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快過年了,小朋友們最期待的就是拿壓歲錢!不過不少爸媽都會說“爸爸媽媽給你存著”,結果存著存著就沒了……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上海法治報就曾經報道過這樣一起案件,廣州有一對父子因壓歲錢的歸屬問題引發糾紛,甚至鬧上了法庭

2013年8月,7歲的小蘇父母經法院調解離婚,小蘇隨父親蘇某生活。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間,蘇某分三次將小蘇的30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小蘇的賬戶中。2015年12月,小蘇搬至母親黃某處生活至今,且於同月申請變更小蘇的撫養權,2016年4月,白雲法院判決變更小蘇由母親黃某撫養。但在2016年3月,蘇某未經小蘇同意,擅自將存入銀行的壓歲錢及利息3045元取出。

小蘇認為,爸爸蘇某私自提取其壓歲錢拒不返還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請求返還存款本金及利息。

法院審理後認為,小蘇名下的銀行存款雖是蘇某為其存入,但小蘇對該存款仍享有所有權,蘇某無權擅自處分小蘇名下的存款。蘇某將小蘇名下的存款取出,侵犯了小蘇的權利,小蘇主張蘇某返還存款及利息的請求合理合法,法院予以支持。故判決父親蘇某返還小蘇本金及利息共計3045元。

不久前,柳州的一對夫妻,為了誰保管孩子的萬元壓歲錢吵了起來。最後接到報警的民警趕來調解,給出一人存一半的建議,這事才算完了。

壓歲錢到底歸誰?上海法治報記者邀請了幾位律師,對壓歲錢的歸屬和分配作了相關法律分析

根據《民法典》第十八條、十九條、二十條、二十一條等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製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慧慧表示:“既然都給了,不管誰給的,那就是有利於孩子的利益的,當然歸屬於孩子。”她表示,民法典以有利於為原則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能讓父母以孩子小為借口給剝奪了。

劉慧慧表示,父母是監護人,當然可以代為保管,但不能越俎代庖給用掉了,隻能限於法律上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責任,具體的壓歲錢使用方法要全部由孩子做決定。孩子實在太小不懂事的,父母也可以根據有利於孩子的原則支出壓歲錢。尊重孩子的財產,這是做父母的最基本的職責。

“八歲以下的孩子的壓歲錢,建議父母保管,八歲以上的,建議孩子保管。八歲的孩子完全有能力保管好自己的財產,父母可以從旁協助孩子進行理財或者科學花費。”劉慧慧說道。

上海普世萬聯律師事務所徐巧月、劉澤若律師表示,壓歲錢是屬於純獲益的收入行為,八周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己收取。孩子的監護人一般都是父母,也就是孩子法定代理人。孩子收到壓歲錢之後,可以由父母代為保管,但這個款項是屬於孩子的,父母不能隨便亂用,按照《民法典》三十五條的規定“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這兩天在微博上,大家也對這個話題展開熱議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網友們的意見五花八門,不過大多數人的壓歲錢都”隨了爸媽”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

那麽如何合理管理孩子的壓歲錢呢?以下是幾點小貼士

1. 存銀行、買保險

到銀行給孩子辦理專屬銀行賬戶,將孩子的壓歲錢都存銀行,從小培養孩子的儲蓄觀念。除了存錢外,還可以為孩子買保險,切實的將壓歲錢花在孩子身上。

2. 用壓歲錢作為學習的開支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將壓歲錢存起來,作為自己的學費或者是興趣班等未來活動的資金。

3. 用壓歲錢建立孩子的小小圖書館

不妨用壓歲錢給孩子和家庭置辦一個小小的家庭圖書館,讓孩子自己選購圖書,培養讀書的興趣,還告訴孩子這是用他的壓歲錢構建的圖書館,培養孩子具有主人翁意識。

4. 用壓歲錢製定 ” 我和爸爸媽媽 ” 的年度家庭計劃

以壓歲錢為年度預算,與孩子一同製定年度旅遊計劃,地點、項目等由孩子主導,爸媽幫助完成,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對孩子的思維、獨立、策劃能力都將是很好的鍛煉。

5. 用壓歲錢培養孩子的愛心

可以拿一部分壓歲錢來給長輩買生活用品和小禮物、給朋友的生日禮物、幫助流浪動物等,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學會分享,也讓孩子明白金錢的意義。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壓歲錢到底歸誰?有孩子直接告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