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春運母親:看11年前照片“挺難過”,希望孩子走出大山

從沒讀過書的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不要再重複自己的人生,可以通過學習文化知識走出大涼山。

春運母親:看11年前照片“挺難過”,希望孩子走出大山

2010 年,在南昌火車站,新華社記者周科拍下的照片。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本文2479
閱讀5 分鍾

背上是近一人高的行囊,懷裏是包裹在天藍色棉衣中的孩子,年輕的母親佝僂著腰,一手護著幼小的孩子,一手拽著一個已然拖地的背包,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

那是 2010 年 1 月 30 日,當年 ” 春運 ” 第一天,在南昌火車站前,新華社記者拍下了這位返鄉母親的身影。

” 肩上扛的是生活,懷裏摟的是希望。” 11 年來,這張照片被不斷轉發,人們稱她為 ” 春運母親
“,而她抬頭前行、目光堅定的樣子也成為經典的 ” 春運表情 “。

2021 年 2 月 3 日,照片的主人公巴木玉布木告訴新京報記者,她不久前第一次從記者手機裏看到這張照片,想到之前的日子,”
覺得挺難過的 “。

巴木玉布木的家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瓦岩鄉桃園村。10 年前,桃園村是全國 ” 三區三州 ”
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用巴木玉布木的話來說,那裏隻有大山,由於沒有通路,除了村子和田地,再無他物。

如今,巴木玉布木通過種煙葉脫貧,她終於從漏雨的土坯房搬到了幹淨明亮的水泥新房,也見證了村子的黃泥巴小路變成寬闊的公路。從沒讀過書的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不要再重複自己的人生,可以通過學習文化知識走出大涼山。

從來沒有讀過書,因貧窮外出打工

新京報:你是哪一年出去打工的?怎麽想到去南昌?

巴木玉布木:我 2010 年去南昌打工是為了賺錢。我家一直靠種地為生,6
畝旱地,一直在種玉米、蕎麥和土豆,平時吃的就是這些,但還經常一年夠吃、一年不夠吃。我聽村裏人說,南昌有磚廠,就想去打工。

從家到南昌用了三天兩夜。我去南昌是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沒有手機,也不認識路,就邊走邊問,在火車上我還在問,哪裏有能帶著孩子打工的地方?

新京報:為什麽會選擇帶著孩子出去打工?

巴木玉布木:我老公腰不好,一直在吃藥,我讓他不要去,在家帶大女兒,我一個人去打工就好了。當時家裏人也反對,覺得我一個人去不安全,但是我想去賺錢。帶二女兒去,是因為她還小,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希望她不要重複。

新京報:你的童年生活是什麽樣的?

巴木玉布木:我們家一共五個孩子,我是老二,哥哥去讀書之後,一方麵因為家裏窮,一方麵因為還有弟弟妹妹沒人帶,我就在家幫父母種地、放牛,也順便帶弟弟妹妹。家裏一直很窮,沒得吃,衣服破破爛爛,補了又補。

我 17
歲結婚,結婚前和結婚後都靠種地為生。我從來沒有讀過書,不認識一個字,連普通話還是結婚後搬到半山腰,我去人家地裏幫他們做事,一句一句學的,一天也就賺二十幾塊錢。

不知道照片火了,現在看 ” 覺得挺難過的 “

新京報:在南昌打工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巴木玉布木:想起來很可怕。我在南昌打工兩個月,一直背著小孩做事,小孩睡覺時才把她放下來。每天都要做事,除了下雨天,一直在磚廠搬磚。

我一個月能賺 600
多塊錢,老板包吃住,自己用不了什麽錢。在南昌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但是我跟別人講話,別人聽不懂,他們說的話我也聽不懂,有時候覺得孤獨。

新京報:你是怎麽從南昌回家的?

巴木玉布木: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趕到南昌火車站,找車站工作人員幫我買票,然後坐了兩天一夜的火車到成都。在成都花
15 塊錢在一家小旅館休息後,又坐了 14 個小時的火車才到越西縣,到家已經是半夜了。一共用了三天兩夜。

新京報:回家時背包裏裝的是什麽?

巴木玉布木:我回去的時候背的東西很多,還有人幫忙扶了扶。裝的是磚廠裏別人不要的被子,我撿回來洗幹淨,想帶回家給家人蓋,還有我和女兒的衣物,礦泉水、方便麵、麵包、尿不濕之類的東西。

新京報:你知道你被拍下來的照片火了嗎?

巴木玉布木:完全不知道,我身邊的人也不知道。我前幾天從記者手機裏看到了,覺得挺難過的,想到了之前的日子。

因孩子生病回鄉,種煙葉成功脫貧

新京報:後來為什麽不打工回家鄉了?

巴木玉布木:當時遇到了最大的難事,就是孩子生病了。我不知道怎麽去醫院,別人講話我也聽不懂,就帶她回老家的小醫院輸液。

而且我也很想家,我沒有手機,出來打工從來沒有和家人聯係過。南昌天氣太熱了,想回家,但是又沒錢,還想做事,做事做得太苦,又想回家。

回家後,想想孩子太小了,老人又沒人照顧,就沒再出去。

新京報:回家後做些什麽?

巴木玉布木:回家後重新開始種地,繼續種玉米、蕎麥和土豆。

4
年前,村裏開始扶貧,讓大家一起種煙葉,說是收益會更高。當時專家來教我們種,一天下來,我們就知道怎麽種了。我們家六畝地全部種了煙葉,還搭起了大棚。

種煙葉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加大麵積,我之前還在半山腰的石頭縫裏開辟了一塊地,種植麵積增加到 15 畝。

第一年,我們賺了五千多元,到了去年,我們家成功脫貧,是村裏第二批脫貧的。

春運母親:看11年前照片“挺難過”,希望孩子走出大山

現在的巴木玉布木。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最大的心願是孩子能走出大山

新京報:賺錢之後做了些什麽?

巴木玉布木:蓋了新房。我之前是扶貧對象,有 4 萬元的建房補貼,之後,我又自籌了 7
萬元,蓋了三室一廳的水泥房,買了家具,貼了瓷磚。以前我住的都是土坯房,下雨天就會漏雨,我們搬到新家之後,用兩頭牛招待了來做客的朋友。

新京報:11 年間,你的生活有了什麽樣的變化?

巴木玉布木:我有了新房子,不用再住土房了。也能吃上白米飯了,有菜有肉,不像以前,吃的都是自己家種的玉米。村裏通了水和電,晚上不用再摸黑,還有了公路,能看到來往的汽車,馬車和又黃又厚的泥巴路消失了。

新京報:你現在在做什麽?

巴木玉布木:家裏脫貧之後,我們還是想多賺點錢。去年,我和老公一起去深圳電子廠打工,現在我們在福建養海參,一個人一個月能賺三千多。

新京報:這次有沒有帶孩子一起出去?

巴木玉布木:2010 年我回家後不久,二女兒因病去世了。2013 年後,我又有了三個孩子。現在,4 個孩子中有 3
個到了上學的年齡,都在家讀書,我希望他們能好好讀書。

新京報:對未來的生活,你有什麽期待?

巴木玉布木:我自己要多做事多賺錢,孩子們要好好讀書,不要再重複我過去的日子,最希望他們能走出去。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春運母親:看11年前照片“挺難過”,希望孩子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