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不滿中歐協議 官媒嘲諷華盛頓“酸葡萄酸倒牙的尖叫”

中歐投資協議對歐美跨大西洋關係意味著什麽

歐盟和中國2020年歲末達成談判已久的商業投資協議,給美國候任總統拜登上台後的歐美同盟關係增加陰影。

中歐有關投資協議的談判長達7年,因一係列問題而僵持多年未定,其中包括歐美相對一致的勞工人權保護等問題。

但正如歐盟官員們表示的那樣,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可能改變了中國在一些問題上的立場。

12月24日英國和歐盟宣布了英國脫歐後的英歐貿易協議。中歐貿易協議接蹱浮出水麵。歐盟也需要在英國脫歐後重新確定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關係。

評論人士認為,中歐簽署商業投資協議,從戰略上提升了雙方經濟合作發展的水平,並具有國際政治意義。

中歐“互讓互惠”
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

歐盟GDP約為15.6萬億美元,中國約14.2億美元。雙方經濟規模相當,因為產業發展水平不同,互補性也較強。

但過去中歐雙方在經濟利益上的競爭產生摩擦日益增多,在投資方麵互設壁壘,因文化、政治等諸多差異,合作中缺乏互信。雙方自從2014年開始投資協議談判後,障礙很多。

2020年,隨著中國與東盟10國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中歐投資談判也受到促進。

歐盟委員會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消除了歐盟國家在中國投資某些行業的障礙,如新能源汽車、雲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等,它將使中國的製造、建築、廣告、航空運輸和電信業向歐盟企業開放。該協議還旨在消除在中國投資的障礙,如某些行業的合資要求和外國所有權上限。

這份協定也將是中國第一份履行國有企業行為義務和全麵透明補貼規則的協議。中國還承諾致力於批準未獲批準的國際勞工組織的基本公約等保護勞工的條款。

過去中歐貿易協議談判最大困難之一是中國要求進入歐盟能源市場,而這個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議題。

預計該協議將讓北京在互惠的基礎上進入一小部分歐洲可再生能源業。

美國的失望
在美國即將卸任的總統特朗普的執政4年裏,美歐關係出現很大倒退。

歐盟方麵認為,特朗普在歐洲推行一切以美國為中心的政策不顧歐盟,損害了歐洲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德國外長馬斯曾警告說,德美關係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及其團隊承諾其外交將團結西方盟國,但拜登上任前美歐分歧已經公開。

不久前,德國不顧美國的警告,繼續重啟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重要項目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工程。馬斯明確表示,雖然白宮即將易主,但是在北溪二號和德國軍費開支比例等德美爭議問題上,德國都不會改變立場。

中歐協定簽署一周前,被拜登提名為國家安全顧問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通過推特向歐盟喊話表示,呼籲歐盟盟國在與美國商量、取得共同立場前先不要急於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英國《衛報》評論說,歐盟仍執意簽署協定讓美國感覺反憤怒。

協議簽署後,美國和歐洲一些方麵做出不少批評。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俄羅斯歐洲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特蕾莎·法倫對美國公共廣播公司表示,在拜登總統宣誓就職之前,這份投資協定損害了歐美跨大西洋關係。

她表示,特朗普在執政4年裏對歐洲揮舞大棒,甚至說歐盟還不如中國,讓很多歐洲人對美國感到憤怒,認為應該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以美國馬首是瞻。

耶魯大學法學院憲法學教授、中國中心主任保羅·格維爾茨此前則表示,歐洲政府不聽美國勸告而自行其事,需要讓美國考慮如何與歐洲盟友合作對付中國,需要慮到歐洲的利益。

協定落實
2020年12月早些時候,歐盟公布了一項跨大西洋戰略,敦促美國與歐盟合作,應對中國形成的戰略挑戰。

特朗普政府將一些中國科技公司作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2020年,在中美貿易戰同時,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也一直比較緊張,雙方在香港安全法,新疆人權,新冠病毒起源指責等方麵有諸多矛盾。

