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英國大學以高質量的教育享譽世界,在各大權威世界大學排名榜單的前兩百名中,英國大學上榜的數量僅次於美國。

這個麵積不到 25
萬平方公裏的國家,誕生了牛津、劍橋這樣的世界頂級學府,也有諸如紅磚大學等一係列老牌英格蘭大學聞名於世。

這些大學為何久負盛名?它們的教育到底好在哪裏?金三角名校成員倫敦大學學院能提供一些答案。

教室緊挨著連鎖超市

英國的大學沒有圍牆,甚至少有地標建築。如果你想要站在學校大門口,與醒目的校名標誌來張合影,這樣的願望大概率會落空。

在英國首都倫敦的中心,坐落著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CL)位於泰晤士河河畔,與倫敦眼隔岸相對。帝國理工學院的學生步行十分鍾,便可到海德公園散步。倫敦大學學院(以下稱
UCL)的主圖書館與大英博物館同樣是步行十分鍾的距離,往南走二十分鍾,就會抵達商業氣息繁榮的牛津街與攝政街。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倫敦大學學院(UCL)主圖書館外觀

不同於國內大學有著清晰的邊界,這些學校深深鑲嵌在城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舉例來說,UCL
藥學院緊挨著一所大型連鎖超市,附近居民的日常采購都依靠這裏;教育學院對麵是一家風格傳統的三星級酒店,出入著形形色色的各國遊客,邊上數步之遙的,是一處內置草坪與咖啡廳的都市公園,其間常能見到玩耍的孩童與午休的上班族。

如果大學位於倫敦,這意味著校舍資源十分有限。除了本科一年級新生能住進學校提供的學生宿舍(盡管那未必意味著上課通勤時間更短),大部分學生都居住在學校之外,生活起居問題由各自所在的公寓負責。上大學因此更像一種走讀體驗,校園隻是純粹的學習場所。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UCL 的校舍

汪雨曾是 UCL
臨床精神病學的碩士學生,她的上課地點包括校屬醫院邊上的現代高樓,也有土黃磚外牆的考古院係,它們錯落在不同的街道,但彼此相隔不遠。

即便汪雨本科就讀於杜倫大學,十分適應英國當地的教育體製,對她來說,碩士階段的課業壓力依舊繁重。

學生們被要求維持不間斷的學習狀態,每堂課課後,教師一般會布置文獻資料供學生閱讀,以作為下一次上課時的知識儲備。如果課前沒有做好準備,就可能無法跟上老師的進程。

” 老師上課時,好像默認你是一個了解相關知識的人,會直接討論一些深入的問題。”
汪雨說。就她所學的專業而言,深入問題更多是精神病典型實驗中研究方法的討論,比如不同研究方法之間的區別以及各自的優點與缺陷。

在她看來,授課也遵循著嚴格的學術規範,”
所有授課的知識都是有依據的,比如來自某個研究,但是研究中可能有一些地方並沒有設計好,導致一些漏洞,所以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它 “。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這需要一種批判的精神,能對那些在學界有過重大影響的權威研究提出疑問。” 批判性思考 ”
不是一種泛泛而談的說法,而是被明確記錄在各個學院的評分標準中,與學習成績直接掛鉤。

評分標準是教師給學生作業打分時的依據,以 UCL 哲學係為例,學生想要獲得 50
分以上的分數,就必須在論文中寫下批判性的評價或思考。

“A 等 “(70 分以上)會被授予那些 ” 並非完美無缺但表現出非凡智力品質 ”
的文章,它們的特點在於有廣泛的文獻閱讀基礎、非凡的洞察力與批判力、獨創性、論證清晰且嚴謹,並且能用新穎的方式對問題作出反映。

UCL 圖書館內部

好的大學總是毫不掩飾對智慧頭腦的推崇。前劍橋大學校長樂思哲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說:”
我們鼓勵學生爭辯,鼓勵他們挑戰陳規,我們不願依靠地位的權威,而將觀點強加於人。”
思辨不僅為了明理,也為了進步,突破帶來的創新才能推動學科的發展,創造改變世界的偉大成就。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盤旋在校園上空的靈魂

對於學生成績的考核,怎樣才是合理的?完全掌握一門學科知識需要何種表現?這些問題能否有一套標準的答案?英國的大學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AA)就是一個專為保障高等教育質量而生的組織,它通過統一的手段定期對英國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質量評估。

QAA 發布的 ” 高等學曆資質框架
“,指明了全英所有高等教育學位持有者應達到的最低標準,對榮譽學士學位持有者的預期包括但不僅限於 ”
對所學領域係統性的理解、獲得連貫和詳細的知識 “” 對知識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和局限性的理解 ” 以及 ”
能夠批判地評估論點、假設、抽象概念與數據,作出判斷,提出問題框架並尋求解決方案 “。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AA)

從這些條例中,能夠看到英國高等教育目標的重心所在,它大致可被概括為理解、思辨並應用專業技能的能力。這些目標就像是盤旋在校園上空的靈魂,指導著大學的具體實踐。

如何寫好論文,這項國內大學不常被提起的技能,在英國校園裏格外受到重視。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本科新生們,在最早接觸論文寫作時,便需處處嚴格遵守學術共同體的規範——從論文結構、學術寫作風格、引用格式,到細致如對字體、行間距的要求。

