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總統大選:現行全球化下“分裂之家無可持存”

備受矚目的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於星期二正式舉行,如若選舉進展順利,美國人民和關注此事的世界民眾將很有可能於美東時間的星期三淩晨得知,誰將成為在接下來四年中領導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軍事強國的美國領袖。而如若當晚計票受到新冠疫情下,郵寄選票統計過程較緩影響導致選情膠著,我們也會在未來的數日內得到確切的此次大選的最終結果。究竟是推崇“美國至上”的現任總統特朗普,還是強調奧巴馬時期政策色彩濃厚,並提出要帶領美國重回國際領導地位的拜登當選,將直接影響到不僅僅是美國人,以及包括中國人和歐洲人在內的全球多數地區民眾的生活,及世界政治在接下來四年和更長遠走向。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的美國總統選舉在經曆了特朗普飽受主流媒體批評的4年執政後,仍然離不開4年前“美國分裂了”的話題。正是在4年前與同為民主黨候選人的希拉裏的較量中,特朗普所代表的在過去數十年來全球化中的失意者,美國二三線工業城市居民和城鄉藍領,這些他口中的“沉默的大多數”和傳統的保守派選民地支持下,成功擊敗了對手希拉裏當選。在上次大選中,著重強調女權牌的希拉裏則代表了美國東西海岸的精英,以及左翼和要求社會進步的選民們地支持。在特朗普執政的4年後,美國人民將很快用手中的選票告訴我們,今天的美國是否跟四年前一樣在政治主張和社會訴求上撕裂。不過,選前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上普遍認為,美國國內的撕裂情緒和政治主張對立仍為嚴重。甚至這種對即將到來的大選結果地擔憂也引發在華盛頓和紐約等地,商家開始通過給沿街店麵裝設防護木板等護具,以預防大選後不滿群眾引發騷亂的現象出現。更有報導還指出,選前不少地方的槍支銷售量也隨著部分民眾的不安情緒而增加。

正如林肯總統在1858年參選伊利諾伊州聯邦參議員選舉時所發表的《分裂之家演說》那樣,針對當時導致美國南北社會和政治撕裂,並最終引發內戰的蓄奴問題,他在演講中發言指,“分裂之家無可持存。我認為這個政府不能在半奴隸製半自由的狀態下長存。我不希望這個國家分崩離析──我不希望這個家庭滅頂傾覆,但我確實希望它結束分裂的狀態。它將朝兩條回迥然相異的方向發展:要不就是奴隸製的反對者遏止其進一步的蔓延,讓公眾之心得以平靜,相信奴隸製將最終走向滅絕;要不就是奴隸製的鼓吹者將其傳播四方,直至奴隸製從北到南,在新舊各州都獲得合法地位。”如今的美國顯然並未到達要有州縣脫離聯邦,甚至發生內戰的可能。但不可忽視的是,與一百六十多年前類似,同樣有一種或多種根本性因素,正在造成整個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政治訴求上出現斷層和兩級分化的問題。

那麽當下,無論是麵對拜登還是特朗普最大的問題,除了種族、外交等時事和曆史遺留重大問題外,最需要得到處理的便是過去三、四十年來通過大力推動全球化而給美國社會造成的極大的貧富差距,傳統製造業就業機會大量流失,以階級和社區造成的身份認同對立等一係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對外關係上,擁有不同意識形態的中國在經濟、軍事和影響力地崛起也顯然離不開全球化的契機和推動。那麽,誰是在這一全球化期間美國社會中真正的受益者?對於那些就業機會不斷外移,製造業和其所依靠的地方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和限製的普通美國民眾來說,與華爾街和矽穀的巨富們相比,他們顯然不是這一曆史性財富轉移的最大贏家。而由現行全球化所引發的現象和病症,正導致美國東西兩岸和中部大麵積地區民眾地分裂加劇。這一由全球化在美國國內引發的政經利益斷層和衝突,雖不能與奴隸製強調的血統性社會鴻溝相比,但同樣是極難且急需應對的世代性難題。

