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杭州保姆縱火案後第四年,林生斌發了一條微博。

先是感謝了大家這幾年的關心和鼓勵,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份喜悅。

他再婚了,還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消息公布後,很多網友在祝福之餘也有些唏噓。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而林生斌自曝再婚生女後,他已逝前妻朱小貞的哥哥朱先生,在 7 月 1 日中午,也發了一條微博。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克製隱忍的回應,激起了網友的滔天猜想,也從側麵印證了如下事實:

●朱小貞當年和林生斌的婚事,她娘家人是持反對意見的,但她 ” 執拗 ” 地要嫁給林生斌。

後來,悲劇發生,朱小貞和 3 個孩子不幸全部離世,娘家人想起過往的種種,後悔不能穿越回過去,攔住這門親事。

●朱小貞和 3 個孩子走後,林生斌拿到了巨額賠償,但因為這筆錢(網傳為 1.3 億或 1.2
億),他和朱小貞娘家人鬧了矛盾。

甚至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

●因為賠償款的問題,林生斌站到了朱家人的對立麵,這幾年,他大概率沒有如當初承諾的那樣,把前嶽父嶽母當父母善待。

就連他再婚生女一事,朱家人先前也隻是聽到風言風語。

這兩年,朱家人每每通過網絡,看到林生斌 ” 深情 + 堅強 + 大愛 ” 的故事後,就會一遍遍想到再也回不來的朱小貞和 3
個孩子,不禁悲從心來。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做公益的林生斌

這 3 個事實,是從朱小貞哥哥微博裏,得出的結論。

至於網友揣測腦補的,其他一係列證明 ” 林生斌極其渣 ”
的故事,如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暫且也拿不到台麵上。

不管是從新聞的角度,還是從寫作的角度,材料是否屬實,都需要正反兩方當事人的相互印證。

否則,不足以構成證據鏈。

如今,網友們最氣憤,說來說去,其實還是 2 點:

①林生斌已和別的女人,有了事實婚姻,且也有了孩子,但沒能誠實地告知公眾,長久偽裝深情人設,欺騙大眾。

②林生斌在社交平台上,又是捐款又是做公益,對陌生人如此慷慨大方,但對亡妻的父母,卻一毛不拔,讓人心寒。

這起紮根於慘案的事件,如今成了狗血劇,想必是九泉之下的朱小貞和 3 個孩子,都極其不願看到的。

事件到底如何定論,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但還是想通過這件事兒,和朋友們聊聊,這樁事件中的人性弱點。

既然是談人性,就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善即惡,非美即醜。

在兩極之間,有著大量混沌且斑駁的地帶,卻藏著真實而遼闊的人間。

不管今天你是支持林生斌再婚,還是倒戈後把他罵得狗血噴頭,如果你不能從感性爆表、理性寥寥的二元論思維裏,掙脫出來,建議你不要閱讀下麵的文字。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林生斌如果愛亡妻,是不是就不應該再找後妻?

或者說,如果你真愛過一個人,是不是就不會再愛上別人?

從人性的角度:

真愛是永恒的,但不是唯一的。

真愛是永恒的,意味著,在某個階段,你真的愛過某個人。

真愛不是唯一的,意味著,在下個階段,你還會真的愛上別人。

這話並不難理解。

你情竇初開時,喜歡上一個單純幹淨的少年,曾為他黯然傷神,為他流淚哭泣,為他輾轉反側千百回。

但這並不妨礙,你成年後,愛上一個縱橫捭闔、風情萬種的愛人,為他身上的微光、眉眼的故事、心中的江湖,而無法自拔。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和你相遇,是你不同階段內在情感的投射。

你在不同年齡,愛過不同的人,這不是濫情,也並不羞恥。

羞恥的是,你誰都沒有真愛過,或這山望著那山高。

抑或,口頭說愛著這一個,背後又愛著另一個的演戲。

除此之外,你必須承認,在情感問題上,兩性之間有著巨大差異——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林生斌再婚生女的消息傳出後,有讀者給我留言:

因為這件事兒,辦公室的同事,分成兩派,吵了起來。

男同事認為他挺過來,已經很不容易,再婚生女,值得祝福。

女同事卻覺得從亡妻和孩子們離開,到再婚生女,時間太短了,真是讓人心寒。

這種分歧,其實反應了男女兩性的思維差異。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不管是之前在報社上班寫情感專欄,還是後來做自媒做心理谘詢,我都見過不少喪偶的人。

實話實說,在守寡這件事兒上,男女從生理結構,到心理認知,都有著極大的不同。

男性思維理性,注重實際,且大部分人生活能力較差。

他們在妻子去世後,悲痛一陣子,就會開始新生活。

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女性,來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以及肉體和心理的空虛。

女性偏感性,把感情看得很重。

她們常常會沉浸於思念裏,用反複的回憶給往事鑲上一層金邊,沉浸於亡夫被美化的愛和好裏,遲遲無法邁出新生的一步。

誰的做法,更值得稱讚?

