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越野高手群體性殞命,“凍死人”是怎麽發生的

5 月 22 日,甘肅某山地馬拉鬆賽事突遇風雨大麵積低溫,21
位越野跑選手殞命,其中包括梁晶、黃關軍、吳攀榮等業界跑神級人物。

能參加 100 公裏以上的越野跑的人,可謂最強壯的一批人,短短幾個小時內就被低溫擊倒,永遠失去生命,令整個社會震驚。

越野高手群體性殞命,“凍死人”是怎麽發生的

越野高手群體性殞命,“凍死人”是怎麽發生的

如此大麵積低溫死亡事件,比賽的組織保障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賽後有知情者透露,” 兩個補給站之間 16
公裏,站點沒有帳篷,隻有兩人值守 “,這樣的保障真的令人不可思議,純粹的 ” 裸跑
“,凍死人固然是天災,這人禍的比重也絕對不低。

體溫過低是指身體核心體溫低於 35°C。核心體溫怎麽測呢?需要將直腸溫度計放置在直腸中至少 15cm
深度的部位來測量。

體溫過低可以視為是身體核心溫度降低,使患者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來恢複到體內平衡狀態或正常的身體機能。

很明顯,這次甘肅山地馬拉鬆的選手遭遇了幾乎所有的低溫症誘發因素:高海拔、疲勞、大風、冷雨、無保暖衣物、無熱能量供應,再加上救援延遲和高級生命支持手段匱乏,最終釀成越野跑史上最慘痛的事件。

當核心體溫降低時,人體都出現什麽樣的生理反應,凍死人都經曆了什麽樣的機體變化?看看下表,你心裏估計都覺得發涼。

越野高手群體性殞命,“凍死人”是怎麽發生的

當然,在院外環境下,通過測定核心體溫來進行低溫的評估和分類救治,可行性較低。野外醫學協會推薦應用包括警覺性、顫抖、運動機能和意識水平輔助評估失溫的嚴重程度。

1.
如果意識清醒、活動能力正常、顫抖、有警覺性狀態,屬於冷應激
,是機體對低溫的一種適應調節,並非失溫範疇。此時可以通過保暖、進食高能量食物或飲料、運動熱身等方式應對。注意不要飲酒,後者反而會加重失溫。

2.
一旦失溫導致活動能力減弱,就屬於輕度失溫。此時意識清醒,有顫抖,有警覺性。此時不要運動,應坐下或躺下休息至少
30 分鍾,保暖,高能量飲食,密切觀察。

3.
低溫導致意識水平下降者,都屬於中度失溫
。此時活動能力減弱,顫抖減弱或停止、失去警覺性。此時應將患者平躺,避免大幅度移動、保暖、不要站立和行走,不要給予飲食,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最好加熱到
43°C。

4.
所有低溫導致失去意識的,都屬於重度失溫。
在以上中度失溫的處理基礎上,暖化靜脈輸液、溫化濕化給氧,持續監測,隨時做好複蘇準備。

失溫導致的心髒驟停急救,尤其特殊性

急救人員在救治低溫症患者時不應該輕易宣布患者死亡,除非患者複溫超過
35°C,仍然沒有心肺和神經係統功能的跡象,這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 患者隻有在身體溫暖時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 “。

由於嚴重低溫,患者心排量減少和動脈血壓下降,這時可能很難檢測到患者的呼吸和脈搏,所以急救人員需要花費 60
秒的時間來評估患者的呼吸和脈搏。

如果患者沒有呼吸脈搏,就要開始心肺複蘇,在恢複體溫之前,不要停止心肺複蘇。

如果有室顫,可以給予首次除顫,然後繼續心肺複蘇,用暖化濕化的氧(42°C-46°C)進行通氣,給予靜脈輸注暖化的液體,延遲腎上腺素給藥和後續的除顫直到核心體溫恢複到
30°C 以上。

對低體溫症患者進行高級生命支持過程中,患者對於除顫、藥物和起搏可能沒有反應。重複給藥反而造成藥物過度積累,所以在患者核心體溫低於
30°C 時最好不要給予靜脈注射急救藥物。

21 位選手如何界定死亡的,實施了哪些搶救措施,不得而知。

一場突如其來的冷風雨,引發一場慘痛的群體死亡事件,而一位普通的在窯洞避雨的牧羊人就救助了 6 位選手,反襯賽事保障嚴重缺位。

越野高手群體性殞命,“凍死人”是怎麽發生的

中紀委更是發出連番追問,”
極端天氣出現不可控,但高風險運動項目管理監督不能失控。作為專業程度要求極高的極限運動賽事,這場比賽各項組織工作是否達標,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賽事舉辦地,地形複雜、海拔較高、天氣變化多端,僅靠簡單氣溫、風力預報是否足夠?是否有山區賽道天氣變化的即時通報和研判、預警機製?比賽中途出現惡劣天氣後,能否及時叫停比賽,讓後續損失程度最大可能降低?,這些都是人們的追問。”

請記住

任何比賽的終點都不是完賽,而是安全回家。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越野高手群體性殞命,“凍死人”是怎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