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賣這個竟比賣房還賺?3年淨利增百倍”收割”年輕人

“抽盲盒,隻有一次和無數次。”多多仔細地把一塊提示牌放在盲盒櫃上,牌子標明“不要動我的娃娃,以免賠得傾家蕩產”。入盲盒坑半年多,為了櫃子裏的180個盲盒,她花了超過1萬元。她常聽說有人為了抽到心儀款,整個“端箱”,一次花費便超過8000元,“第一次聽到感覺像做夢,後來就習以為常了。”

在盲盒愛好者的圈子裏,花錢上萬的人大把存在,有人剛入坑3天,就花了3000塊,有人計算後才發現,砸在盲盒上的錢已足夠買一輛中等價位的汽車。

年輕人們幾乎已不再需要解釋什麽是盲盒了。它的魅力之一在於,你隻知道可能拿到哪個係列的潮流玩具,卻並不確定。

依靠讓人瘋狂剁手的盲盒,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不僅擺脫了虧損,還開始一路大賺,即將上市。12月1日,泡泡瑪特宣布正式開啟公開招股,預計將於12月11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盲盒第一股”。

資本市場展示了對泡泡瑪特的慷慨。泡泡瑪特宣布,本次計劃全球發售1.357億股,招股區間為每股31.5港元至38.5港元,另設15%的超額配股權。假設以招股區間上限完成定價,泡泡瑪特將在本次IPO中至多募集52.24億港元(約合6.7億美元),估值將在IPO後達到70億美元,折算人民幣接近460億元。

短短一年多,泡泡瑪特的估值“膨脹”近23倍。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時,按前一日股票最終成交價計算,市值為20億元。小小盲盒為泡泡瑪特帶來了巨大財富。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迅速增加,從156.9萬元升至4.51億元,增長約289倍。

賣盲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門比賣房還要掙錢的生意。

招股書顯示,由泡泡瑪特運營IP的品牌產品,自2018年以來毛利率均超過70%,2019年毛利率為71.3%,以該年盲盒平均售價51元計算,成本僅為14.6元。

賣這個竟比賣房還賺?3年淨利增百倍"收割"年輕人
在泡泡瑪特的毛利率麵前,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暴利代表——房地產頭部企業也不是對手。財報顯示,萬科集團2019年毛利率為36.25%,其中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27.2%。2019年,

恒大的毛利率是27.8%。相比較而言,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幾乎是頭部房企的兩倍。

但“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麵對的並不都是好消息。抄襲爭議和質量風波長期籠罩。2020年2月,大量用戶質疑其產品設計涉嫌抄襲,引發集體維權,不少用戶在社交平台斥責,“不會再買!”在某消費投訴平台上,泡泡瑪特因質量、發貨等問題累計被投訴2400次。

對於泡泡瑪特來說,其更大的難題是回答“如何把年輕人留在盲盒裏”,資本和市場正在等它的答案。

盲盒造富:3年淨利潤增長超289倍,創始人身價暴漲,虧損店鋪大幅增加

玩家瘋狂“剁手”的盲盒,成就了年僅33歲的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的巨額財富。

泡泡瑪特聆訊後資料集顯示,王寧在IPO前持股55.22%,按照70億美元市值估算,價值約3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3.1億元)。2020年4月,王寧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同一榜單中有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滴滴創始人程維等。

但在幾年前的2016年,別說憑借泡泡瑪特躋身商界精英,其正陷入越來越嚴重的虧損,令王寧發愁。

當時,泡泡瑪特的定位是“時尚潮品零售公司”,產品包括玩具、家居生活、數碼影音等多個種類,賣零食糖果,也賣服裝配飾,大多通過“低買高賣”模式,賺渠道差價,目標是成為潮流雜貨界的屈臣氏或絲芙蘭。

先批發再零售的生意不好做。據泡泡瑪特在新三板的年度報告顯示,其在2015年虧損1655.5萬元,2016年虧損同比擴大92.5%,虧損3015.7萬元。

盲盒給困境中的泡泡瑪特帶來了一線轉機。泡泡瑪特的一位高管事後對媒體回憶說,“王寧的那條微博,可能價值一個億”。“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注:日本潮流玩具品牌)外,還喜歡其他什麽呢?”王寧發現,主要以盲盒模式售賣的Sonny
Angel的銷量幾乎占了泡泡瑪特的三成。

許多人回複了同一個答案,“Molly”。拿到IP授權後,泡泡瑪特開始以盲盒模式運營,試圖擺脫“渠道商”,向以IP為中心的“潮流玩具公司”轉型。在招股書中,其定位為“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轉向IP和盲盒,泡泡瑪特的賺錢速度比靠渠道時容易多了。

