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共對台灰色地帶威脅升高 台灣人為何還能保持樂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不久到福建考察,要求兩岸關係“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大打“溫情牌”,但是相隔一日中共又派20架次解放軍軍機擾台,創下單日最高架次的紀錄,分析人士指出,這些都印證了台灣國防部日前發布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DR)”中所提到“灰色地帶威脅”,表明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有日益加大的趨勢。

台灣國防部首提“應對灰色地帶威脅”

台灣國防部日前發布最新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DR)”,首度新增“應對灰色地帶威脅”專章。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指出,從軍事領域來講,灰色地帶意指避免直接發生戰爭的一個緩衝區域;就非軍事領域而言則指“混合戰”,包括心理戰、法律戰跟輿論戰“三戰”,現已將之提升叫做“認知作戰”;除此之外,像是駭客攻擊的資訊戰、選舉幹預、經濟強製以及各式機艦侵擾的試探與威懾,都屬於灰色地帶的行為。

專門出版軍事書籍的台灣燎原出版主編區肇威對美國之音表示:“灰色地帶的目的是要動搖台灣內部的民心士氣,甚至是包括國軍方麵;二來是消耗國軍戰備,侵蝕台灣國家安全。以它(中共)這樣子做,主要是認知戰、資訊戰,軍機船艦騷擾等等的方式,軍機幾乎每天都來,甚至漁船過去也經常會包圍外島,現在甚至會來到澎湖等等,這些都是它們(中共)采用灰色地帶的方式,來威脅你(台灣)做判斷,看你怎麽去應對,進而去消耗你的士氣和國家預算等等。”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5日至福建考察。他在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要求“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就被認為是認知戰的一種方式,
“通、惠、情”成為福建近年對台促融的主要論述。

民調:逾六成認為中國不會攻打台灣

另外,在中國兩會期間,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Adm.Phillip
Davidson)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甚至大膽、明確地提出,台灣是中國野心的一部分,解放軍可能在未來6年內攻打台灣。

盡管如此,台灣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6成的人認為中國不會攻台。為什麽在解放軍軍機的威脅下,台灣人還能如此樂觀?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今年3月共同發布的民調顯示,63.3%的民眾認為中國不會攻打台灣,77.9%支持兩岸開啟對話,61.1%的人認為美國對台灣的防衛與幫忙是“別有用心想利用台灣”。在另一份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3月份做出的民調也顯示,76.1%的人支持兩岸恢複交流,有75.8%讚成在對等尊嚴下促成兩岸對話。

兩岸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多數人相信“美國會保護台灣”的因素之外,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加強交流,並接受“兩岸融合”的觀念,甚至默默等待中共政體會有改變的一天,這也凸顯了美、中、台三方在對台灣民眾的認知作戰上其實存在著誤差,值得警惕。

不過,台灣燎原出版主編區肇威則認為,台灣人的樂觀反映出民眾對蔡英文政府的信心,但“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應對單位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才能從容應對威脅。

“美國會保衛台灣”的安全心理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表示,台灣人認為中共不會武力攻台,是出於“美國會保護台灣”的安全心理,以及對台灣海峽的天險加重共軍攻台的難度的考量。在他們看來,即使中共使用飛彈將台灣炸毀,對它自己也沒有意義。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人的戰爭觀裏,把“不戰而屈人之兵”視為上策,因此不使用武力就能達成統一是中共的最高目標。相同的,台灣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認為隻要台灣不進行法理台獨,中國不至於會使用武力來達到統一的目的。

王昆義認為,台灣人在認知上相信中共的促融、和統是真的,才會有美國將領示警也影響不了台灣人民的認知,“可能是說美式宣傳沒有像中式宣傳來得那麽有效”。他說:“中共多年來不斷地在宣傳和平統一的概念深入台灣人的人心跟認知裏麵,中共希望以和平來統一,而不是用武力來統一。認知戰所花費的錢是很省的,相對於軍事武力的準備差太大了,所以(中共)用最便宜的方式達到和戰的目的。以避戰來講,中共不必打仗就能達到和平或和平統一的目的,認知戰是最便宜簡單的一個方式,認知戰基本上就是一種大內宣、大外宣的做法。”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表示,美國人看問題的方法跟台灣人在觀察方法和結論上並不相同,美國軍方的憂慮可能隻是純粹軍事上的估計,而台灣民眾的樂觀則出於綜合性因素。

台海情勢樂觀評估的綜合性因素

王海良提出3項觀察:“比如主觀上,台灣社會對於大陸的了解和認識,多年來的政策,他們知道大陸並沒有改變和平發展的主題,也沒有放棄跟台灣融合發展的方針。譬如最近習近平主席到福建去講要以情促融、以惠促融,都是在講融合發展,至少官方沒有經常講非和平統一,還是在講和平統一,我覺得台灣同胞、社會對這個是有感觸的,所以他們認為大陸主觀上不會短時間內就改變或放棄基本方針。”

王海良表示,第二點是台灣人對中國的客觀認知上,認為中國本身就有很多經濟與社會問題要先解決,不見得會把台灣放到最優先處理的位置,因此在中共現有的能力與條件下,不一定要在5、6年內完成統一的追求。第三點則是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態度仍存指望,認為美國可以牽製中國,而中國會顧及美國而不敢輕舉妄動。以上三種主客觀因素綜合起來才會讓台灣民眾覺得美軍的“6年攻台說”並沒有那麽嚴重和危險,“這一點可能跟美國軍方的想法跟判斷有一段距離吧”。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說,中共的宣傳對台灣看似一件負麵的事,實則不然,台灣部分持統派觀念的人還是會對中國的強大而感到與有榮焉,但接受這種宣傳的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這些人並不相信中共極權政體會永遠統治中國。“若以中國曆代朝代來看,能夠統治100、200年已經很久了,中共現已執政70年,還能夠維持多久也是有限,再給它100年也差不多了,這個政權自然會改變。”

至於對近8成的台灣民眾希望恢複兩岸交流,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認為“是很可信的”,因為兩岸民間的交流跟官方互不交流的僵局正好相反,實際上也反映了老百姓想要拓展交流的局麵。王海良說,兩岸老百姓的交流是擋也擋不住的,民眾感受到交流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否則如果越交流越糟糕也不會有人讚成了。

學者:認知誤差值得深思

王海良還說,他並不認為中國的外宣能超越美國的外宣,也不認為台灣的社會及輿論會能輕易地被中方或美方牽著鼻子走。他表示,台灣知識界“看美國看得更多”,中國的說法進到台灣後也不盡然就會被接受,主要還是因為台灣知識界看到美國種種“美國優先”的實際做法後,認真覺得台灣被當作一顆棋子來利用,“台灣人很聰明的!”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則表示,有6成台灣人認為美國是在利用台灣,也顯示出民進黨政府“親美抗中”的目標並未真正成功,否則台灣人應該要覺得美國是真心的盟友、而不是在利用台灣才對,而且有這種“利用”想法的人可能也包含了去年817萬票投給蔡英文總統的一大部分(蔡英文2020大選得票率57.13%)。

王昆義說,這說明美國宣傳中共會攻台的威嚇力度恐怕太強了,以致於台灣人覺得“每天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麽美國天天要跟我們講中共什麽時候要攻打台灣”,且美、台在宣傳與認知作戰上是否有誤差,以及台灣主政者跟人民之間的認知是否也存在很大的誤差,值得深思。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中共對台灰色地帶威脅升高 台灣人為何還能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