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拜登“抗中大業”初獲成功 中國把北約從“腦死亡”中喚醒?

拜登“抗中大業”初獲成功 中國把北約從“腦死亡”中喚醒?

在英國紐基的康沃爾機場,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七國集團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2021年6月13日)。

分析:拜登領導七國集團回擊中國挑戰初獲成功

在剛剛結束的年度峰會上,七國集團(G-7)的領導人響應美國的號召,全方位譴責了中國的侵略性行為。分析認為,七國集團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愈加趨同,但接下來還需將這種更加團結的基調落實到具體行動。

七國集團在公報中對中國進行了廣泛而強烈的譴責。周日(6月13日)發布的“卡比斯灣宣言”共70條,其中三條直接點名中國,包括新冠病毒溯源、人權侵犯、經貿行為、以及台灣、東海和南海的局勢。

這次峰會的背景是美國總統拜登希望恢複並加強跨大西洋同盟關係,捍衛二戰以來美國領導的西方自由民主的國際秩序,並和盟友達成共識,統一戰線應對中國的挑戰。

智庫威爾遜中心的歐洲項目主任漢密爾頓(Daniel
S.Hamilton)認為,拜登就任總統後的首次海外之行達成了既定目標。在美國的領導下,七國集團在中國問題上達成了更大共識。

漢密爾頓對美國之音說:“七國集團成員在中國問題上形成了新的同盟。人們認識到,對付北京的最好辦法不是建立一個純粹的反華聯盟,而是在全球問題上推進一個積極的民主議程。”

多項共識製約中國

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是本次G-7峰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相比上次峰會公報甚至沒有點名中國,這次七國集團各國一致明確認為中國對西方民主體製構成威脅。

拜登在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認為我們在與中國進行較量。。。在與世界各地的專製政府進行較量,民主國家是否能在快速變化的21世紀與他們競爭。”

他接著說:“我離開會場時,我所有的同行都認為他們已經被說服了……他們認為情況就是這樣。因此,我認為你將看到與中國打交道時會直截了當。”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在峰會後表示,七國集團領導人同意“更加密切地”協調應對中國造成的挑戰,他呼籲采取統一的做法。報道稱,特魯多主持了七國集團關於中國的討論。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梅爾澤(Joshua
Meltzer)認為,在應對中國挑戰方麵,美國和其盟友已經意識到,誌同道合的西方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重要。

他對美國之音說:“解決中國問題並不要求每個國家都做完全相同的事情,它要求在一些關鍵領域有一些共同點,以使這些領域有效。。。我認為美國和歐盟都意識到,如果他們想有效(對中國作出回應),他們需要建立這種程度的合作。”

在英國康沃爾的峰會期間,這七個富裕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就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宣布了多項初步共識,從捍衛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到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市場經濟。

在人權方麵,七國集團公報呼籲北京“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特別是與新疆有關的權利,以及在《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中所載明的香港的權利、自由和高度自治。”

這是七國集團對中國人權侵犯行為采取的又一重大聯合行動。今年三月,除了日本外的G-7成員加入對中國的多邊行動,製裁了多名在新疆侵犯人權的實體。

在經濟方麵,七國集團譴責中國不公平的經濟競爭,稱“將繼續就挑戰破壞全球經濟公平透明運行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的集體辦法進行磋商“。

麵對中國利用經濟優勢換取地緣政治利益的行為,七國集團宣布了一項新的為中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融資的機製,稱為“建設更好的世界”(B3W),旨在與中國的地緣政治項目“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

七國集團承諾向貧困或中等收入國家額外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其中一半來自美國。這將有效打擊中國利用“疫苗外交”擴大地區影響力的企圖。

該集團還呼籲對新冠大流行的起源進行透明的調查,體現了民主國家在查明病毒起源問題上的集體訴求。上月底,拜登下令美國情報機構收集病毒起源信息,並督促中國配合國際調查。

後續行動須接力

盡管七國集團同意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但實際效果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峰會上提出倡議的後續行動。

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安全問題專家庫珀(Zack
Cooper)告訴美國之音:“七國集團中的每一個國家都與中國有著不同的利益。訣竅將是在有可能采取共同辦法的地方盡可能快地推動合作。我認為最初的跡象是好的,但我們必須看看七國集團宣布的許多倡議的細節是什麽。”

七國集團的很多倡議沒有透露大量的細節。例如,該集團推動的基礎設施計劃未公布經費來源信息;雖然西方領導人呼籲關注中國人權問題,但還沒有就全麵禁止使用新疆強迫勞動的產品達成後續協議,也沒有就如何懲罰北京不公平的經濟行為拿出具體方案。

有報道稱,這個因為七國集團在向中國施壓的強度上仍有分歧。加拿大、日本和法國似乎更傾向美國的強硬對華立場;歐盟、德國和意大利似乎不願意采取可能被中國視為強烈挑釁的行動,這部分源於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中國擅長利用其經濟實力在美國和其盟友之間製造裂痕。作為對公報的回應,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一在一篇社評中稱,歐洲國家與中國“有合作的戰略需求”,表示“中國有在實質上攪黃美歐‘統一戰線’的很大空間”。

