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2個月12首詩 12首歌12種極致之美!

  • 新聞

20190411115014440

春之晝,秋之夕

夏之荷,冬之雪

一年一輪迴,一月一變換

讓我們

採擷最美的唐詩

贈你一個詩意的四季

01

一月:春風送暖

早春持齋,答皇甫十見贈

唐.白居易

正月晴和風氣新,紛紛已有醉遊人。

帝城花笑長齋客,三十年來負早春。

一月又稱孟春、始春、元月。

春風送暖,一元復始,春山青翠,草木同蘇,人間又換了新的模樣。

春鳥如笙歌,春花是粉黛,野色爛漫,天地清和,一年在熙暖的春風中開始了。

02

二月:草長鶯飛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二月又稱仲春、杏月、花月。

垂柳絲絲,暖風如剪刀,裁出詩意滿畫樓。

春色猶淺,黃鸝飛在翠柳枝,梨花帶雨,落絮紛紛等二月在草長鶯飛的季節裡,我正遇見你。

03

三月:煙雨江南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三月又稱季春、陽春、暮春。

暮春,屬于思念的季節,牽掛打濕在煙雨的痴纏裡。

雨絲連綿,婉轉屋檐,油紙傘下,佳人顧盼,馬蹄空踏青石板。聲聲慢,落花已向晚,輕嘆。

04

四月:陌上花開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絲又插田。

四月又稱孟夏、梅月、餘月。

梅子結雨,倚門輕嗅。萌動,悸動,心動。

草木依依,扶疏淒淒,淺綠,嫩綠,翠綠。陌上花開,鵝黃,嫣紅,眉黛。人間四月天,是暖,是希望。

05

五月:花照眼

題榴花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五月又稱仲夏、天中、榴月。

漠漠水田,白鷺飛過,初陽灑在樹間,榴花開在枝頭。

粽葉青青,粽香幽幽,汨羅江畔,漂蕩有扁舟。

06

六月:移舟採荷

麴院風荷

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採得蓮房愛子多。

六月又稱季夏,荷月、荔月。

江南採蓮,荷葉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女子乘船到深處,沉醉不知來時路,耳邊傳來一聲聲吳儂軟語。清晨湖畔人跡不絕,買枝蓮花,清涼一夏。

07

七月:河漢清淺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唐.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常愁夜來皆是蠍,況乃秋後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七月又稱孟秋、蘭月、首秋。

盈盈一河,遙遙兩星,世間惦念,咫尺天涯。

女子在這一天夜裡,豆蔻年華,賞月乞巧,將如針線般細膩的心思,遙寄在這清淺河漢之中。

08

八月:平湖秋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八月又稱仲秋、桂月、南宮。

人間清寒,桂花初開,暗香疏疏滿院。

一段暗香一段思,平湖落明月,中秋滿相思。銀光蕩漾,悠悠裊裊,山中明月光,帶我回故鄉。

09

九月:採菊東籬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九月又稱季秋、菊月、暮商。

一片疏籬,一抹菊香,一望南山,人間重陽。

九月清秋季節,到處都是清寒的詩意,露如珍珠,月似翡翠,茱萸便地,故人不回。

10

十月:蒹葭蒼蒼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十月又稱孟冬、良月、子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過千年,詩經活在草木之上。

每當蘆花驚恍,總會想起水邊伊人模樣,她一生素白衣裳。年年歲歲等雁歸,等你涉水而來,櫓聲搖晃。

11

十一月:霜華如雪

冬至宿楊梅館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

若為獨宿楊梅館?冷枕單床一病身。

十一月又稱仲冬、冬月、葭月。

宿露成霜,暈染楓葉,那讓人醉心的紅葉,是生命中最後的熾熱。

如火如荼,不畏寒意,我願為這樣的靜美,駐足欣賞。聽霜起,聽寒來,聽山中紅葉落詩篇。

12

十二月:踏雪尋梅

北風行

唐.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

十二月又稱季冬、臘月、塗月。

此時天地青蒼,寒林蕭瑟,大雪初下。

紅蕊點點,幽香浮動。寒梅負雪,凌寒而開,踏雪尋梅,聞香而去。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個月隨著孟、仲、季而輪迴。

讓我,送你一個絕美的詩意四季。

詩詞的魅力在於意境的千般變化,環環相扣的卻是詞人複雜的情緒。

它能重現山呼海嘯般的波瀾壯闊,令人瀟灑超脫;也能描摹杏花春雨般的細膩婉約,令人柔腸百轉……

三五成句,四六成情,總讓人愛不釋手。

來源: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