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神傳文化】:莫為名利所驅

  • 新聞

20190509025602457

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來不帶,死帶不去。人來時一身空,走時還是一身空,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世間的迷中,人們往往容易受名利驅使,認為鑽營求取就會得到益處,卻沒人想到人生禍福皆有因緣,一切盡在天理安排中。為私利刻意求索,不僅毫無益處,還會造下罪業,折福折壽,到頭來隨業流轉,不由自主。今天的人已經很難體會古人所說的「取之有道,得之有命」的道理了。然而人命天定的故事古往今來卻有太多太多,今略舉一二,說與大家。

據史書上的記載:唐朝時,新平縣官吏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到隴右做客,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後面跟著很多隨從。華元仔細一看,武官原來正是裴璞,於是驚喜的問:「您不是已過世了嗎?怎麼又任武官了?」裴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要曉得世人的一飲一啄,都是命裡注定的,何況錢財呢!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來掌管。人們經過勤勞付出所得,也只是得到了本分中應有的,沒有一絲額外的;若是不勤勞,則連本分中所有的都會失去。其它事情也是一樣。唯有行善可以增加福報,你應該多做善事啊!」裴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宋代時的劉頏文章寫的很頗好,一心想早些取得功名,就來到終南山向詡聖真君叩問自己功名的事情。真君說:「你的文章雖好,但是命太薄了。你若能夠安分退守不營求,還可以保有餘年;若是過份營求,必會折損壽命。如果能多行善或許可以彌補缺失。」劉頏沒聽從真君的勸告,他想盡辦法也沒考中,結果因過份營求而生病死了。考取功名是要有福德的,怎麼可以用投機取巧的手段去得到呢?所謂命中注定不由人啊。

再來說一個「店小二送金磚」的故事。過去有一個店小二為店主鋪外面的走廊,翻土時撿到了三塊金磚,他想:畢竟是在店主院裡拾到的,應該給店主一塊。又想剩下兩塊也不用再伺候人家了,可以做點買賣了,於是拿上兩塊金磚去了天津。夜晚住店時,把包包了幾次才放在頭下枕著睡著了。天津店主早已注意他的舉動,就趁他睡熟時拿走了一塊金磚,給店小二留下一塊。店小二天亮醒來起身一看,包裡只剩一塊金磚,仔細再看,只見金磚上寫著字:你一塊,我一塊,還有天津張老美一塊。說也巧這個天津店主名字就叫張老美。沒想到店小二遠涉他鄉是來給天津店主張老美送金磚的。原店主一塊,小二一塊,恰好三塊,不多不少,這就是命啊!於是店小二抱起屬於自己的那塊金磚,又回到原地。

自古以來有道德的人,都不會為金錢名利所動。恪守本分,修德向善,不僅可以戒除各種私慾貪念,保持清淨的心境,而且能夠使福報更加久遠。相反執著名利,只會給自己增加苦報和罪業。

明朝的兩淮鹽運司耿九疇淡泊名利,為政清廉,凡是有請託辦的私事和禮物,一概回絕。平素不結交權貴,公事之餘就焚香讀書。他說:「為官者最親近的是百姓,若按官場請託的辦,百姓則會受害。凡事有是非曲直,豈能以私心而廢棄了公理?」他的廉潔之名,婦孺皆知。有一次耿九疇在水邊感嘆的說:「水這樣清啊!」旁邊就有位小孩對他說:「河水的清澈,比不上您操守的清廉啊!」耿九疇成為全國官吏和百姓的榜樣,後來被任命為掌管全國官吏風紀的都御史,後任尚書。他的兒子耿子裕遵守他的教誡,十九歲就考中了進士,後來任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品行和他父親一樣廉潔。

在《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王恭的人,從會稽回家後,同宗前輩王忱去探望他,看到他坐在一張六尺長的精緻竹蓆上,覺得既新奇,又喜歡,繼而動了貪心,對王恭說:「你從會稽那邊回來,所以能夠弄到這種新鮮的好東西,不妨送一張給我。」王忱走後,王恭讓家人把自己坐的那張竹蓆給王忱送過去。王恭沒有多餘的席子,就只好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忱聽說這事,非常驚訝,又覺慚愧,就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有多餘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說:「你不瞭解我,我做人的標準是,在生活上不喜歡多餘的東西。我以為,只有少了物質上的累贅,才會有心靈上自在的空間,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啊。」

其實一個人在一生中「需要」的東西並不多,而「想要」的東西則太多太多。有多少人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吃不好睡不好,搞的自己一身糟,心靈也受到極大的傷害;有的爭的頭破血流,甚至搭上了性命。對物慾的追求並非好事,放不下的執著,才是人生的大敵。真的是錢財是你的不丟,不是你的要也要不來,何必自尋煩惱呢?

來源:明慧廣播