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看完今年的 B 站夏日畢業歌會,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今年的本科畢業生們大多數出生於 1999
年,今年之後,在校大學生的主體將全麵交棒給 00 後。

帶著這份驚醒再來回聽這場歌會,樸樹的淺吟低唱,周深的律動空靈,旅行者樂隊的熱力呐喊,許嵩的軟聲細語,憂傷、歡鬧、柔情、熱血,各種情緒在這場歌會裏肆意碰撞,但聽著看著卻覺得正好。

或許每一代人關於青春的聲音都是相通的,即便是在這場屬於一代人的告別歌會裏,歌和人不論陌生或熟悉,看到的卻全是自己。

60 後、70 後,握住時代脈搏

音樂裏,總能找到所有人關於青春的記憶。

當歌會上羅大佑的《未來的主人翁》響起, 60 後、70 後那批大學生奔湧而來。

羅大佑蒼涼渾厚的嗓音,唱出了海峽對岸青年們對於未來的憂慮。而在改革開放的熱潮裏,大陸的 60 後、70 後們正昂首闊步地迎接 ”
未來屬於 80 年代的新一輩 “。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2005 年 9 月 10 日,四川,羅大佑舉行成都演唱會

這一時期的大學生稀缺,不用投簡曆,也無需麵試,在學校和老師的推薦下,大學生們畢業就能拿到一份工作單位的報到證。

和 ” 畢業生分配製度 ” 並行的,還有 ” 福利分房製度
“。用人單位根據單位指標,分批向單位職工分配由單位出資或員工集資興建的公房。

前者每年由各級教育部門聯合其他用工單位,根據各單位的用人需要來製訂分配計劃下發到高校,再由學校推薦合適的人選。後者則是公有製經濟占據主體時期的特殊景象,相信不少
80 後、90
後的童年,都有過住在單位房的記憶,飄滿菜香的樓道,媽媽們此起彼伏的喊飯聲,撂下碗筷後的追打嬉鬧,成為不少人關於城市煙火的深刻記憶。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1980 年代,上海外灘天橋,十六鋪碼頭

許多今天叱吒風雲的大佬,都是從這樣的分配中走出來的。1963 年出生的劉慈欣,畢業後去了娘子關電廠。1967
年出生的郭廣昌,則留在了母校複旦工作。

在那個年代,擺在大學生麵前的選擇並不多。大部分人被分配到一個單位之後,基本就決定了一生的職業道路,但很少有人會有怨言。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無論被分配到哪裏,都是在參與社會的建設。即便是一名普通工人,也可以在崗位上發光發熱,這是很光榮的事。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1986 年,中國山西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場化大潮到來,在 ” 堅決地試、大膽地闖 ” 的口號下,下海創業成為時代浪潮。潘石屹 1987
年辭職到深圳開發房地產,專門撰文闡述 ” 做生意也是報國 “。80
年代中期劉慈欣開始寫小說,他筆下的人物在麵臨生死抉擇時,頻頻選擇為國家和科學獻身。

創建萬通集團和民生銀行的馮侖,認為自己那代人 ” 沒有個人理想,隻有家國情懷 “。

在這一代人心中,時代的脈搏和青春的心跳牢牢綁定在一起,時代也給了他們答案。

80 後,我是我自己

當歌會上樸樹的《那些花兒》響起,一群倔強又不願長大的 80 後迎麵走來。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2018 年 8 月 26 日,山東省濰坊市,樸樹出席草莓音樂節

這首歌發行於 1999 年,收錄於樸樹的首張個人專輯《我去 2000 年》中。在全國都沉浸於迎接千禧年的美好憧憬中時,80
後們迎來了他們的大學生涯。

樸樹是 80
後重要的精神陪伴,他的內心敏感激烈,歌聲和旋律卻天真清澈。他不善言談、行事拘謹,但作品卻有著衝破了一切束縛的自在。

這種矛盾和反差的集合,成為了 80 後表達對內心探求的重要符號。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21 世紀初,湖南長沙

第一代獨生子女,是時代賦予 80
後的獨特性。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家庭的焦點,和上一代人相比,他們享受了更全麵的保護,更密集的偏愛,又不得不背負更沉重的寄望、更頑固的審視。

最初的炮火,對準的是 1982
年出生的韓寒。他高中退學專事寫作的選擇,在當時他的父輩眼中,是不折不扣的離經叛道。而他觀點犀利的博文竟然能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前輩們由此認為這代人的思想不可救藥,從而將批判的刀鋒直接投向了整個
80 後。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2010 年 12 月,作家韓寒

” 溺愛 ” 這個詞,就是當時專門為 80 後打造的。” 叛逆頹廢 “” 自私啃老 “” 精神缺鈣 “……
這些不被前輩理解的謾罵,80 後在整個人生的黃金期中都在承受。

另一方麵,80 後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在他們畢業時,包分配與福利房的時代早已結束,80
後需要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中搏擊,在激烈的競爭中爭搶一份體麵的崗位與前途。前輩的指責,現實的壓力,都逼著 80
後渴望通過努力證明自己,讓曾經指責自己的人明白:他們錯了。

