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與普京互送秋波 中國學者:中俄同床異夢

中國與俄羅斯近期多次對外展現友好同盟關係。不過,中國學者時殷弘卻表示,中俄本是同床異夢,迫於美國的壓力雙方都希望能走在一起。中俄之間相互需要,但中俄很難真正相互信任。

蒲亭(Vladimir Putin)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在日內瓦麵會,在此之前,蒲亭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訪,提及中俄友好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與蒲亭視訊會晤,雙方也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長期限。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時殷弘接受多維新聞專訪時卻表示,中俄關係實質上“各取所需,但是也要為此付出代價”,隻較中國和北朝鮮的關係好一點。

他表示,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其核武器對美國的威懾作用,當然對中國有幫助,但這些同時也可能成為中國的負擔,甚至讓中國不得不卷入與中國利益沒有直接關係的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讓中國承受更多財政負擔。

他舉例稱,“委內瑞拉問題和中國有關係嗎?基本沒什麽關係,但中國虧進去了500億美元(援助與貸款),值嗎?”

他還說,中國在波羅的海參與俄羅斯主導的軍演,“其實沒有學到什麽,也沒有對西方產生多大的威懾作用,反而在東歐地區引起了非常不好的反響(反應)”,但相反的,俄羅斯至今沒有提出任何與中國在爭議海域聯合軍演的意向。

時殷弘進一步表示,中美現在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的確愈來愈大,但離真正爆發還早。假如中美之間真的到了全世界都判斷兩國很可能要打起來的時候,俄羅斯屆時很有可能會與世界其他國家同時批評中美,然後表態中立,絕對不卷入中美衝突,形成一個巨大的中間區。

不過報導表示,國際時政觀察者仍多數看好中俄關係,認為中國需要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合作來化解戰略壓力,俄羅斯則希望仰賴自疫情後複蘇的中國提振其經濟。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習近平與普京互送秋波 中國學者:中俄同床異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