與外界連接的網路係統。
報告指出,中國有兩種可能的做法,一是切斷連接台灣與外界聯係的“跨國海底光纖電纜”,或攻擊台灣的海纜登陸站。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數字時代必備基礎建設 它成為美中博弈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