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花30億元建造的動物園,應該是什麽樣?

日前,經過兩年多的改造太原動物園正式開門營業。新動物園盡管麵積擴大了一倍、場館也很宏偉漂亮,但仍受到部分遊客和業內人士的質疑,質疑的內容包括場館設計、後期施工以及飼養管理等方麵。

“麵對花了30億元的太原動物園,沒有誰會降低期待。”一位業內人士評論說,“但是,動物園並非隻是由建築構成的,館舍修得再好,不適合動物使用,那還是有問題。”

開園後風波不斷

此次太原動物園改造始於2018年5月,屬於原地整體改造。根據規劃,整個改造將投資30.34億元。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太原動物園一景。圖/花蝕

改造後,太原動物園將新增麵積900多畝,占地麵積由原來的1000多畝擴大到2000多畝;新建麵積6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麵積由原來的2萬多平方米增加到8.4萬平方米。

經過兩年多的閉門施工,2020年國慶太原動物園正式對外開放。不過,至今改造還沒有完成,部分展區仍在建設之中,展出的動物也沒有引進全。

開園後的太原動物園風波不斷。

今年2月,一段關於太原動物園大象館的大象不停“搖頭”的視頻在社會廣泛流傳。視頻中的大象,看起來沒精打采,隻是一直在搖晃腦袋。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頭大象是聽見了人類聽不到的聲音,也有網友認為這頭大象可能跟人一樣愛“蹦迪”。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太原動物園大象。圖/視頻截圖

事實上,大象的這種行為在學術界有一個非常貼切的名詞來形容——刻板行為,指的是動物的一種重複的、無目的性的行為。動物學家指出,當動物長時間處於某種環境,如果它的天性使其無法適應這種環境,就有可能產生這類異常行為。

視頻引起熱議後,太原動物園開始調整這頭大象的生活環境。為此,引入了正強化行為訓練,增加竹子飼喂等手段,並在館舍外運動場增加“癢癢撓”等物理設施,以豐富大象的生活。

大象“搖頭”風波平息沒多久,今年3月一段題為“太原動物園猴子長瘤子居然無人管”的視頻又出現在網絡中。很多網友對視頻中的猴子表達了同情,同時也產生了疑問,為什麽動物生病動物園不給治療?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太原動物園黃狒。圖/視頻截圖

盡管,事後太原動物園工作人員解釋,網友所拍攝的“猴子”是園內的雌性黃狒,所謂瘤子是黃狒發情期正常生理現象,但持續的關注讓太原動物園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之上。

近日,再有業內人士撰文,質疑太原動物園不少新建的場館雖然好看,但並不適合動物使用。

“錢花出去了,但方向不對”

國內動物園知名研究者、《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一書的作者花蝕,長期關注動物園設計。日前,他專門撰文分析太原動物園改造後的得失。

花蝕在文中說,建築設計得好看,或者是單純增加麵積,並不一定能讓動物住得舒服。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太原動物園河馬館。圖/花蝕

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建築的宏偉和美觀程度上看,太原動物園花費不菲,比如場館建築特別高大,材料很好,玻璃都比很多動物園要亮,“但感覺錢花出去了,方向不對”。

“比如新建的熊貓館,一看就花了不少錢,花了心思設計,整座建築有著平滑的線條,遊客可以走近室內,平視熊貓,還能走上屋頂,俯瞰下方的展區。”他舉例說,“但你隻要到現場一看,就會發現,他們建了一個現代化的熊坑。外部建築再好看,不還是個過時的坑式展示?”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太原動物園熊貓館外景。圖/花蝕

在花蝕看來,坑式展示是一種很古老的展陳方法。動物生活在下陷的活動場裏,遊客在周圍的高處看。這樣的展區有三個問題:第一環境單調,動物無聊;第二視野太開闊,動物壓力大;第三,很難阻擋遊客投喂。

據《動物園設計》一書作者張恩權介紹,“坑式展示”是從蘇聯學來的,動物被置於坑內,遊客在周圍俯視參觀,是動物園傳統設計方式之一。居於坑內的動物被完全暴露在遊客麵前,即使生性膽小、愛躲藏的小動物也要被迫“逆天改命”。

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傳統“坑式”設計,便於動物園飼養員投喂和管理,但是對於動物本身的福利考慮不周。

