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華人貢獻不小 一年為美國貢獻3000億美元GDP

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近日,
“百人會”在《經濟學人》雜誌網站發布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的題目為“從基礎到前沿:華裔美國人對美國結構的貢獻”。這份報告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引發了相關的熱議。

  我們知道,現在在美國有390萬華裔美國公民,占美國總人口的1.2%。

  這份報告就顯示,從19世紀以來,華裔美國人在GDP產生、創造就業機會和資本市場增長方麵做出了重大的經濟貢獻。2019年,華裔美國人年消費為GDP貢獻了3004億美元,相當於芬蘭整個國家的GDP價值,為300萬個工作崗位提供了支持,相當於丹麥全國的工作崗位數量。

  到2017年,美國有超過16萬家美國華裔企業,創造了2380億美元的收入,提供了130萬個工作崗位。

  目前有230萬華裔在工作崗位上,占美國工作人數的1.2%。從職業來看,華人占比最高的工作是軟件開發人員、醫師、廚師、電腦程序員、會計師與審計師。

  據統計,在美國每25名航空工程師中就有1名是華裔;每20名服裝設計師中有1人是華裔;每20名外科醫生、醫師、驗光師、藥劑師和牙醫中有1人是華裔。

  一支有影響力的力量

  除了經濟方麵的貢獻,在社會文化、公共衛生和社會福祉方麵也做了貢獻。

  截止到2016年,全美大概有4.5萬家中餐館,比美國連鎖餐館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塔可貝爾和溫蒂漢堡的總和還要多。

  從去年3月以來,有690多個美國華人民間組織,籌集了超過1800萬美元的資金,向醫院、養老院、警察局和其他機構提供了數百萬件個人防護設備和膳食來對抗新冠疫情。

  這份報告長達140頁,除了數據令人震撼之外,還可以看出華裔美國人在美國社會地位的提升。

  “百人會”是什麽組織?

  我們前麵提到這份報告是由“百人會”牽頭研究的,那麽“百人會”是什麽組織呢?

  “百人會”組建於1990年,是美國著名華裔精英的一個非盈利組織,其成員來自商界、政界、學術界和文化界。

  與美國其他社團不同的是,“百人會”
的入會資格非常嚴格,必須由會員推薦。入會者除了要求是美籍華人,還必須符合三個W的標準:一是Wisdom(聰明,在本專業有所建樹);第二是Work
(為中美關係工作和做出貢獻);第三是Wealth(財力雄厚)。

  這一點從他的會員來看就可以知道,比如企業家楊雪蘭、音樂家馬友友、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美國首位華裔女市長陳李婉若、雅虎網站創辦人楊致遠……

  也正因為他的會員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成立的時候是30多人,發展到現在也沒有超過150人。

  其實美國社會一直都有成立各種組織的傳統,有很多都是“精英組織”,這些組織對美國社會具有很大的影響,“百人會”就是其中之一。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美國華人貢獻不小 一年為美國貢獻3000億美元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