為了獲取更高的分數,一些中國大學生時不時會陷入 ” 論文越寫越長 ”
的無序競爭當中,英國大學的論文通常都有字數上限,學生被要求用簡練的語言精確地表述有價值的信息。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除了傳統的考試、論文之外,課堂展示、學術海報製作也被頻繁納入一些課程的最終考核之中。學術海報可能會令人想起國內小學生曾經常做的手抄報,不過相比於審美,它實際考察的是學生高度概括的能力。


研究方法、結論、討論(discussion,研究性論文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都要展示在海報上,不需要詳細,但要簡單易懂,讓人一看就知道。”Cici
說,她是 UCL 心理學係的一名大一學生。

汪雨在上學時,幾乎每周都要做一次課堂展示,她曾詢問過學院老師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展示任務,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不僅要讓你自己吸收知識,還要培養你在大眾麵前說話、讓別人理解的能力,無論接下來走到哪裏,這種能力都會被用到。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大學課堂的課堂展示

英國課堂中的許多設計,都致力於培養學生對知識 ” 輸入再輸出 ” 的素養,比如同樣流行於北美大學的 ” 研討會
“。研討會的人數規模一般在十人以下,比起講課,它更加強調學生的參與和互動。

每周周一上午九點到下午一點、周二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是 Cici
參與研討會的時間,這在她的課程表中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的比重。

研討會的組織形式並不固定,有時可能是教師引導學生對一個問題進行辯論,也可能請學生在閱讀論文後進行現場報告。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都被要求迅速形成觀點,並給出獨立的思考結果。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學生中心全年無休

” 課程不多,但作業真的很多。”Cici 說。大學的學習生活節奏緊湊,開學後不久,她便開始迎接大量的課業任務。

在 UCL,教師會對學生上交的每一篇論文做出反饋,具體的評價在一個叫作 ” 魔燈 “(moodle)的網絡係統上顯示。在 ”
魔燈 ”
中,學生可以查閱課程信息、學術成績以及上傳作業。提交論文之後,係統會自動顯示文章的查重率,如果查重率過高,學院將組織聽證會判定論文是否構成抄襲,抄襲的學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留學生在非母語的學習環境中,麵臨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身份轉變,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寫實驗報告時,Cici 成績不佳,於是她預約了
” 寫作坊 “。寫作坊是學校開設的寫作輔導服務,在那裏,學生可以獲得老師或學長學姐的一對一指導。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Cici 將她的文章與老師反饋一同發給指導她的學姐,從而獲得具體的建議。”
她一點點給我分析問題,哪裏應該怎麽改,第一學期我就是這麽熬過來的 “,經過一年的輔導與訓練,Cici
認為自己在閱讀、寫作方麵的技能有了明顯的提升:” 從無從下手,到越寫越溜 “。

想在學業上取得成功,除了個人的刻苦練習之外,一個利於學生進步的校園環境必不可少。這也被明文納入製度性的保障之中。高校需做到 ”
充足且適當的設施、學習資源和學生支持服務 “” 公平和透明的程序處理學生投訴,並使所有學生都有渠道實現投訴 ” 等。

在此之前,控製學術標準一直是英國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不過隨著高等教育不斷大眾化,保障機製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學術維度,變得越來越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了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UCL 的學生中心,實施全年無休政策,每日 24
小時向師生開放。在考試密集的學期末,熬夜複習是學生的常態,因此學生中心的負一樓甚至還配備浴室,方便學生在校園內徹夜學習。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UCL 的學生中心

打開學校的官方網站,你會發現它更像一個信息服務平台,在官網下的 ” 在籍學生 ”
子頁麵中,學生關心的大多數問題諸如考試規則、移民簽證、學業支持、就業谘詢、心理健康,都能在上麵找到具體的答案。它保障了學生在尋求服務時,不會因為信息不透明而無法取得幫助。

在硬件設備、學生服務以外,支持學生在大學裏獲得成功,自然還需高質量的專業課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有充足且經驗豐富的教師員工。

每一位 UCL
學生入學時,都會配備一位私人導師,他們的職能類似於國內大學裏的輔導員,私人導師有義務與學生在每學期進行固定會麵,交流學術或者生活上的問題。

優秀的教師可謂最珍貴的資源,他們代表著大學中最聰明的大腦和最具創造性的力量。眾所周知,學生一般會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與大學教師保持最密切的溝通,這也是他們成長最快速的階段之一。

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

記者在國內國外都有完成畢業課題的經驗。從個人經曆來說,在國內可以自行尋找畢業論文選題,再由導師進行研究與寫作上的指導;在國外,一般隻能跟隨學院裏的教師,參與他們已經開展或者將要開展的學術項目。

不同的選題機製各有利弊,相對而言,前者的選擇更多,學生可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但導師與學生隻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其餘的幫助較少。後者的選擇更加有限,不過一經導師同意,學生就能夠加入課題小組,成為正式研究項目中的一員,除了受到監督之外,學生與導師還維持了一種學術夥伴關係,有機會全程參與課題研究設計,在設備與資金方麵的支持比較充足。

英國大學向來有高度自治的傳統,如何保障教育質量,長期以來也被視作大學的內部事務。即便受到係統的監督,自治權利也沒有受到太多限製。

世界各地都有許多好大學,我們相信,在這些各具特色的學校之上,總存在一些共同的原則,使它們始終如一地提供優質教育,讓學生受到文明的感召,為人類創造新的知識與思想。

英國的例子或許能夠表明,這樣的原則是存在的。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這國麵積僅廣西大小,為何頂尖學府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