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詐騙疫情失業救濟金嚴重 疑一半被竊七成流向海外

新冠疫情期間冒領失業援助金的騙案猖獗,專家估計過去1年損失或達4000億元,當中大部分甚至可能落入外國犯罪集團手中,事情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麵。

綜合Axios及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身份訊息服務商ID.me的總裁賀爾(Blake
Hall)表示,政府派發的援助金額中,可能多達一半被人盜取。法律資訊服務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的首席執行官塔科夫(Haywood
Talcove)則估計,至少70%贓款流到了外國,具體包括中國、尼日利亞、俄羅斯等地的犯罪集團,這些黑客牽涉政府背景,其餘被詐領的失業金則落入美國本土的黑幫口袋。

對此白宮經濟顧問斯珀林(Gene
Sperling)表示,上屆政府任內出現廣泛的失業保險金欺詐問題,這已成為現政府麵對的最重大挑戰之一,總統拜登也已明確表示,類似詐騙手法卑劣不能接受,政府必須嚴懲。為此,聯邦政府透過“美國拯救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撥款20億元,改善申領失業保險金的安全問題,司法部亦成立專責小組打擊欺詐,多個部門也啟動項目,應對盜取身份資料及公共福利的現象。

專家及政界人士認為,由於各州發放失業金的係統負荷有限,未能充分準備疫情下突然激增的失業金申領個案,以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據悉,部分歹徒盜取個人身份資料後,冒充當事人領取援助金,從自動櫃員機提取款項後,再將現金兌換成難以追蹤流向的比特幣,然後將錢轉移海外,也有歹徒設局誘使受害者交出款項。勞工部的資料顯示,大多數身份資料被盜竊的民眾,並不知道自己的資料已被用來申領失業金,直至自己收到郵寄到手的失業金,或稅單顯示資料有誤才發現問題。

國稅局也在網站上提醒民眾,部分騙徒設立了假冒的救濟金
網站,也會模擬各州的勞工廳網站,對外發送虛假訊息,市民不虞有詐點擊連結後,個人資料便會泄漏,而且各州未必能妥善偵測詐騙,尤其容易成為犯罪集團的目標。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美國詐騙疫情失業救濟金嚴重 疑一半被竊七成流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