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男子17年前盜賣國家一級文物:落網時成當地音樂名人

珍寶歸來!在警方的持續偵辦與努力下,時隔17年之後,國家一級文物《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國家三級文物《魚雁集叢劄》終於重歸故裏——成都。

這兩件珍貴的國家級文物失竊,發生在17年前,它們竟在一夜之間,從當時還位於成都春熙路附近的四川省圖書館不翼而飛。2004年12月13日,四川省圖書館一位工作人員上班時發現書庫大門被破壞了,經仔細清點發現《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與《魚雁集叢劄》等古籍文物被盜。
男子17年前盜賣國家一級文物:落網時成當地音樂名人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是唐代文物,上麵的名人題跋價值非凡;《魚雁集叢劄》共7冊,是民國時期四川名人林思進與劉師培、謝無量等人的書信信劄,具有很高研究價值。

接到報警後,成都警方立即趕赴現場,勘查發現除古籍文物被盜,門鎖也消失不見,但現場未能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跡物證。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警方在偵辦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17年間,當年的工作人員多已退休,報案人已去世,四川省圖書館也搬到了新址……但,成都警方並沒有放棄對這個文物失竊大案的偵破,一茬又一茬民警持續追蹤了17年。

天網恢恢,17年努力終於迎來案件告破:2021年1月28日,成都市公安局專案組在四川德陽將嫌疑人陳某軍抓獲。此時,他已搖身一變成為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德陽市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經訊問,陳某軍對17年前盜竊四川省圖書館古籍文物的犯罪實事供認不諱。據其交代,他前後賣出10件藏品,共獲利80餘萬元。

目前,陳某軍因涉嫌盜竊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捕。近日,紅星新聞記者深入采訪成都市公安局多位辦案民警,獨家揭秘該文物失竊大案破獲幕後…
男子17年前盜賣國家一級文物:落網時成當地音樂名人
案發——

四川省圖書館珍貴古籍文物被盜

現場未留痕跡物證 16年後竟現身廣東拍賣會

時間倒回至2004年,當時四川省圖書館還位於成都春熙路附近,這裏是成都繁華的市中心。當年12月13日,星期一,一位負責管理古籍的工作人員來到書庫六樓時突然發現:門鎖被破壞了。

工作人員進一步查看後發現,唐代佛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簡稱《金光明最勝王經》)的木盒被丟在一旁,盒內經卷不翼而飛。另外,《魚雁集叢劄》等古籍文物也一同失竊。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金光明最勝王經》是四川省圖書館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如此珍貴的古籍文物失竊,圖書館隨即報警。接到報警後,成都警方立即趕赴現場,勘查發現除古籍文物被盜,門鎖也消失不見。據警方介紹,因現場未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跡物證,案件一直未能偵破。

2015年,四川省圖書館搬遷新址,當年的案發現場已不存在,了解當年案情的相關工作人員很多也已經退休,甚至報案人也已經離世。但,多年來,警方一直沒有放棄對此案的調查。

破獲此案的轉機,終於在2020年到來。

“我們是去年9月份接到四川省文物部門的反映的。”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偵查二處一大隊副大隊長唐俊向紅新聞記者介紹,當時他們了解到四川省圖書館的館藏文物《魚雁集》現身廣東的一場拍賣會。

事實上,此事當時已在文博圈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定於當年9月13日開拍的專場拍品中,出現了數十件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進的信劄,而這些信劄被認為是四川省圖書館的館藏文物《魚雁集叢劄》。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林思進不僅是成都文化名人、近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還是首任四川省圖書館館長,曆任華陽中學校長、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成都大學、華西協合大學等校教授,以及四川省文史館副館長等,《魚雁集叢劄》是其匯輯與師友的來往信劄、詩箋而成。

這場拍賣引發關注和爭議後,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發布聲明,對林思進相關拍品撤拍,並表示“此批拍品曾於2005年拍出”。三天後,四川省圖書館也發布說明表示:“‘西南名儒林思進和他的友朋書劄|崇正2020春拍’係2004年12月13日省圖書館書庫失竊案的被盜文獻,當時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男子17年前盜賣國家一級文物:落網時成當地音樂名人
調查——

警方順藤摸瓜發現兩個“送拍人”

卻發現一個是假身份 另一個身份證被冒用

正是這場拍賣,拉開了“2004年四川省圖書館文物失竊大案”破獲的序幕,也讓該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隨後,四川省公安廳、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錦江公安分局以及四川省文物部門組成了工作專班。唐俊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警方通過廣東崇正拍賣公司找到送拍人後,對方告知《魚雁集叢劄》係其於2005年在上海的一次拍賣中拍得。不過,上海的這家公司已經注銷,幸而拍賣記錄得以保存。