樸樹歌聲中現實與理想的交錯,正是這種心情的真實寫照。2007
年的電視劇《奮鬥》之所以在當年引發熱潮,也正是劇中人物的坎坷經曆戳中了無數 80 後的心。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電視劇《奮鬥》劇照

在今天的互聯網上,最常與 80 後一起出現的詞,是 ” 逆襲 “。新聞與故事裏,一個個曾經失意的 80
後青年,通過某種方式的堅持和尋找,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這些故事裏,充滿了勵誌的戲劇化橋段,而最後的結果又都皆大歡喜,很能引起
80 後的向往和共鳴。

如果內心原本就是安定自足的,對生活現狀感到滿意,又何須向往逆襲呢?說到底,80
後一直在尋找一種肯定和證明,證明自己不是垮掉的一代,證明在偏見與生活重壓之下,自己依然能過好這一生。

90 後,不用給我答案

90 後是最讓人看不懂的一代,他人看得糊塗,自己樂得自在。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二次元聚會,天津

如果你不是他們其中一員,B 站的畢業歌會僅是一場晚會罷了。如果你是他們其中一員,這場歌會更是一場典禮。

當畢業歌會的鈴聲響起,滿屏的報道打卡彈幕衝刷而來,緊湊而有序。父母們對著看不到人像的屏幕晃神,恨不得摔碎手機屏幕落個清淨。90
後們卻目不斜視地盯著一條條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彈幕心潮澎湃。

彈幕上寫的不是文字,是 90 後們正在為自己的青春校園敬禮。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歐陽娜娜在畢業歌會上唱歌時,彈幕上滿屏的畢業快樂

畫麵切進校園,歌手們陸續登場,彈幕的隊形迅速分化。有人還在報道打卡,有人呼朋喚友祝人畢業快樂,有人詢問誰誰誰什麽時候出場,有人高呼某某某
yyds。

彈幕上寫的是文字,是 90 後在散場酒會上的歡言。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各個學校的學生一起在彈幕上打上自己學校的名字,不僅是對大學時光的紀念,也有對未來的期盼

你可能會疑惑,同樣是由文字組成的彈幕,為什麽一會兒是行為,一會兒又是信息。90
後們壓根不會跟你解釋,你要是微笑著表達想要走近和了解他們的熱情,換來的可能隻是一個 ” 嗬嗬 ”
的表情,他們並沒有希望被你了解的意願。

90 後們的世界裏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卻從不缺少從分化、獨立的 90 後群體中歸集而來的共同情緒。

在這場為 90 後一代人準備的 B
站畢業歌會裏,你能看到完全依托專業唱腔從蟄伏中走向主流的唱將周深,也有在流量、人設、爭議的聲浪裏遊走的青春偶像王源、歐陽娜娜。

既有 90 後用 Q 幣、彩鈴、QQ 音樂點擊出來的群體性偶像許嵩,也有完全指向於不同圈層、不同愛好群體的我是瞳瞳啊、櫻萍
Apple 這樣專注日語演唱的 UP 主歌手,火星電台、旅行團、夏日入侵企畫等樂團,從說唱新世代裏走出的年輕 rapper
魚翅、於貞、阿達娃,甚至主業遊戲解說的 B 站 UP 老番茄也來串場獻唱。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串場獻唱的歌手和排成排的畢業生,用歌聲定格青春

歌和人排列成一張張照片,一幀幀畫麵,在關於青春與畢業的共同情緒裏,90
後們可看到《玫瑰花的葬禮》時期那個殺馬特的自己,看到放肆追星瘋狂應援的自己,看到追番時淚眼婆娑 /
亢奮不已的自己,看到失戀或失意時聲淚俱下 / 幡然醒悟的自己。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畢業歌會上,畢業生們應援呐喊,為青春狂歡

關於未來,他們的選擇比上一代更多,準備也比上一代更早。隻是劇情沒人預料得到。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有的人可能早早鎖定了大廠 offer,有的人就隻想安安靜靜打理自己的愛好,網上賣貨的同時結交同好。

歌會的尾聲時,彈幕上開始齊刷刷的打出 ” 全體起立 “,樸樹出場。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 畢業歌會上,樸樹出場時的彈幕

《那些花兒》時的樸樹是屬於 80 後的,那時的他還年少,外表冷峻,但內心執拗、激烈,一心想要尋求答案又不得其法。

90 後的樸樹是由《平凡之路》帶來的。沉寂多年,舞台上的樸樹多了一份平靜自在,他用坦率的聲音喊著 ”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卻又歌唱之外一再強調:平凡是答案,但不是借口。

平凡是不是答案?90 後們期待的人生,是什麽樣的人生?

樸樹演唱時齊刷刷飄過的彈幕,給出了答案:

” 祝大家擁有淋漓盡致的人生。”

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看完直播的畢業歌會,我終於看懂了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