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吳曉波翻車:隻服務精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崇尚精英主義的吳曉波又翻車了。

近日,財經作家吳曉波做客了《財新時間》的一檔節目,他的一番“精英論”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吳曉波在節目中自稱是精英主義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是無用的人,因為世界不需要很多人同時思考那麽多問題。

吳曉波還說,他隻服務全國這幾十萬人就夠了。對這幾十萬客戶群體,他做了一個精確的畫像:崇尚商業之美,樂於奉獻共享,反對屌絲文化的精英主義者。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不吝在公開場合表明自己“精英”的鮮明態度,作為自己商業變現道路上的“某種手段”,來吸引想躋身精英群層的人群。但是這一次不同的是,吳曉波的精英形象似乎立得不那麽穩了。

作為一名財經商業作家,吳曉波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出版了包括《激蕩三十年》、《大敗局》等傳播甚廣的書籍。但作為一名商人,吳曉波卻走得沒那麽穩當,先是想把“吳曉波頻道”出售給上市公司未果,後來搞直播賣貨翻車,收了60萬坑位費隻賣出15罐奶粉。

和“知識商人”羅振宇一樣,吳曉波走的也是向中產販賣雞湯和精英人設的路線,也都麵臨著巨大爭議。他們把自己包裝成商業思想家,但背後惦記的都是自己的生意。賺錢本是個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吳曉波的話語裏,賺了錢還要回過頭來踩一腳眾多的“屌絲”。

正如一位網友評價吳曉波的精英論: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割了那麽多人的韭菜,還好意思自稱精英。本來不過就是個金錢崇拜、極度利己主義者的粗鄙人,何談精英。

“站在富人堆裏”

吳曉波最早成名是因為寫書。2001年,33歲的吳曉波以兩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中的倒閉企業為素材,寫了十個企業的失敗案例,這本《大敗局》也成了不少商學院的課程教材,在業內引起極大的反響,當年就銷售100萬冊,他也成為財經界最銷暢的作家。

吳曉波翻車:隻服務精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七年後,在商業史寫作上嚐到甜頭的吳曉波出版了《激蕩三十年》
,收獲了上百萬銷量。這本書更是讓吳曉波聲名升到巔峰,名利雙收,不僅成為各大電視台、媒體活動的重要嘉賓,也成為企業家的座上客。2年後,他收到馬化騰的邀請,撰寫《騰訊傳》。

但寫作沒有成為他的主線,他將重心很快都轉向了搞錢上。吳曉波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說過一句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因為做商業有一點比較重要,就是要建立正確的財富狀態。

這種割裂在他的寫作中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外界對他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大敗局》和《激蕩三十年》,所以他後來在寫作《激蕩十年,水大魚大》這本書時,曾想過換一種寫法,但最後還是回到了熟悉的套路和文風。重複注定很難超越,他之後的幾部著作都沒能收獲早期作品的銷量和口碑。

但他的很多朋友覺得,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商業而不是寫作上,付出的代價是不值得、甚至是慘烈的。吳曉波也認命了,寫作上不太可能有更高的成就,便轉而追求商業上的更大成功。

事實上,他也賺了很多錢。

僅憑《大敗局》和《激蕩三十年》這兩本書,吳曉波在2009年就以 750 萬元的版稅收入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位列第五。

他早期寫書賺到的稿費,基本都投資了房地產。據他自己分享,“1996年開始寫第一本書《農民創世紀》,當時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從今年開始,我要每年寫一本書,每年買一套房。”他前後一共買了十幾套房子,他還後悔自己沒有買太多。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於1999年在千島湖買了一座小島,當初50萬的成本投資,如今回報已超過上百倍。

商人思維的他,還利用個人IP,將島上種植的楊梅樹,雇人做成楊梅酒,取名“吳酒”,在吳曉波頻道上搭售。

2014年,在羅振宇的慫恿下,吳曉波開始做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後來他以商業導師的身份,搞各種知識付費的項目。

兩個月後,吳曉波作為唯一受邀的財經作家,和網易、中興、海爾等公司負責人走進中南海,參加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以此為分界線,吳曉波此後多以商業導師身份,忙於商業屆創辦各種付費項目變現,開啟了知識付費變現道路。

從北京回來的那一年,他先後在深圳、上海、佛山開辦多場“轉型之戰”千人大課,每次課學費是9000元,僅僅深圳場的學費就高達908萬元。吳曉波的變現速度越來越快,學費也越來越貴。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時,
吳曉波還開展“奇葩匠人”評選以及創辦新匠人學院,收費為4.98萬元每人。