中國還在峰會開幕前迅速通過了一項反外國製裁的法律,意在警告西方任何製裁措施都會遭到北京的強烈報複。

盡管美國與盟友間的意見不完全相同,但他們之間更多的共識和更密切的協作無疑將給中國帶來更大壓力,削弱其破壞美歐盟友關係的企圖。

拜登在周日的發布會上表示,他對最終的公報感到“滿意”,暗示保留了與盟友進一步協商的空間。

他說:“我認為在中國問題上有很多行動,而且總有一些你可以做;我相信我的同事們認為有一些他們認為可以改進的東西,他們想要。但我很滿意。”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日在前往布魯塞爾的空軍一號飛機上表示,美國並不是試圖推動對抗和衝突,而是團結盟友,將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繼續尋求共同點遏製中國。

目前,拜登已抵達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周二(6月15)將出席美歐峰會。

國際關係專家漢密爾頓對拜登接下來的歐洲行表示樂觀。他說:“在美國和歐盟關係等雙邊渠道中,有新的空間來解決中國崛起的影響。”

新聞鏈接>>

“中國挑戰”把北約從“腦死亡”中喚醒?

曾經被法國總統馬克龍判定為“腦死亡”的北約,在拜登入主白宮之後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德語媒體注意到,在美國強勢重返世界舞台之後,北約這個西方軍事同盟如今也要慢慢恢複元氣。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峰會發表聯合公報,將中國定義為”係統性挑戰”。美國總統拜登在這次的北約峰會”首秀”中,強調美國對於這個軍事同盟的重視。他的前任特朗普曾經公開貶低北約,批評歐洲盟友為這個聯盟貢獻太少,以至於法國總統馬克龍說出了北約麵臨”腦死亡”這樣的話。如今美國強勢回歸,這個”腦死亡”的危險是否”藥到病除”?

德國《每日鏡報》周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就像在瘟疫大流行爆發之後,人們需要采取測試、防疫和疫苗接種等措施,從而讓生活重歸正規一樣,北約這個西方同盟在經曆了特朗普時代的破壞之後,如今也要緩緩恢複元氣。

作者Christoph von
Marschall分析道,北約盟友之間的互相信任遭受了嚴重損壞。”還有什麽人或者什麽事情是值得信賴的呢?普京用暴力製造新的國家邊界,囚禁異議人士,或者下令將他們暗殺。盡管如此,北約成員土耳其還在從普京那裏購買武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會見拜登之前,先從中國那裏得到了巨額貸款,似乎是故意要無視七國集團提醒各國不要陷入對中國的依賴這樣的警告。如果是這樣的話,遏製北京的戰略又怎麽能夠奏效呢?”

文章接著指出,即使是西方的民主國家,也需要一些時間,去對新的危險做出係統性的應對措施。眼下西方國家麵臨的主要威脅,比如數字武器、氣候變化,隻會在未來的北約戰略文件中出現。

“在北約上一份2010年的戰略文件中,這些威脅都沒有提到,而且那時候俄羅斯還是北約的夥伴,中國也不是什麽戰略挑戰。幸虧美國總統從特朗普換成了拜登,歐洲人和美國人才終於又往前邁步了。特朗普執政的四年給了他們一個教訓,那就是他們隻有聯合起來,才能獲得更多的安全。夥伴之間的互信是起到決定作用的資源。北約終於又恢複了生機,這一點在這次的峰會上可以明顯感受到。”

對於這次美國主導之下的G7峰會和北約峰會,文章最後總結認為,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中國並非北約需要威懾的”潛在對手”。這兩場峰會並非主要從軍事角度來定義安全問題,而是將其視為”經濟、科技和盟友政治領域的優勢地位問題”。畢竟,”誰有更值得信賴的朋友,誰就更加安全。”

隨著中國的崛起和日益強硬,西方國家逐漸認識到,所謂的”經濟發展會促進自由民主”,不過是一個童話,一句謊言而已。德國裏根斯堡大學政治學者格琳德·格羅特爾(Gerlinde
Groitl)在《新蘇黎世報》撰寫客座評論指出,西方政治對”以貿易促轉變”的童話盲從太久,而在中國這個案例中就能看到後果。

文章回顧了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國家一方麵寄希望於經濟上的開放能夠促進中國民主自由化,一方麵出於經濟利益的驅動,不斷與中國擴大經貿往來的做法。

然而事實是,中國雖然一方麵融入了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參加人權對話和法治國家對話,對外表現出改革的意願;而在另一方麵,北京領導層卻在對內扼殺一切政治自由化的萌芽。

“現在中國展示的,是’以貿易促轉變’的另一個形式:中國憑借其經濟實力,開始給民主國家指路。它要求西方國家在政治上保持溫順,以貸款、投資或者基礎設施項目作為誘餌,並且對貿易夥伴實施懲罰,把歐盟議員和科研機構列入製裁名單。”作者最後呼籲建立全新的對華政策,至今西方各國在如何捍衛民主價值和自身利益方麵存在的立場不一,事實上相當於對北京屈服的磕頭政策。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拜登“抗中大業”初獲成功 中國把北約從“腦死亡”中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