以外人看,男人更薄情,女人更長情。

但從家人的角度,卻是期望喪偶的那個人,快點走出痛苦,早點迎來新生活。

人到中年,我拒絕搞男女對立。

隻是把所見所思的兩性不同,分享給朋友們。

願你們看見其中的差異,進而明白——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林生斌這件事兒,之所以成為今天這樣的局麵,就是很多人之前自動代入,把自己當成了事件的男女主角,然後入戲過深。

最後,覺得深情被辜負,真愛不存在。

可是說實話,通過失望的路,都是由過分期待鋪就的。

一個人成熟的過程,某種程度上,是破除自戀和學會自愛的過程。

破除自戀,就是不再覺得自己是萬物的焦點,離開我地球都不轉了,進而放棄對外在評價的癡迷。

學會自愛,就是回到自身愛自己,構建自我內在的秩序,接納自我好與不好的部分,然後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萬物。

舉個例子。

我有個女性朋友,總覺得自己在家裏,在單位,都特別重要。

所以,工作時,特別賣命。回到家,大包大攬。

直到 38
歲時,她發現丈夫出軌,她自己也患上癌症,一下病倒在床上,開始像一個老化的機器一樣,一點點修補身體器官的各個零件,才大徹大悟:

單位離開她,照樣運轉;男人離開她,照樣快活。

她離了婚,學會愛自己。

我們認識 20 年了,她如今 55
歲,沒有再婚,依然活得很好,鍛煉身體,穿好看的衣服,去不同的國家旅行,甚至拒絕被重男輕女的父母盤剝。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

對於別人,我們沒有想象的,那麽重要。

我們重要,首先是對自己而言很重要。

我們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才有能量和磁場,帶動其他人。

如何才算真正的自愛?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自從有了網絡,就有了一個頻率出現極高的詞匯,叫 ” 人設崩塌 “。

這次,這個詞匯,用到了林生斌身上。

其實,沒有什麽 ” 人設崩塌 “。

如果你對人性的洞察足夠開闊,你就會發現:

” 好 ” 中,本來就藏著 ” 壞 “。

” 善 ” 中,也會隱遁著 ” 惡 “。

” 對 ” 中,也有相對的 ” 錯 “。

而我們,對自己不夠好,甚至糟糕的一麵,接納的是否足夠,決定了我們內心是否平和:

沒有誰是完美的。

一個真實且成熟的人,本質上是知道自己不夠好,然後在寬容裏,變得更好。

而我們隻有洞見了自己是正邪同體、善惡共生的,看待別人時,才不會陷入盲目崇拜和一味神化。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成長,就是一個去神化的過程:

不再神化自己,不再神化父母,不再神化孩子,不再神化身邊人。

而去神化,首先要做到的,是理解道德。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一個成年人,要謹慎站在道德高地,去譴責他人,而是學會思考:

若我是他人,會比他人做得更好嗎?

這,就是換位思考。

但要時時用道德,來約束自己,避免傷害無辜:

我的初心和行為,是不是違背了公序良俗?

這,就是持戒而行。

林生斌再婚生子,連朱小貞的哥哥,和絕大部分網友,都是持祝福態度的:

沒有人要求一個健康且正常的男人孤獨到老。

因為,這有違人性,很多人自己也做不到,不該這樣要求別人。

但,朱小貞的哥哥,從來沒有拿亡妹和孩子們做文章,賺流量,搞人設。

這就是差別,也藏著道德的深意:

道德是向內約束,而不是向外標榜。

向外標榜的道德,很容易在迷失中,陷入表演裏。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不管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避免過分炒作自己的家人。

更不要說是已逝的親人。

既然是過分炒作,就是說,它不是適時的分享,也不是無意的透露,而是別有用心的利用。

杭州保姆縱火案後,林生斌如果在案件完成司法意義上的終結後,不管是做服裝品牌也好,做公益慈善也好,都不再打著亡妻和天堂裏孩子們的旗號。

那麽,今天,他縱然再婚生子,大家也不會反應如此激烈。

奈何,人性的弱點是虛榮和貪婪。

麵對追捧和讚譽,利益和誘惑,很多人容易迷失在表演裏,而忘記了做回真實的自己。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其實,這是一個敬重專業精神的時代。

一個人,不必表演那麽多感情戲。

做好自己的專業,就是對家人、對粉絲、對時代、對國家,最好的致敬。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在朱小貞的哥哥朱先生發聲之前,網友對林生斌最大的質疑,並不是他踩著 7 月 1
日的節點發文,而是他那篇宣布再婚生女的微博裏,提到小女兒出生後,這樣形容:

” 我忍不住淚流滿麵,她終於又回來了。”

她是誰?

是把後妻,當成前妻?

還是把小女兒,當成已逝的大女兒?

不管是誰,這種尋找替代品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

年少時,覺得 ” 從此後,我愛的人都像你 “,是極致的深情。

年長後,覺得這句話是對身邊人的侮辱和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傷害和貶低:

你要有多懦弱,才一味活在過去。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誰願意當誰的替身。

前妻和去了天堂的孩子們,是不可替代的。

後妻和健康可愛的小女兒,同樣是不一樣的煙火。

活在真實和尊重裏,方得自由和安穩。

活在清醒和善良裏,方得成長和修行。

今天,這篇文主題是關於兩性關係和人性弱點的探討。

感謝你們讀到最後。

願逝者安息。

願生者慈悲。

願我們守腦如玉。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你不知道的人性:妻兒去世後,林生斌再婚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