除了搞知識付費,他還有一個重頭戲是每年年底的跨年演講,和羅振宇一樣,每年一個主題,給中產兜售他的商業觀察和趨勢判斷。據時代周報的統計,吳曉波在前5年的年終秀門票收入就超過3000萬,這還不包括商家的讚助費用。

而他最接近大額財富的一次是在2019年3月,吳曉波運作不到5年的巴九靈公司(吳曉波頻道的運營方),預計15億元賣給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如果賣身成功,持股26%的吳曉波夫婦,將獲得4億元收入。不過這一交易被證監會叫停了。隨後吳曉波宣稱,2020年將啟動巴九靈的獨自上市。不過至今,還沒任何消息。

吳曉波的賣身計劃還遭到羅永浩的嘲諷。老羅發文稱,依靠“事後諸葛亮”寫幾篇文章,就產生幻覺,可以上市?想賺錢的夢也太大了。

“其實我幹這麽多事情也不都是為了錢。無利不起早?
我不認為我是這樣的人。”吳曉波曾在接受《晚點》的采訪時曾為自己做過辯解。但他又無法擺脫對掙錢的渴望,用他之前多次采訪中提到的那樣:“我一直蠻喜歡錢的。”

人設崩塌

在這次言論翻車之前,吳曉波就陷入各種爭議之中。

早在2010年1月,吳曉波的《吳敬璉傳》出版後,身陷“剽竊門”。曾任吳敬璉助理九年的專欄作家柳紅公開撰文批評稱,吳曉波的著作剽竊、侵犯她的著作權,書裏有“14
種硬傷” 和“4 處軟傷”,包括時間、數據錯誤、編造情節、隨意拔高等。

吳曉波翻車:隻服務精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二人對簿公堂,盡管最終法院判決吳曉波勝訴,但是柳紅在社交媒體上從未停止過對該訴訟的質疑。2020年4月26日,柳紅在微博上稱,“‘吳曉波抄襲事件’距今十年。我會年複一年地指斥吳曉波虛偽怯懦不名譽的作為,如同跑馬拉鬆持續不懈,直到吳曉波認錯道歉。”

這一曆時2年的爭議,讓吳曉波站在知識界的風口浪尖上,名譽受損。他甚至被人比作演藝界的於正和作家郭敬明,也開始被文化圈疏遠,顯得越來越孤立。吳曉波自嘲,隻剩下那些願意為他的書和他買單的粉絲了。

如果說《吳敬璉傳》涉嫌抄襲對吳曉波是一次致命的創傷,2015年出版的《騰訊傳》的風評,或許讓他徹底拔去身上“文人”的標簽。《騰訊傳》被認為是吳曉波用5年時間,為騰訊寫的一部超過30萬字的軟文,被批評“堆砌過往媒體上早就出現的材料,充斥著騰訊官方史觀的論調”,缺乏深度和商業的複雜性。

除了寫書上遭遇口碑滑坡,吳曉波在賺錢上也屢次翻車。最新的一次是去年的直播帶貨。新冠疫情爆發的那一年,直播帶貨成為風口,全國各地為推銷滯存的產品,從地方到民間,興起了直播電商潮流。對自身的商業敏銳性一向很自信的吳曉波,也沒有例外,投入到了這場全民直播熱潮中。

2020年6月,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直播電商也許是這麽回事》為自己的直播首秀預熱。他稱,直播電商已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新零售創新運動,並激動地稱“我看見了風暴,激動如大海”。

他很快自己投身到直播帶貨的大潮中。但他的直播賣貨首秀卻令人非常尷尬,整整幾個小時的直播帶貨,吳曉波賣出去15罐奶粉,還被退了3罐。有人幫奶粉商家計算了一下,吳曉波直播的奶粉,
交了60萬的坑費,賣出去12罐奶粉,平均每罐奶粉5萬塊。

這個事情讓商家直呼被欺詐。吳曉波後來寫了篇自嘲文《十五罐》,從標題上試圖以自嘲梗來化解輿論尷尬。背後卻不難看出他的小心機,把自嘲道歉本身當成重新為品牌商進行免費曝光的機會。

按照吳曉波的朋友,也是資深媒體人秦朔的話:“吳曉波永遠是一個當下主義者” ,所以他能夠厚著臉皮去嚐試各種具有商業變現的事。

而吳曉波的生意一直在借助精英人設,輸出精英觀點,但他做的一切又都變得非常有目的性和功利性,這也讓他和羅振宇一樣,很難不受到批評。“有很多人說吳曉波是個騙子,但是這次,他終於說實話了。”一位微博大V調侃吳曉波。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吳曉波翻車:隻服務精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