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海兩岸深陷疫苗口水戰 CNN:現實複雜更甚想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導,雖然全球各地受疫情蹂躪的國家,在2021年上半年忙著為民眾接種疫苗,這種急迫感卻完全不曾在台灣出現。由於數月來零本土個案,缺乏急迫性讓疫苗接種人口不到1%。如今台灣疫情大爆炸,短短一周內確診案例破千,想要接種疫苗卻發現不可得。雖然蔡英文政府指責對岸作梗讓疫苗遲遲無法到位;但CNN認為,政治因素、政府官員口水、疫苗供應有限與疫苗研發緩慢,種種因素讓實際狀況比想像得更複雜。

報導中指出,隨著疫情在台吃緊,蔡英文政府頻頻呼籲美國總統拜登,將計劃輸出至國外的疫苗撥出一部分提供台灣。

理論上,台灣無須舍近求遠,向中國大陸尋求疫苗就能解決疫苗供應的問題,大陸製造的疫苗已在全球供應達數千萬劑;但現實更為複雜,自從新冠肺炎開始流行以來,北京就逐步增強對台壓力。大陸封鎖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不斷拉攏台灣日益縮減的邦交國、逐步上升的對台軍事壓力。敵對情緒與不信任感日增,讓台北向北京開口有其政治難度。

與此同時,大陸疫苗進口關乎兩岸貿易法規,台灣始終沒有開放陸製血清、血液製劑與疫苗進口。也因此,台灣無法引進大陸疫苗。盡管相關法規從未開放,並非此次疫情所獨有,但還是讓北京抨擊“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犧牲人民福祉”。

讓問題治絲益棼的還有政府官員態度。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在推特上指控,“出自大陸的幹預,讓台灣疫苗獲得疫苗速度持續減緩。雖然大陸始終堅稱我們可以購買大陸製造的疫苗。如果您真的想要幫忙,不要擋在大門、不要堵住大廳”。

總統府發言人沒有指出北京具體幹涉的措施;但就在2月份,陳時中在一次訪問中吐露,原本台灣與BioNTech就要在2020年12月簽署500萬劑疫苗的合約,卻因為政治壓力而未能成行。報導分析,BioNTech與總部設在上海的複星醫藥集團針對大中華地區談成分配協議,但北京否認有阻礙台灣取得疫苗的行為。

CNN認為,伴隨著疫苗口水戰的愈演愈烈,現實是台灣疫苗緩慢的推出速度,遠較來自北京的地緣政治壓力更複雜。

※供應有限

目前台灣訂購的疫苗總劑數約2,000萬劑,足以提供全台43%的人接種;不過,截至今日僅有70萬劑抵台,且全數為AZ疫苗。2020年,台灣與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簽署采購1,000萬劑疫苗的協議。2021年3月,自韓國工廠送出11.7萬劑疫苗,成為首批抵台的疫苗。

台灣還透過COVAX采購476萬劑疫苗;第一批199,200劑於4月初抵達,第二批40萬劑疫苗於19日抵台。

2021年2月,台灣與疫苗製造商莫德納簽署500萬劑的疫苗采購合同;原訂5月交付,如今則宣布6月抵台。台灣駐美大使蕭美琴表示,一開始台灣對疫苗的需求相當低,那時她一直努力協助台灣的外交盟邦能取得疫苗;如今,她任務調整為確保台灣訂單能準時交付。

※施打意願低

台灣政府於3月下旬推出疫苗接種計劃,醫療人員可以接受第一劑疫苗,隨後擴大至軍警、護理人員、老人身上。4月中旬,台灣開放前述優先人員以外的民眾自費接種疫苗,每劑新台幣600元。

但因為人們持續過著正常生活,自由出入酒吧、餐廳、文藝活動與各類賽事,施打疫苗的意願極低。加上接受AZ疫苗的部分民眾,出現血栓而讓人對疫苗卻步不前。台大流行病學教授陳秀熙表示,過去1年半以來,台灣疫情沒有大變動,沒有立即性危險讓人接種疫苗動力較低。

如今,隨著疫情爆炸,民眾急於接種疫苗。在最新一批COVAX疫苗於19日抵台前,台灣現有30萬劑疫苗已有3分之2接種。由於短缺,政府已暫停自費施打,而將剩餘疫苗留給一線人員。陳秀熙指出,現在台灣醫務人員約30%接種疫苗,隨著40萬劑AZ疫苗抵台,這一數字有望達50%。

※自行研發疫苗

就研發疫苗來看,台灣落後於美國、英國、德國、大陸與俄國。2020年8月,台灣3款候選疫苗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相較於中國大陸與美國為首批候選疫苗進行人體測試,台灣晚了5個月。

部分專家指責台灣政府在疫苗研發上,沒有提供足夠的援助;但台灣的製藥企業似乎有了突破。總統蔡英文18日宣布,2款台灣後選疫苗已進入第二階段臨床實驗的終點。如果能在6月獲得緊急授權,7月將上市。

陳秀熙對台灣國產疫苗充滿信心。“在第二期臨床實驗報告中,兩款疫苗都取得非常好的結果,對變種病毒的反應也良好”。在上市之前,台灣會依靠外國疫苗度過新冠危機,而不會依賴大陸提供疫苗。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台海兩岸深陷疫苗口水戰 CNN:現實複雜更甚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