泡泡瑪特赴港IPO聆訊後資料集顯示,其現運營93個IP,自有及獨家IP為37個,非獨家IP為56個。2019年,營收16.83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過36倍。近兩年營收保持著高增長態勢,同比增長均超過200%。從2017年到2019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飆升,從156.9萬元升至4.51億元,增長約289倍。

高速奔跑中,泡泡瑪特正調整業務模式,實現從“賣渠道”向“賣IP”的轉變。

泡泡瑪特對其運營的IP具有開發產品的權利,被歸類為“品牌產品”,此外仍銷售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商品,以賺取差價。但相較品牌產品,第三方產品的IP由他人所有,泡泡瑪特無法拿到利潤“大頭”。

“我們實行專注品牌產品、精簡第三方產品的業務策略。”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營收6.8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84%,而在2017年,品牌產品的營收占比僅為29%,其在招股書中強調,“將有策略地將資源轉向品牌產品”。

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做過渠道商的泡泡瑪特也試圖將批發零售環節的差價收回囊中。

泡泡瑪特的銷售模式可分為直接銷售與批發兩種,直接銷售包括零售店、線上渠道及機器人商店,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有136個零售店及1001間機器人商店。

相較直接賣給消費者,批發模式中,泡泡瑪特需部分讓利給經銷商,毛利率遠遠低於直接銷售,近乎腰斬。自2017年來,泡泡瑪特的批發收入占比逐步減少,自2017年的占比18.9%不斷下降,2019年已跌至6.6%。

賣這個竟比賣房還賺?3年淨利增百倍"收割"年輕人
相對應的是,零售店和機器人商店開得越來越快。2019年,泡泡瑪特新開零售店52家、機器人商店565家,較上年同期增長近2倍。其在招股書中表示,計劃繼續在一、二線城市增加店鋪數量。

店越開越快,越來越多,但賺錢卻沒以前容易了。其招股書顯示,從2019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零售店中,同一家店鋪的收益下降23.1%,機器人店鋪跌幅更大,下降超過五成。泡泡瑪特解釋稱,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店鋪暫時關閉。

同期,虧損店鋪的數目也大幅上升,虧損的機器人店鋪增長超過五倍至231家,虧損的零售店占比自5.4%上升至11.2%。也就是說,2020年上半年,每十家泡泡瑪特零售店中,即有一家虧損。

暴利盲盒:51元的品牌盲盒,毛利或可超過36元,毛利率為恒大2.5倍

不過,做年輕人生意的盲盒還是比大多數人想象中更掙錢。

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品牌產品由泡泡瑪特運營IP,生產交由第三方製造商。自2017年以來,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從64%不斷上升,2019年升至71.3%。在2019年,房地產頭部企業恒大的毛利率是27.8%,泡泡瑪特是其2.5倍。

這意味著,每賣出一件品牌商品,泡泡瑪特僅需為其付出不足三成的成本。

“如果你看到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堆塑料的話,的確是這樣。但是除了這些,很多產品都會帶來心理溢價。”創始人王寧解釋盲盒的高溢價,它是“集郵一樣的滿足感”和“精神層麵的陪伴需求”,“如果Molly的頭部,拔下來是一個U盤,就不會有很多人買它了”。

誰在為“低成本,高利潤”的盲盒買單?是年輕人。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谘詢公司的報告顯示,泡泡瑪特的消費者年齡介乎15至40歲之間,是受過良好文化教育的年輕一代,對重複購買潮流玩具表現出很高的忠誠度,且能夠接受較高的零售價。王寧在一次活動中強調,泡泡瑪特75%的客戶是女生,泡泡瑪特之所以能夠“破圈”,增加女性消費群體起了很大作用。

王寧找到了賺年輕人錢的辦法。從在校園擺攤賣飾品開始,他的目標就集中在年輕人身上。

王寧早在上大學期間就在學校旁邊開過格子鋪,租下空間再切割出租,賣的大多是配飾文具。2010年成立泡泡瑪特後,早期業務是“時尚潮品的連鎖經營零售業務”,泡泡瑪特在新三板發布的報告中描述自己“為都市潮流青年打造全新的Life
Style體驗”。他曾對初創團隊放言,“現在給你們兩個選擇,要麽十年後跟我一起上電視,要麽十年後在電視前看我們上電視。”

