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神醫”們為什麽都要“做出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經過一個月的考慮,我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把祖傳的秘方無償捐獻出去……”最近,一條集合了多名“神醫”語錄的視頻在網絡熱傳。

如果單個視頻看,“神醫”們一個個仙風道骨、德高望重。但剪輯在一起,滑稽效果就拉滿了:他們不約而同地“思想鬥爭了一個月”,然後作出的決定都“違背祖宗”。難怪被網友戲稱“神醫宇宙”。

這當然不是巧合,背後是一個統一的腳本,一個慣用的套路。“神醫”們的包裝團隊,已經懶到連台詞都不換了。

但他們可不是來搞笑的。賣藥,才是狐狸尾巴。

找來特型演員冒充醫生、“倚老賣藥”,不是新鮮事。騙子們不僅是“缺德藝人”,且已涉嫌違法。

2016年,《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發布,嚴禁醫療養生類節目以介紹醫療、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直接或間接發布廣告、推銷商品和服務。2017年,針對電視上泛濫的“神醫廣告”現象,相關部門開展了整治活動,公布了13個被查處的典型案例。隨後,“神醫”和“神醫廣告”,基本在電視上消停。

但“神醫”們就此收手了嗎?並沒有。在上述典型案例中被曬的“神醫”,大都出現在了此次引發熱議的“神醫宇宙”視頻中,就是證據:他們並沒有消失,而是從電視轉戰了網絡。

檢索相關新聞,不難發現,類似的“神醫詐騙”,依然在上演。去年9月,重慶警方搗毀一“老中醫”網絡詐騙團夥,77人涉案,受害者多達13000餘人,涉案金額3000多萬元。

無論是涉案金額,還是波及的受害者,網絡時代的“神醫”詐騙都不比電視時代少,且因為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危害性更大。電視廣告好歹還有名義上的把關,網絡對“神醫”們的出沒則更便利。麵對“神醫宇宙”,該怎麽辦?

依法打擊、提高違法成本,或許是有效的當頭棒喝。我檢索劉洪斌、李熾明、高振宗、王誌金等“四大神醫”,沒有發現他們在相關電視廣告被叫停後,個人具體受到了怎樣的處罰。

被戲稱為“四大神醫”之一的李熾明,在查處名單公布前接受媒體采訪,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問心無愧,“拍攝廣告時每一個文稿我都認真審閱過”“他們是把我當做演員看待了”——你看,演得久了,自己都入戲了。

在法律和監管層麵給予相適應的處置,是震懾當事人的必要之舉。對典型案例的相關當事人處置結果進行應有的信息披露,具有警示全社會的現實意義。這些,應當成為整治“神醫”的手段。

夯實廣告發布網站、平台的管理之責,向公眾開展醫療常識普及教育,普及防騙技巧,開通舉報渠道,也很重要。這是必須常抓不懈的基礎工作。

好看新聞 | 時事與歷史:“神醫”們為什麽都要“做出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