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頒《反外國製裁法》 中美“新冷戰”將何去何從?

中國人大常委會周四通過《反外國製裁法》,專家認為此舉是中國與美國“針鋒相對”的最新措施,但其實際意義在很大程度上隻是“象征”。

周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發第90號主席令,宣布《反外國製裁法》生效,此舉為中國反製外國政府的製裁措施提供了一個最為廣泛的法律框架。

去年11月,在中國政府被指在新疆和香港侵犯人權後,美國和歐盟增加了對中國官員的製裁。此後,習近平主席曾號召中國政府使用法律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

“你可以把它視為新冷戰的一個表現,因為所謂的新冷戰無非就是雙方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對抗,而不是軍事手段,”總部設在美國的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鄧聿文說。

鄧聿文曾是中共中央黨校官方報紙的副主編,他告訴ABC中文,這部法律是中國“針鋒相對”的最新反製措施,從而使中國對外國實體的反擊“合法化”。

“我認為現在的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必須要到雙方之間,有一方明顯地輸,一方明顯地贏,”鄧聿文說。

盡管人們愈發擔心這項法律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該法的細節卻直到周四晚上11點半左右才被公開。當時,這部法律已經生效了幾個小時。

關於《反外國製裁法》,你需要知道以下要點。

新法包含哪些內容?

我們現在知道的是,對中國公民和組織采取“歧視性限製措施”的外國實體和個人將被列入反製清單。

被列入該清單的外國公民及其親屬將有可能會被拒絕授予中國簽證,或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

與此同時,他們的在華資產可能被凍結或扣押,商業活動也可能受到限製。

這道法律規定,中國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有權決定誰會被列入反製清單。
對該法律的初步評估表明,一些條款在其涉獵範圍和懲罰力度方麵都超過此前的預測。

但專家表示,中國政府在此前的操作中已經采取過類似的措施,因此中國政府設立該法的的初衷是出於“象征性”的目的。

為什麽現在立法?

今年早些時候,涉嫌在新疆嚴重侵犯人權的中國政府官員遭到了美國財政部的製裁。

此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表示,在北京實施《國家安全法》後,華盛頓對她實施製裁,導致她無法在香港這個全球金融中心的銀行開戶,因此她不得不把現金堆在家裏。

三個月前,中國人大在其年度立法工作報告中說,升級國家的“法律工具箱”對於應對外國製裁和幹涉的風險至關重要。

中國知名人權律師張冬碩告訴ABC中文,在這部法律中,“歧視性限製措施”這一措辭意味著法律本身沒有提供明確的解釋。

“如何理解和判斷向外國做出的限製措施或製裁措施,這部法案中並沒有給予明確的解釋,”張冬碩律師說。

“從這個角度講,這部法律接下來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施和適用,還有待相應的實施細則和司法解釋。”

張冬碩是加拿大人謝倫伯格的辯護律師。兩年前,謝倫伯格因其在2014年從中國向澳大利亞走私222公斤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而被中國法院判刑。

謝倫伯格對判決結果提出了上訴。此後,加拿大逮捕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理由是她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製裁。而謝倫伯格的上訴結果在一個月後被一家中國法院宣布升級為死刑。

張冬碩律師說,這部法律中詳細規定的反製措施在立法之前就已經存在。

“它更加具備的是一種宣言和聲明地效果,來展示中國政府對反製的態度和立場,”他說。

這部法律是針對美國的嗎?

盡管這部法律可以用來對付任何對中國實施製裁的國家,專家卻認為它“明顯”是在針對美國。

本月初,華盛頓對包括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和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在內的59家公司實施了一項最新禁令。

該禁令由美國總統拜登在一項行政命令中簽署,禁止美國實體投資這些據稱與國防或監視技術行業有關聯的中國企業

此舉遭到了北京的強烈譴責,中國外交發言人汪文斌指責華盛頓“過度擴展國家安全的概念,濫用其國家權力”。

“中國敦促美國尊重市場規則和原則,撤銷壓製中國公司的所謂名單,”汪文斌說。

雖然眼下這部法律很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國際關係,但鄧聿文說,它也被視為保護中國公司和公民的一種方式,尤其是那些受到外國製裁的實體和個體。

“很明確它是反擊外國的製裁行為——你製裁我,我再反製你,”鄧聿文說。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朱鋒教授告訴ABC中文,這部法律的通過意味著中國在與美國的戰略博弈中邁出了新一步。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的中美戰略競爭在推動中國的法律能力的上升,”朱鋒教授說。

“這是現在中美關係的一個新的配置……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中國的法治進程的發展。”

這部法律對澳大利亞意味著什麽?

近年來,國際社會越發了解中國政府的“戰狼外交”模式。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北京對其國際關係采取了更加激進的方式。

自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的出口產品采取貿易製裁,受影響的澳大利亞產品包括葡萄酒、牛肉、大麥和煤炭等。

鄧聿文認為,隻要堪培拉沒有對中國公司和公民實施製裁,北京就不會利用這部法律來針對澳大利亞。

“如果澳大利亞政府沒有製裁中國,就沒有必要擔心,”鄧聿文說。

但是,鄧聿文表示,澳大利亞可能在未來麵臨與美國不同的待遇,因為堪培拉的政治力量無法與華盛頓相提並論。

“澳大利亞跟中國惡化的關係,可能會到澳大利亞不得不認輸的程度才會停止,而不是中國認輸的問題。”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頒《反外國製裁法》 中美“新冷戰”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