當時的拍賣記錄顯示,一位名為“劉某成”的男子委托拍賣了《魚雁集叢劄》以及《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在內的10件古籍文獻,這些都是四川省圖書館的2004年失竊的文物。上海那場拍賣之後,劉某成又以送拍人的身份在上海、北京的另外兩場拍賣上也出現過。不過,警方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劉某成”的身份信息是偽造的。

很快,警方又注意到另一個線索,當年同時失竊的另一件文物曾在北京一場拍賣上出現過。不過,送拍人的身份和銀行卡信息則為“劉某”,並非“劉某成”。但警方並沒有放過這個線索,找到“劉某”後,其向警方表示自己的身份證曾丟失,而筆跡比對也顯示他確實與實際送拍人並非一人。

眼看好不容易獲得的關鍵線索,到這裏又“斷了”,“說實話,那個時候我們都有點灰心了。”唐俊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憶道。

偵破——

排查國內多家拍賣行和銀行

警方發現嫌疑人真身:竟已成德陽音樂名人

一個是假身份,一個經證實身份證被冒用。那麽,這個神秘的“送拍人”到底是誰?成都警方並沒有就此放棄……

“我們判斷,他應該有文物收藏方麵的愛好。”根據安排,唐俊和同事們開始走訪國內多家拍賣行以及銀行,尋找“劉某成”和“劉某”的痕跡。排查了50多家單位和機構的時候,線索終於再次出現了。

唐俊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國內一家拍賣行記錄下了“劉某成”的送拍記錄,時隔多年,工作人員仍對他印象深刻。“2007年,他委托拍賣了一尊鎏金童子像,但因為這件拍品被發現是失竊物品,很快北京警方就趕到並將其擋獲。”北京警方也查明,“劉某成”是假身份,該男子真實姓名為陳某軍,係四川德陽人;陳某軍辯稱拍品是他在北京琉璃廠附近買到的,自己隻是委托拍賣,“陳某軍被刑拘後辦理了取保候審,後取保候審解除。”

發現送拍人“劉某成”的真實身份是陳某軍之後,留給辦案民警的更多是困惑。資料顯示,2020年陳某軍已是四川德陽的一個名人:他不僅是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德陽市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還參加過《星光大道》全國總決選,開設薩克斯培訓班,音樂、篆刻、寫詩、攝影……都是他的名人標簽。“我們開始還想:會不會搞錯了?”唐俊說。

不過,除了這些社會工作,資料還顯示:1985年,陳某軍曾因在賓館盜竊電視機,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男子17年前盜賣國家一級文物:落網時成當地音樂名人
抓捕——

嫌疑人在四川德陽家中落網

前後盜賣10件文物獲利80餘萬 部分已追回

抓捕行動由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偵查二處一大隊教導員浦雲懿帶隊進行。浦雲懿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盡管此事當時已傳得沸沸揚揚,但陳某軍並沒有逃跑,1月28日上午,警方將他在位於四川德陽的家中抓獲。

“感覺當時他的反應還是有點奇怪。”浦雲懿介紹,陳某軍很平靜,因為他開設了一個薩克斯老年班,在被警方帶走前,他還交代妻子:“和學員們說一下,最近一段時間可能都上不了課了。”在浦雲懿看來,陳某軍應該是預感自己這次很難逃脫法律製裁了。

隨後,審訊不到6小時,陳某軍就向警方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為。據他交代,當年他在四川省圖書館看書期間,判斷館內有碑帖、古籍等文物。於是在2004年12月13日,他戴上手套、攜帶鉗子潛入四川省圖書館,盜走了包括《魚雁集叢劄》《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在內的10件古籍。之後,這些文物被他陸續委托拍賣,非法獲利80餘萬元。

專案組對該10件被盜藏品全麵開展順線追查,發現除《魚雁集叢劄》外的9件拍品自2005年以來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經過多次拍賣、轉讓,陸續流入多位買家手中。經反複溝通做工作,《金光明最勝王經》的持有人將文物捐贈川圖。經鑒定,涉案的《魚雁集叢劄》為國家三級文物,《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為國家一級文物。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陳某軍1963年出生,曾是德陽的一名工人,但他業餘愛好不少,喜歡音樂和篆刻。目前,陳某軍因涉嫌盜竊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捕。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男子17年前盜賣國家一級文物:落網時成當地音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