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拜登聯合戰略初見效 誤判東升西降習近平孤立

拜登聯合戰略初見效 誤判東升西降習近平孤立

6月13日,G7閉幕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溫莎城堡歡迎拜登到訪。 REUTERS – DYLAN MARTINEZ

G7開幕前,中國就有預感,中共外交最高官員楊潔篪主動出擊,抨擊美國搞“小圈子”,“偽多邊主義”,G7即將推出聯合聲明前,中國駐英使館再度抨擊G7搞“小圈子”,結果顯示,拜登的“小圈子”越來越大。

拜登行事沒有特朗普式的醜聞加摔門的戲劇般場景,他的第一次G7周日在聯合起來行動的許諾中結束。拜登聯合的不僅是七強,還有邀請與會的澳大利亞、印度、韓國,還有全球未與會的所有“民主政體”。聯合大家一起對抗新冠疫情大流行,一起應對氣候轉暖,特別是一起應對咄咄逼人的中國挑戰。

拜登總統首度邁入“全球強國俱樂部”,首次出行外國,決心重新推動多邊主義,這次歐洲行將於星期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麵告終。普京是與習近平一樣的強人,拜登決定與他展開對話。拜登目前還沒有與習近平舉行峰會的意願。

在拜登推動下,G7聲明針對中國作出強硬表態,但拜登隨後表示,美國無意與中國衝突。他解釋的很清楚,民主製度正在與獨裁政權競爭,與中國該合作的合作,該對抗的對抗。但是,普世價值觀把中國與西方區別為兩個世界,拜登的解釋暗示民主聯盟與獨裁的對抗是注定的,但是在應對氣候轉暖以及應對疫情方麵也可以合作。

合作需要誠意相待,需要透明,在美國和七國集團最關注的新冠溯源方麵,習近平的中國願意接受七國集團和世界衛生組織這次共同提出的重新深入溯源,並要求中國配合調查的願望嗎?球早已踢了出去,習近平的中國正在為早期隱瞞疫情,始終不配合國際調查,不開放資料付出代價。調查新冠起源,關乎人類預防新的疫情,北京若繼續拒絕下去,隻會不斷折損中國的形象,不斷損害中國的信用,這些後果,在未來會愈顯嚴重。

拜登歐洲行目的很清楚,他要重建和加固特朗普時代損害的聯盟。G7結束,拜登稱讚“非常成功”。周日他與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一起喝下午茶,在出席女王隆重的歡迎儀式後,周一將在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峰會。這又是一個
拜登宣示多邊主義的機會。

北約峰會是拜登加固友邦聯盟的重要一環,人未至,言已出,他說:北約第五條款規定,同盟國一旦遭到攻擊北約出兵,這是“神聖的義務”。這是拜登在G7剛結束,將要去布魯塞爾,布魯塞爾之後去瑞士與普京舉行峰會之前講的一句話,他不僅傳達出美國在盟邦遭遇攻擊時會履行“神聖的義務”,同時間接警告俄羅斯,也間接警告在遠東的中國不要“輕舉妄動”。

G7公告以罕見的強硬姿態“介入”台灣、新疆、香港問題,要求徹查中國新冠起源,而且對南中國海、東海的安全發出警告。在習近平主導下,北京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達到空前的程度,戰機進入空識領域,掠過台海中線,航母繞行等等,因而拜登援引第五條款有強烈的暗示意義。台灣不僅與美國有曆史關係,有美國『對台關係法』法理基礎,美國必須向台灣出售必要的尖端自衛武器,台灣也是拜登所說的聯合民主盟友對抗專製政權的重要一環,習近平會真的不顧西方警告武力統台嗎?中國在南海的人造島嶼會“固若金湯”嗎?

“北京拜登”已是笑談,拜登對北京的強硬有增無減,無非拜登不願美國單打獨行,奉行的是聯合戰略。G7峰會,拜登邁出了成功的一步。當然,拜登聯歐有成效,與習近平搬起勢頭砸自己的腳也有重大關係。中方一直想聯絡歐洲,至少希望歐洲在中美對抗時不站邊,但習近平自己破壞了他的智囊們的深謀老算。他迷信於專製的強大,甚至以為可以向海外推銷中國製度的地步,忽視了歐洲在價值觀上與美國的高度重疊,這是其一,歐盟確有在與美國保持傳統盟邦關係的同時不損害本身獨立的意誌,有著與中國在許多全球性議題上合作的願望,但價值底線不能逾越。中國費時七年,習近平終於與歐盟達成『中歐投資協議』,但因新疆人權翻船,歐盟不得不製裁涉疆官員和實體,中國反擊,前述協議破產;中歐之間在香港等問題上的深刻裂痕也難以彌補,習近平的強硬作風導致歐盟不可以有絲毫綏靖,這是其二。

中國的經濟總規模應該在近年某一個時候超過美國,但是中國的人均GDP隻有美國的六分之一;至於結盟,北京挖苦美國搞“小圈子”,美國圈子其實很大,反觀中國,仔細清點,中國即使在自己所處的亞太地區朋友也很稀少。習近平誤判“東升西降”,未來與美國的對抗更加艱辛。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拜登聯合戰略初見效 誤判東升西降習近平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