此外,花蝕認為大象館的設計也不夠合理。不少業內人士都發現,太原動物園的大象館與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的大象館很像,尤其是那兩個卵形的屋頂,簡直一模一樣。

但花蝕表示,哥本哈根動物園內部展區的室內都是土地,還放了沙坑,底下還做了排水設施,這些細節都是技術。他說,“這些細節能讓大象的生活狀況好很多,也遠比建築的外貌更難模仿,對於一個動物園來說也更關鍵。”

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

太原動物園一景。圖/花蝕

除了設計方麵的問題,花蝕還發現,太原動物園在飼養細節方麵也存在問題。比如金絲猴的主食為樹葉,太原動物園投喂食譜中卻沒有樹葉,取而代之的是菜葉。他認為,雖然都是葉,但樹葉和菜葉成分很不一樣,含有更多的粗纖維,更有益於金絲猴的健康。

“很大一部分投資,用於征地”

就相關質疑,中國新聞周刊聯係了太原動物園。宣傳處一位黃姓科長對記者表示,太原動物園還沒有全部完工,但出於為市民提供觀賞動物機會的考慮,提前了一年開放。目前,猛獸散放區等多個區域,還在不斷完善,有些場館現在呈現的狀態,還不是最終的狀態。

針對部分公眾關於“錢花完了,建設水平是否在線”的擔憂,這位黃科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太原動物園改造很大一部分投資,實際上用於征地,剩餘部分才用於場館修建。

那麽對於動物園而言,究竟怎樣的設計才算是優秀?

國內動物園設計研究者、南京市紅山動物園建設部部長馬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動物園場館的設計,首先要從動物的個體屬性和野外自然生活環境出發,為其創造熟悉的生態環境,而不是將其放置於枯燥的密閉環境中,比如鋼筋混凝土場館。

“如果動物園場館環境設計得當,動物會感覺放鬆,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在野外環境中的自然行為,這是動物福利的基本保障。遊客如果看到這樣的動物園環境和動物的自然行為,身心也會愉悅。畢竟沒有人願意看到牢籠中痛苦的動物。所以這就變成一種雙向愉悅,也是我們要尋找的平衡點,而不是一味滿足遊客的需求。”馬可表示。

據悉,中國擁有至少200家動物園,每年有1億以上的遊客到訪。大約10萬隻動物生活在這些動物園內。這其中不少動物,仍孤獨地生活在由水泥和磚塊搭建的逼仄空間內,冰冷而生硬。

馬可也直言,近些年國內對動物園的設計理念整體進步不少,但是各個區域之間仍有較大差異。目前,牢籠式、大坑式的動物園設計,仍然大量存在。

理念上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不少城市把動物園遷往遠郊,力圖更大的園區麵積。比如,蘭州市動物園易地搬遷建設項目,就位於蘭州市皋蘭縣忠和鎮崖川村,規劃選址範圍5358畝,野生動物種類213種,總投資19.12億元。錦州動物園搬遷地址,也位於濱海新區三角山村生態園內。

對此,一些業內認為,動物園的核心價值在於物種保護和物種保護教育,在城市內,會有更頻繁的參觀交流,才會收獲更多的效益。

“並不是把城市動物園遷到郊區或者野外,才能有更好發展。動物園建設需要正確的理念和專業的技術力量,不然即使搬遷到郊區,動物園擴大的僅僅是麵積,實際的展示效果並沒有變化。”馬可說。

那麽,如何在有限的麵積內實現效益最大化?

馬可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歐洲很多優秀的城市動物園都在市區,普遍有數百年曆史,麵積不算大,但可以讓遊客逛一天。這背後體現的是園方巧妙的設計手法和強大的動物行為管理能力。

“比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動物園本身也非常小,一個大象展區的麵積就占了整個動物園核心區域的一半,剩下部分相應分配給其他物種,場館基本無縫對接,最大限度利用麵積,每個場館之間過渡自然。”他說。

他認為,與歐洲一些優秀的動物園把大部分空間留給動物不同,國內很多動物園把大部分空間讓給遊客,場館之間相距甚遠,甚至還需要小火車接駁,“這不是占地麵積,甚至花錢的問題,而是理念上的差距”。

好看新聞 | 時事與歷史:砸30億改造的太原動物園,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