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老子《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啟發為人處世之道!

老子《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啟發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 (圖片:wikimedia)

記者/主持人:李文涵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李文涵綜合報導)道德經》:全文貫穿著辯證的智慧,禍福相依、長短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需能屈能伸、張弛有度。為人處世最要緊的就是要懂分寸,有進有退。網路分享老子啟發為人處世之道:

01:懂分寸,要藏露得宜。

《道德經》第九章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難以長久保持尖銳。滿堂的金玉,難以守住;如果因為富貴而驕橫,那是為自己種禍根。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身退」並不是遠離世間,獨自隱居。而是懂得收斂,不顯露出來,有功勞而不總是把功勞掛在嘴邊。隨著後天的學習,人的才能、本領日漸增長,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顯露出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出眾之才。然而,正如老子所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成熟、有智慧的人總是保持沉默。

老子《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啟發為人處世之道!
有智慧的人總是保持沉默 (圖片:wikimedia)

02:懂分寸,宜把握好相處的距離。

《莊子·山木》中說:「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君子之交淡如水,關係再親近的親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地親密無間,要給對方留有足夠的空間。人與人之間有一道無形的線,懂分寸,要明白這根線的存在,盡量做到不越界。越是關係親密的人,分寸也越難掌握,越容易越俎代庖,觸到他人的底線。作為父母,在孩子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的時候要有所作為,積極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幫他塑造人格。當孩子人格完善之後,要懂得適時放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很多事大可讓他們自己去決定。作為朋友,要掂量好自己與對方的關係,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能說,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低俗趣味;熱情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令他人感到如火灼燒;謙虛的分寸不把握好,就會呈現出虛偽的面貌。《道德經》第二十章說:「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眾人好像都有過剩的東西,而我好像什麼都不足。在與一些人的相處中,也許「不足」的態度更合適。

老子《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啟發為人處世之道!
中國古人推崇厚德厚道和仁義(圖片:ntdtv)

03:懂分寸,凡事不宜做得太絕。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殘缺一樣,但它的功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像是空虛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窮盡。人生在世,每天要面對和處理很多事,難免會有失誤。面對他人的過錯,不要逼得太緊,做得太絕,要為他人留有餘地,適當包容他人的過錯。塵世是一張網,每一根線都牽連著不同的人。這些線,也從來不是單向伸展,每個人都可能掌握主動權。正如曾國藩所說:「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懂分寸,是良好教養的體現;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分寸,是很微妙的,很難掌控。「治大國若烹小鮮」,與人相處中的分寸感,也像掌握火候一樣,並非易事。分寸感的把握難以言傳,只有在為人處世中慢慢揣摩,在生活中慢慢積澱經驗。

(本欄目文章選自各大新聞媒體與中文網站,內容不代表希望之聲的觀點或立場。文章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