但這些生意都算不上成功,年輕人的錢也沒那麽好賺。後來,王寧發現,年輕人願意為了“感性消費”買單。

“理性的消費,人們會精打細算,但感性的消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更重要的是物和人之間的情感鏈接,而非實用性。”王寧在一次訪談中用LV舉例說,“LV從不打折正是守護消費者買的這個夢想,我們這代人和上幾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不隻滿足於剛需的產品”。

不具備“實用性”的盲盒支撐了泡泡瑪特的絕大部分營收。其赴港IPO聆訊後資料集顯示,2017年以來,盲盒收入占總營收比例不斷提高,自2017年的57.8%攀升至2019年的80.7%,盲盒在2019年賣出約2445萬個,創造了13.59億元營收。

泡泡瑪特不得不加大投入,以留住對其保有“感情濾鏡”的年輕人。相較近兩年營收超200%的同比增長幅度,其廣告和市場推廣開支增長更快。2019年,泡泡瑪特投入5380萬元用於營銷,較上年同期提高超過4倍。為吸引新粉絲及提升用戶忠誠度,其表示計劃進一步加大營銷力度。

IP隱憂:抄襲爭議曾致用戶集體維權,單個爆款IP占據營收三成

“這還不退坑嗎?設計師的言論已經觸犯我的底線了。”多多的一名“娃友”憤怒地將展示櫃裏的泡泡瑪特產品收進箱子,並在視頻中“勸退”其他人,“希望大家擦亮眼睛,花錢也要花得舒心”。

起因並非質量問題,而是“情感”上的缺陷。2019年,泡泡瑪特運營的IP之一“FLUFFY
HOUSE”的設計師在國外社交賬號上發布疑似涉港不當言論,引發粉絲大規模抗議。雖然泡泡瑪特宣布下架該IP的所有產品,但此舉並未安撫所有用戶,有粉絲評論稱,“太傷感情了”。

這並非泡泡瑪特第一次麵對IP帶來的爭議和風波。衝著IP和故事買單的消費者,也更容易因為IP的情感瑕疵消失。

2020年2月,泡泡瑪特發售新品AYLA動物係列盲盒,大量用戶質疑其設計與娃社DollChateau的娃娃雷同,被指抄襲,引發集體投訴維權。DollChateau在微博表示,“發現泡泡瑪特盲盒新品中有部分造型與我司產品過分相似”。有網友發布視頻,宣布不再購入泡泡瑪特的產品,並斥責其為“抄抄瑪特”,靠抄襲掙錢。

賣這個竟比賣房還賺?3年淨利增百倍"收割"年輕人
事情發酵後,泡泡瑪特官微在約一周後發布致歉聲明,稱“個別款式設計過程存在問題”,將全渠道下架並召回產品。但這種亡羊補牢的行動,對其品牌的損傷或難以挽回。

“IP是我們業務的核心。”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強調,創始人王寧也在多個場合表示,“真正吸引用戶的不隻是拆盲盒帶來的驚喜感,更重要的還是盒子裏麵的東西。”泡泡瑪特正加快擴大其IP資源庫,預計2020年將推出30個新IP。

除需顧好IP不出問題外,泡泡瑪特也正為被他人盜用IP而煩惱。天眼查顯示,2020年,由於IP糾紛,泡泡瑪特已57次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權益。

急於擴充IP資源庫,或許將引發更多“翻車”和麻煩,但泡泡瑪特可能已沒有別的選擇。

“當家花旦”Molly撐起了泡泡瑪特的大部分營收。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共運營93個IP,但收入嚴重依賴爆款IP。2017年,Molly創造的營收占比接近總營收九成,在泡泡瑪特不斷擴充IP的努力下,其他IP的創收能力持續增長,但截至2019年,Molly一個IP的營收占比為32.9%,加上第二大IP
PUCKY,兩者營收占比合計為55.7%。

賣這個竟比賣房還賺?3年淨利增百倍"收割"年輕人
對資本市場來說,雞蛋都在同一個籃子裏不是好事,意味著風險變高。券商東吳證券在研報表示,潮流文化迭代過快,泡泡瑪特的核心IP生命周期老化加速,將直接影響公司業務。

泡泡瑪特也已意識到這一點,正減少對Molly的依賴,但隱憂仍在。其在招股書中提示,“倘若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無法保證我們可以開發或物色可資比較的IP作為替代品”。

王寧此前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再給泡泡瑪特5年時間,公眾將會覺得泡泡瑪特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不過,在上市路演中,泡泡瑪特改變了措辭,“內部已不再強調爭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要立誌成為中國的泡泡瑪特。”但在資本市場,“中國的泡泡瑪特”仍需要拿出更多的超級IP來說服投資者。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賣這個竟比賣房還賺?3年淨利增百倍”收割”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