造成當下的局麵也不是一個特定黨派的責任問題,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的政府在過去數十年來都對今天造成的結果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麽就未來的四年而言,將如何應對這一巨大的時代性撕裂將是特朗普和拜登不得不麵對的問題。他們二人所給出的應對方式也將影響美國的根本性內政和外交政策。事實上,美國社會出現撕裂的現象早在小布什執政時期就已經出現。這一版本的全球化造成的美國貧富差距極端化,不僅進一步凸顯了美國式資本主義社會缺乏社保體係等製度性特征和弊端,並加劇了擁有財富和話語權等權力的精英與大量失意民眾地對立。這一現象也在2008年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中得以顯現,正所謂當時示威者中所呼喊的“華爾街對平民百姓”(Wall
Street VS.Main Street)口號中所顯示的對立。

當時作為政治新星的奧巴馬也正是在呼喚“改變”的口號下,在2008年的大選中贏得了美國的大選。正如他在勝選後發表的勝利演講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勝利來自於廣大工薪階級,正是他們從僅有的微薄存款裏掏出5美元、10美元或者20美元來支持我們的競選。我們的力量來自於摘下冷漠麵罩的年輕一代,來自於夜以繼日奮力工作以維持生計的下層百姓,來自於冒著嚴寒酷暑、戶戶敲門宣傳的團隊中流砥柱,更來自於成千上萬的大選誌願者。他們用出色的奉獻精神和組織能力證明了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兩百年後仍然保持著生命力。這就是你們的勝利!”

奧巴馬在12年前強調說,“我在21個月前的深冬開始為競選做出的努力並不會在今晚畫上句號。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這場選舉的勝利,這僅僅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做出變革的機會。如果回到過去的老路,我們將無法做出任何改變。當然,如果沒有你們,一切都無法發生。”他提出,“所以,讓我們一同喚醒自己的愛國心,喚醒為國效力的責任感,我們將一道披星戴月,披荊斬棘向前行進,我們需要照顧的不再隻有我們自己,而是每一個人。這次的金融危機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如果大眾受苦受難,華爾街就不可能繁華似錦。我們必須攜手與共、共同經曆這個國家的榮辱興衰。”然而,他試圖團結美國的努力在接下來的8年中並未能取得勝利,其結果也差強人意,並使得美國社會產生巨大分裂的誘因也最終導致了宣揚民粹主義的特朗普的上台。

奧巴馬在他的告別演說中則提出,“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不能從全球化中撤身,我們應該發揚民主、人權以及對女性和LGBT群體權利的關注,即使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並不完善,即使當麵臨現實問題時,我們總無暇顧及這些價值觀。對極端主義、排斥異己、宗派主義和沙文主義的反抗是反對專製、反對國家主義的一部分。如果在全球範圍內對自由和法製的尊重減弱,那麽國家間和一國內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便會增加,我們自己的自由也就會因此受到威脅。”顯然,這一精神也得到了在今年競選總統的其副手,拜登的認同和支持。然而,有所爭議的是,現行的全球化除了具有其經濟和社會特征外,它在政治上的一大特征便是缺乏統一價值觀的支持。分析人士指出,多變主義的成功和有效性取決於作為其基礎的價值觀是否一致,這也是一味地堅持現行的全球化不對其進行反思,則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在麵對體製性對手時,不能短期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民主社會若不在經貿等問題上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防衛,其將麵對的競爭困境是在所難免的。拜登團隊給出的應首先提升自我國力,再應對全球化所造成的內外症狀的方案則本末倒置,將很難取得成功。而對於特朗普團隊來說,推崇“美國至上”無可厚非,但要應對和解決現行全球化的問題,解鈴還須係鈴人,單一依靠美國一國之力是不夠的,對當下問題地認同和解決問題的動力需要美國西方盟友地共同承擔。如何應對全球化問題及應采取何種改變是下任美國總統不可避免需要麵對的首要難題,其將給全世界地走向帶來長遠影響。當然要改變這一數十年來政治走向,會觸碰到無數美國既得利益者和權貴的利益,正如聖經新約中《馬太福音》所說的那樣,“總要警醒禱告,
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 肉體卻軟若了
。”無論誰當選,我們拭目以待,也期待見證在大選結果揭曉和明年1月總統在就職典禮時,他說出那句著名的,“上帝保佑美國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美國總統大選:現行全球化下“分裂之家無可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