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那些選擇做輸精管結紮手術的“丁克”男性

黃玉龍26歲時做了輸精管結紮手術。他不打算要孩子,正在努力追求一種被稱為“丁克”(DINK)的生活方式,這個概念直到最近才進入中國主流社會。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黃玉龍從來都不想要孩子。小時候,他怨恨父母,他們到遙遠的工廠打工,把他留給親戚照顧,大約每年回來看他一次。他從來都不覺得有傳宗接代的需要。

26歲的時候,他做了輸精管結紮手術。

“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其實小孩不是必需品,”住在南方城市廣州、仍然單身的黃先生說。“而且我們現在又是可有可無的,所以還不如把那些經濟精力時間拿來去做自己的生活。”

現年27歲的黃先生正在努力追求一種被稱為“丁克”(DINK)的生活方式。DINK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有兩份收入,沒有孩子)的首字母縮寫,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但直到最近才進入中國主流社會,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和其他經濟問題讓許多年輕人不想要孩子。擇校和買房競爭不斷加劇。一些夫婦說他們隻想要一個孩子。另一些人則一個都不想要。

新聞簡報:歡迎訂閱新聞簡報,包括每周五由華文記者榮筱箐撰寫的“海外華人劄記”專欄,獲取全球重大資訊,了解美國華人社區熱點話題。

這種生活方式也與中國政府試圖避免即將到來的人口危機的努力有直接衝突。本周一,中國政府再次改變了計劃生育政策,允許家庭生三個孩子,而不隻是兩個。這是為了鼓勵夫婦多生孩子,但對像黃先生這樣的男子來說,他們寧願不要孩子——甚至用做手術的方式來確保不生。

而且他們的隊伍似乎在不斷壯大。

如今在中國,有些保險公司直接向“丁克”家庭做推銷。婚介機構在向不想要孩子的單身男女宣傳他們的服務。房產中介有專門為不要孩子的夫婦提供的公寓。曾經被宣傳為育嬰室的臥室正在被改造成家庭健身房。

 

2019年北京的一場相親活動,左邊是單身人士,右邊是他們的家人。婚介機構現在有針對不想要孩子的單身男女的廣告。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雖然黃先生做輸精管結紮手術的決定似乎有些極端,但人口統計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警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不生孩子,才是中國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現在的家庭平均人口是2.62人,低於2010年的3.1人。

黃先生從事手機維修的工作,一個月能掙大約4000塊,他說,他不要孩子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時候父母不在身邊,也因為缺少經濟機會。他的父母在廣東南部的工廠打工,很少回湖南老家看他。盡管他是獨生子女,但與父母的關係從來都不親密。

“我如果也結婚生子還是底層人吧,”黃先生說道,他指的是自己作為打工子女的背景。“到時候我還是會像我父母一樣把小孩(留在)家裏待著吧。我不想啊。”

黃先生14歲時也離開湖南去廣東打工。後來他愛上了一個想要孩子的女子,他對生孩子的問題想了很多。他最終與那名女子分了手,並於2019年6月去廣州一家醫院做了結紮手術。他形容這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除了黃先生,《紐約時報》還采訪了另外兩名做了輸精管切除術的中國男子。出於隱私考慮,他們都要求報道不使用他們的全名,因為一些家人和朋友仍然不知道他們做了手術。

在中國的父權社會,自願絕育的選擇,尤其是年輕未婚男子做出的這種選擇,仍被視為文化上的禁忌。在許多城市,醫生要求提供結婚證和伴侶同意的證明。(醫生曾在手術前問黃先生,他是否已經結婚生子。他撒了個謊,回答了是。)

 

在一家手機維修店工作的黃先生說,他不要孩子的決定主要是因為小時候父母不在身邊,也因為中國缺乏經濟機會。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大多數中國人都在以前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聽說過絕育手術。以前的政策曾限製每個家庭隻能有一個孩子,為的是在經濟快速擴張的同時,減緩人口增長。雖然在“獨生子女”政策下,被強製絕育的更多是女性,但極少數情況下,也有男性被帶走做了輸精管結紮術。

政府本周宣布的“三孩”政策是扭轉以前做法的最新努力,但一些男性現在正自己尋求做結紮手術。他們說,部分原因是想在與伴侶一起追求“丁克”生活方式時,共同分擔避孕的負擔。

現年29歲的薑先生是福建省的一名私人健身教練。他說,為了做輸精管結紮術,他曾去過大約六家醫院,都遭到了拒絕。原因是:他不能提供“計生證明”,這是官方開具的說明一個人的婚姻狀況和孩子數量的文件。

“就是不給你做,因為你未婚未育,你就是公然跟國家生育政策做對抗,”單身的薑先生說。

今年3月,薑先生最終在西南城市成都找到了一家願意給他做手術的醫院。他在人氣頗高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丁克吧發布了手術的詳細過程。他說,他想改變人們對輸精管結紮術的看法,因為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結紮術與閹割一樣,會讓男人變得女人氣。

 

訂婚的情侶上個月在北京擺姿勢拍照。政府正在鼓勵更多的人生孩子,以幫助避免即將到來的人口危機。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小弟佩服,”一位網友在丁克吧上的評論寫道。“真正的猛士敢於對自己的JB下刀。”

“也是為了以後的幸福生活,”薑先生回複說。

幾十年來,中國人生孩子主要是出於傳統、盡孝,以及退休後有依托的考慮。但不斷擴大的社會保障網和各種各樣的保險計劃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單身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2018年的單身人數為2.4億,約占總人口的17%。盡管單身人口的比例與美國相比仍然較低,但自2010年以來,已經增長了約三分之一。

“現在年輕人不像老一代那麽能夠吃苦,”南方城市湛江的獨立人口統計學家何亞福說。“很多人覺得生孩子不但不能養老還會啃老,不如攢多點錢進養老院更有保障,或者買養老保險。”

政府的一名發言人在周一討論新的“三孩”政策時說,90後平均隻想要1.66個孩子,比80後下降了10%。

《婦女研究論叢》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估算,把孩子從0歲養育到17歲所需的直接經濟成本為19.10萬元,是中國公民平均年收入的7倍。

 

養育孩子的成本,以及擇校和買房的競爭,助長了中國許多人隻想要一個孩子或根本不想要孩子的願望。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這些數字是丁克吧裏經常討論的內容,丁克吧也起著非正式的約會網站的作用,上麵一些最受歡迎的話題是征婚廣告。

“向往二人世界,”其中一條寫道。“真心不喜歡小孩子甚至說厭惡,也太懂得培養一個孩子的不容易!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

24歲的黃先生是一名在無錫市讀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他說,他在一個丁克論壇上認識了他未來的伴侶,一名28歲的女子。“我經常給她科普女性生育的成本有多高,有多恐怖”他說。

在網上向同學們承認自己害怕生孩子後,有人給黃先生發了個回複,建議他做輸精管結紮手術。去年11月,黃先生在蘇州做了手術。他說,他給六家醫院打了電話之後,才找到了願意做手術的醫生。

黃先生的退休計劃是移民冰島或新西蘭,這兩個國家的社會保障體係相對較強。他說,他計算了一個孩子能盡孝多少年——“大約10年”——並得出結論,生孩子不值。

“養孩子是高付出低回報的,”他說。“覺得養小孩特別麻煩。”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那些選擇做輸精管結紮手術的“丁克”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