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耿直還是耍心機?海底撈張勇的”瞞天過海之計”‘

幾年前海底撈股價一路大漲、張勇登頂新加坡首富時,並未見他站出來提醒投資者“動點腦子,不要盲目追高”。

在國內商業界,兩位張勇舉足輕重,一位是1972年出生的小張勇即逍遙子,一位是早兩年出生的老張勇。

前者執掌阿裏帝國,控製著13000億資產,後者係火鍋界扛把子海底撈創始人,管理資產僅275億元,但論起知名度,後者能甩逍遙子幾條街:“我個人不花錢長期占據各大頭條,別人想上都上不了”,“我就用幾個店試點下新產品都能上頭條,很尷尬”。

張勇“火出圈”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

假率真,真表演?

6月15日,海底撈(06862.HK)默默地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在以秒為單位的互聯網上,這場座談會起初並未引發關注,十天後突然衝上微博熱搜。

其實,張勇想不火都難,他的每一個回答都足以讓網民的腎上激素爆棚:

“餐飲業和火箭上天是有差異的,火箭上天有標準,餐飲沒有標準。隻不過是有些企業強調口味,我們不重視而已。看報表,我們的營銷費用是零。”

“消費者說海底撈不好吃,其實可能是嫌價格貴。我老婆說我回家晚,可能是我對她關心不夠。如果我信我老婆的話,每天都在家待著,我相信我老婆會更討厭我。”

對於投資者來說,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股價問題。

自去年2月創下4547億港元的天價市值後,一年多來,海底撈已經蒸發了近六成,約2500億港元灰飛煙滅。

耿直還是耍心機?海底撈張勇的"瞞天過海之計"'

▲海底撈上市以來股價表現。

張勇並沒有像多數上市公司高管那樣給大家描繪一幅美妙的前景,1分可以說成10分,沒影的事可以說成板上釘釘,甚至不惜財務造假,以便維持良好的股價表現,而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家神話了海底撈,自己非常反感,並呼籲投資者要理性,投資要謹慎,還稱海底撈是名不符實的一個例子。

“作為海底撈最大的股東,我(對海底撈未來維持業績持續增長)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業都不會持續增長,蘋果,亞馬遜,馬斯克現在牛逼哄哄,但企業是組織,和人一樣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這番被部分媒體特意標注“被同事打斷不讓說”的回答,無疑讓投資者非常失望,卻瞬間引爆了整個社交媒體。張勇被網友視為上市公司的一股清流,迅速變身一枚“耿直boy”,不僅收獲一眾迷弟迷妹,甚至成為許多媒體老炮兒的偶像。

無冕財經特約研究員經過一番研究發現,網友很可能被張勇騙了。

有報道稱,中專畢業的張勇與隔壁理發店小妹談過戀愛,曾長時間站在客人身邊觀察並快速滿足他們提出的任何奇葩要求,表演這種所謂的“率真”,對於他不是什麽難事。而眼下,海底撈也太需要這樣一場表演了。

張勇不地道?

2018年9月,海底撈登陸港交所,最初的四個月裏,該公司沒有任何出奇之處,股價一直在17.80港元上下震蕩,次年春節後才有了一點活力。2020年,海底撈迎來了極其詭異的一年。

當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各個行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都受到極大影響,以大規模聚集性用餐的飲食業更是遭遇嚴峻挑戰,海底撈股價卻意外起飛,較發行價漲了一倍。

當年5月6日,張勇夫婦、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夫婦趁著上市以來的小高峰,通過各自控製的實體SP NP Ltd.、LHY NP
Ltd.一起減持了4700萬股,交易價格為33.20港元,分別套現7.80億港元。如果能預料到自己親自創立的海底撈還可以飛得更高,他們是不是不會選擇在那個時候拋售?

