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疫情一年後 中國人變得更加青睞本土品牌

根據中國投資銀行高鵠資本(Cygnus
Equity)提供的數據,僅今年頭5個月,中國消費品企業便吸引了相當於110億美元的資金,是前一年的兩倍以上。

高鵠投資管理合夥人金明稱,美容產品、食品和飲料品牌最受歡迎,近期以來又尤其是中國的火鍋品種和拉麵。銀行家和投資者們表示,目前,中國國內有多達200個品牌正尋找新鮮資金。

一位投資人說,中國是最容易實現從零躍升至1億元銷售目標的市場。此君投資了茶葉連鎖運營商Nayuki(奈雪的茶)。他要求不透露姓名。上周,奈雪的茶在香港上市,籌得6.56億美元,並獲44億美元的市場估值,為去年12月一輪融資的兩倍以上。

有意挑戰可口可樂的軟飲料品牌“元氣森林“(Genki
Forest)升得更快。4月份的一輪集資後,該品牌市場估值為60億美元,10倍於18個月前。路易威登(Louis-Vuitton)所有者LVMH的私股基金和新加坡國家投資者淡馬錫(Temasek
)均為投資方。

本地與全球 

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京東集團(
JD.com)本月的網絡購物節上,中國品牌銷售額的增長比國際品牌多出4個百分點。京東稱,在客戶數量方麵,國產品的增長甚至比國際競爭對手多出16%。

一位名叫何爽(音譯)的年輕人說,一旦試用過,你就會發現,國產品的質量和外國產品一樣好。她說,自己更喜歡去當地品牌店,如卡姿蘭(Carslan)眼影、飛躍運動鞋、良品鋪子(Bestore)零食和名創優品(Miniso)家用品。新冠疫情期間,這名19歲大學生滯留在中國西南部的重慶家鄉。此後,她在阿裏巴巴網上購物平台——淘寶網上將300多個國內品牌列入了自己的最愛。

國際管理谘詢公司安永(EY)的上海合夥人穆利肯(Chris
Mulliken)解釋說,”藉國內旅行的機會,人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國家,回歸本土習俗,並發現了新的中國品牌”。

他指出,民族主義也成為一驅動因素,推展了本土品牌的普及,中國人為自己的國家現已克服新冠危機而自豪
。生產“停擺”期間需求量尤大的運動及休閑服裝的瑪婭(Maia
Active)公司便宣傳說,其產品考慮了亞洲婦女的身材。這意味著,它能為客戶提供比西式服裝更合身、舒適的產品。該公司得到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支持。

因受侵犯人權指控,H&M、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馳名品牌拒絕從中國新疆地區采購棉花,也可能成了某種催化劑。此舉在中國國內引起強烈反彈。4月以來,本土運動用品製造商特步、李寧和安踏分別上漲約200%、60%和40%。私募股權公司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駐北京的董事總經理龔陟幟(Nina
Gong)就此指出:”消費者不再崇拜國際、跨國品牌。他們喜歡以自己為對象的產品和品牌”。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疫情一年後 中國人變得更加青睞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