雖然中歐雙方完成了投資協定談判,但雙方達成協定後,它還需要幾個月時間被轉化為法律條文,並經過歐洲議會的批準,這一過程可能要在2021年下半年才會開始,到大約2022年結束。

分析人士認為,在此期間,中歐方麵如何落實有關承諾,原有分歧的是否會爆發影響協定的落實,以及拜登政府上台後中美關係的變化將如何影響中歐關係,仍有待繼續觀察。

 

環球時報:華盛頓發出酸葡萄酸倒牙的尖叫

對於中歐完成雙方投資協定談判,華盛頓發出了酸葡萄酸倒牙的尖叫。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怒斥歐盟“不顧中國的人權表現”而與北京達成這項協議,是歐盟“連遮羞布都扯掉了”;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也指責這是一個“糟糕的協議”,對美國構成了地緣政治挑戰;還有美國的保守主義學者很憤怒地表示:“歐洲人怎麽能站在中國一邊而不是美國一邊呢?”

戰略自私和狂妄看來把一些美國政治精英的腦子燒壞了。他們以為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與歐洲是一致的,他們在中國問題上胡來,歐洲人理所當然要亦步亦趨。他們還以為價值觀就是一切,美歐之間的意識形態紐帶可以強得讓歐洲拋下在中國的巨大利益,一心一意地做美國的“政治小三”。

而就在2020年12月30日,也就是中歐宣布完成談判的同一天,美國政府宣布對產自法國和德國的飛機零部件以及葡萄酒等歐盟輸美產品加征關稅。

華盛頓光是嘴上說要與歐洲共同對付中國,他們倒是向歐洲多讓點利啊。一說起道義,他們一副君子腔;一算起利益,他們又拿出一本小人賬。

其實很多西方學者是很清醒的,認為美歐達成一個廣泛的統一對華貿易政策、采取相同的對華立場非常不切實際。因為雙方的產業現實不同,圍繞經濟的地緣政治考量也不一樣。華盛頓想把對華經濟問題完全地緣政治化,與它的霸權主義路線緊密結合起來;歐洲則更關心自己的發展,更希望就經濟說經濟。

美國的經濟機器出了嚴重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它的運轉邏輯受到了政治的猛烈衝擊。現在華盛頓更多考慮的似乎是如何讓中國不好,而不是如何讓美國更好。隻有全盛時期的美國才有資本按照這種邏輯行事,而且還隻能對中小經濟體這樣幹。現在美國經濟本身已經捉襟見肘,反而衝著同樣是超大經濟體的中國耍任性,這是它自己想不開。

歐盟與中國打交道的邏輯很正當,就是首先考慮怎麽讓自己好,而不是不顧自身代價地害中國。看看中國大城市的街道上有多少奔馳、寶馬、奧迪和大眾牌子的德國車在跑吧,還有中國人消費了多少來自法國、意大利的時尚品乃至奢侈品!中國的市場仍在蓬勃發展,不擴大與中國之間的合作,美國能給歐洲提供其未來發展所需的新空間嗎?

美國一些精英對地緣政治的癡迷已經到了病態程度,而現在困擾全球的是新冠病毒和被病毒損害的經濟民生,各國老百姓首先想的是健康安全,是如何多掙錢改善生活,他們需要的是國家發展。地緣政治適當講講挺有趣,講太多了就像到了中午就餐時間,開會者仍然喋喋不休地進行政治鼓動一樣讓人討厭。

美國需要恢複它麵對中國時的正常和從容,接受中國在它勤勞、聰明的人民共同努力下必將不斷發展這一基本現實,別與規律較勁,別看什麽都像地緣政治。它不僅不應阻止歐洲與中國達成雙方投資協定,它自己也應該改變思路,多琢磨怎麽樣通過加強與中國經貿合作實現自我增益,而不是寧肯自己吃虧也要打擊中國。

不惜代價地搞垮對方,那是戰爭邏輯。而現在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人類麵對的是新冠病毒這一共同敵人。華盛頓別把時代搞錯了,把自己搞暈了。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美不滿中歐協議 官媒嘲諷華盛頓“酸葡萄酸倒牙的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