隨後的近兩個月時間裏,海底撈股價沒有明顯進步,但8月起突然爆發,不到半年一路飆升至85.8港元,最高漲幅達140%以上,接近發行價的五倍。張勇夫婦身價亦水漲船高,一度超3000億港元,名列新加坡首富。

耿直還是耍心機?海底撈張勇的"瞞天過海之計"'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

奇怪的是,如今誠懇告誡投資者不要神話海底撈的張勇,在該公司一路暴漲的過程中似乎並沒有及時站出來提醒,“我們真不值那麽高的價格,被嚴重高估,你們應該動點腦子,不要盲目追高”。

恰恰相反,不論在招股書中,還是在公告文件中,他一再強調:“海底撈是全球領先、快速增長的中式餐飲品牌,主打火鍋品類。我們認為,海底撈品牌在中式餐飲行業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現象,成為極致服務體驗和就餐體驗的代名詞。”

近期憑“所有餐飲企業麵臨的困難,我們同樣麵臨;所有餐飲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依然沒有解決”觀點圈粉無數的張勇,在招股書中也是另一番說辭:

“餐飲服務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如何解決規模化、標準化、控製食品安全是長期存在的痛點。我們解決上述行業挑戰,實現高質量增長的核心在於‘連住利益,鎖住管理’的模式。‘連住利益’高度統一員工與公司的利益,充分激發增長活力,‘鎖住管理’控製係統性風險,為海底撈長遠發展保駕護航。我們相信,這種模式可以超越文化和地區的邊界,滿足人們的普遍追求,並已成功運用於中國及海外市場。”

等到海底撈增長無法達到預期時,翻臉指責投資者不僅非常不地道,“甩鍋”痕跡有點明顯。

憑運氣賺的錢,會憑實力虧掉?

海底撈不可能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是一個基本常識。

在2020年以前,該公司的市盈率在50-90倍之間,雖然高於許多餐飲同行,考慮到海底撈的品牌溢價,也還算合理範圍。真正讓人發指的是當前近600倍的市盈率,但這不是投資者神話海底撈的過錯造成的,而是張勇決策失誤引發業績大幅下滑造成的,完全是一場人禍。

近年來,海底撈加碼外賣業務,出售火鍋食材,打造包括“飯飯林”、“秦小賢”、“十八汆”、“撈派有麵兒”等副牌,收購漢舍中國菜、Hao
Noodle,甚至設立奶茶店,試圖開辟火鍋以外的市場。

張勇野心勃勃的擴張計劃,正在將海底撈拖入深淵。

在餐飲業哀鴻遍野的2020年,許多品牌都在忙著收縮戰線,海底撈卻逆勢新開業544家門店,增幅高達72%,全球門店網絡增至1298家,其中1205家位於中國大陸地區,93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包括港澳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韓國、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

張勇宣稱,此舉使得海底撈的品牌為全球更多顧客知曉,讓中式餐飲能夠在海外落地成為“品牌餐飲”,推動中式服務在海外的傳播。事實上,這直接將海底撈推至全年虧損的邊緣。

在疫情衝擊下,人們外出用餐頻率大大減少,海底撈平均翻台率從上市時的5次/天下滑至3.5次/天,據國信證券測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這意味著海底撈門店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均處於虧損狀態

耿直還是耍心機?海底撈張勇的"瞞天過海之計"'

▲海底撈逆勢擴張。

2020年全年,海底撈實現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7.8%,淨利潤3.09億元,同比驟降86.8%,每股收益從前一年的0.44元跳水至6分錢,這直接將該公司市盈率推到癲狂狀態。

如果說海底撈2020年上半年開出173家門店還可以理解,許多合同可能係提前簽訂無法毀約,在全球疫情此起彼伏極不明朗的背景下,張勇在下半年又執意開出371家門店,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根據中信建投的有關數據,一家808平米、83桌的海底撈普通單店一次性投入合計495萬元,544家新門店直接花費就高達27億元。盲目開店不僅給海底撈的業績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也給該公司的經營管理出了一道難題。

餐飲屬人力密集型行業,連鎖發展之所以比較難,除了受限於選址,人員的培養與輸出更是製約著開店速度,大舉擴張對於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張通把火鍋店開成瑞幸咖啡後,供應鏈、食品安全的管控問題呈高發狀態,僅2020年6月的食品安全檢查處理公告顯示就有16起違規,包括食品過期、未按要求儲存、庫房廚房衛生不達標等問題。海外門店看似很光鮮,但若不能規模化,很可能開一家虧一家。

業績下滑,很可能隻是海底撈跌落神壇的開始,張勇在未來三年或許會迎來更嚴峻的挑戰,光靠巧妙甩鍋遠遠不夠。憑運氣賺的錢,海底撈會憑實力虧掉嗎?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耿直還是耍心機?海底撈張勇的”瞞天過海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