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獨/新冠肺炎出院標準將更新!Ct值34以上視為陰性

台灣還有132名新冠肺炎確診者住院中,大多無症狀,按現行規定要連續兩次採檢陰性才能出院,由於病程後期檢驗時陰時陽,住院時間往往拖得很長,不乏有人被隔離到出現身心症狀。

慶幸的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晚間證實,專家會議決議更新出院標準,未來病毒核酸檢驗(PCR)的循環閾值(Ct值)達到34以上,就可判為陰性,預計可縮短不必要的住院時間,現在就等指揮官陳時中拍板。

「Ct值34以上,跟陰性是差不多的意思,」張上淳表示,上周四專家小組會議已經達成共識,因為現有實證顯示,Ct值32以上就不太能培養出病毒,Ct值34以上則是百分百不會培養出來。對於感染過的人,這個時陰時陽的後期階段,只是「留著一個長尾巴」。例如之前公佈確診的比利時工程師(案469),以及今天公布確診的英國籍男性(案790),他們在台確診時Ct值都很高,都是好幾個月前就曾經在國外有疑似症狀或確診。

張上淳表示,所以未來如果檢驗為一次陰性加上一次Ct值34以上,或是兩次Ct值都在34以上,都將視為兩次陰性,可滿足解除隔離的出院標準。上述標準是否要細分重症、輕症、無症狀者、免疫不全者?張上淳說,這部分的細節就等指揮官簽核確定之後,再來向外界說明。

案790為英國籍20多歲男性,曾於8月29日在英國確診,12月9日至21日採檢4次核酸檢驗均為陰性。12月23日來臺處理事務,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症狀,12月27日因「英國專案」採檢,於今日確診。

張上淳了解案790相關資料後表示,他判斷這名個案不像是新的感染,是病毒脫落時間拖比較久的特例,最後階段檢驗時陰時陽。關於個案在英國多幾次檢測陰性,張上淳表示,目前不清楚對方的判定標準,但很有可能是ct值很高,所以英國認定為陰性。張上淳說,現在希望能夠為他檢驗抗體,如果有抗體,那就更確定是早先的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5月27日歸納實證,不再以檢驗結果判定出院,改為基於時間,即發病十天再加至少三天無症狀者可出院,因為實證確認這時已無傳染力。世衛當時指出,病毒長時間脫落導致結果時陰時陽性,其實根本沒有傳染力,卻破壞大眾對實驗室的信任,也導致長期隔離,影響個人福祉,也造成醫療人力及防護裝備不必要的耗費。

許多國家都採納世界衛生組織新建議,包括防疫成果斐然、檢驗能量充裕的新加坡。星國衛生部5月29日整合世衛建議、臨床證據、與當地情況,更新出院標準。星國將世衛建議略作加強,採發病達21天且臨床狀況良好者可出院,出院後在家中休息7天,第28天可重返工作崗位。

疫情快報

▪【數據圖表】南非發現第2種變異病毒 美國人施打疫苗意願低
▪【疫苗專題】全球新冠疫苗爭奪戰開跑 台灣起步早為何還落後?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獨/新冠肺炎出院標準將更新!Ct值34以上視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